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美會走向戰爭么?

中美會走向戰爭么?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中美關係曾經是2018年最終注目的話題,也是2019年的最大一隻黑天鵝。

中美關係如何,牽動著全世界的眼光。

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獲得了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曾說「我一直在潛心觀察這一切,但我感興趣的是大潮,而不是潮水所裹挾著的魚蝦。」

在中美貿易摩擦里,對於全世界影響層面太大,影響歐洲、日本、韓國,影響大部分國家、產業、公司、個人,因此不但我們要關心大潮,也要關心潮水所裹挾著的魚蝦。因為我們小老百姓,我們就是魚蝦。

事實上,最令人擔心的是,中美之間最後是否會演變為真正的戰爭。去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艾利森院長出書,《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書里分析,美中兩個大國之間目前尚未陷入全面對抗和衝突,但這個危機日益迫近。

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頻頻挑釁叫戰,威脅中國。在去年貿易摩擦之初,中國許多主流媒體說「不惜一切代價」、「奉陪到底」的高調下,許多人產生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以為中美必有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種虛妄的驕傲情緒,有百害而無一利。

「修昔底德陷阱」名詞,起源於2500年前,雅典和斯巴達爭霸,打了30年戰爭,此場戰爭將古希臘文明的「黃金時代」,帶進了墳墓,可說是雙輸。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撰寫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記載了這場著名戰爭。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要響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而今,美國就是現存大國,中國就是崛起國。去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當時世界就是在競爭世界霸主,因此歐洲各國競相聯盟對抗,各國流行著一種「戰爭不可避免」的宿命論觀點。甚至有不少人竭力主張所謂「預防性戰爭」,於是各國未雨綢繆的準備,約6500萬人參戰,2000萬人受傷,超過1600萬人喪生,更種下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艾利森在哈佛大學領導了一個名為「修昔底德陷阱」的學術研究項目。回顧了過去500年的世界歷史,找出了16個案例,都是一個新興大國崛起,並威脅取代現有守成大國地位的模式。研究發現,這16個案例中有12個案例以戰爭收尾,只有4個得以倖免。

最好的例子,是英國對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挑戰加以容忍,以尋求共同合作基礎;以及美蘇兩國經歷50餘年的冷戰,終未釀成熱戰。這4個例子都是發生在20世紀,證明人類的智慧與年俱增,證明「修昔底德陷阱」不一定會戰爭。

中美戰爭的信息預告接連而來,但是和平信息跡象也眾多。

一、中美經濟互相依存:中美都互為雙方最大貿易國,中國購買了美國1/3的國債。

二、至今兩國領導人都還是強調和平,特朗普儘管喊打喊殺,但是始終強調跟中國最高領導人是朋友,說明他還沒有昏頭。其實中美兩國,幾乎都沒有主動發起過戰爭,美國兩次大戰中都是被動參與,中國幾百年來力行閉關政策,只有列強侵略中國。

三、核彈的競逐,讓大國爭霸非常危險,隨時地球要毀滅。美蘇通過對話,和平地控制了歷史上風險最高的大國競爭。冷戰能夠有驚無險地度過,沒有演化成一場毀滅人類的核大戰。

1980年代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同意「三不原則」:不使用核武器、不直接攻擊對方的武裝力量、不在對方公認的勢力範圍進行軍事干涉。

美蘇爭霸可以避免熱戰,中美爭鬥也一定可以避免。

人類的文明和智慧日增,4個成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都發生在20世紀,證明人類應該有避免毀滅性戰爭的能力。

那些叫囂中美必有一戰的論調,可以休矣。居安思危可以,但是不能從中美必有一戰的角度去決策,去做反應。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