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豬年」里,你知道哪些中藥是以豬命名的?

「豬年」里,你知道哪些中藥是以豬命名的?

                 



「狗護千祥追日去,豬擁萬福駕雲來。」今年陰曆為「豬年」,在十二生肖中配屬「亥」。豬又名烏金、黑面郎、黑爺,是中國曆法裡面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後的一位。關於豬怎樣當上了生肖,民間還有一個神話傳說。


//////////


據傳,古時有個員外,家財萬貫,良田萬頃,只是膝下無子。誰知年近花甲之時,卻得了一子。合家歡喜,親朋共賀,員外更是大擺宴席,慶祝後繼有人。宴慶之時,一位相士來到孩子面前,見這孩子寬額大臉,耳闊有輪,天庭飽滿,又白又胖,便斷言這孩子必是大福大貴之人。


這肥胖子福里生、福里長,自小隻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習文武,不修農事,只是花天酒地,遊手好閒,認為命相已定,福貴無比,不必辛苦操勞。哪知這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產典賣,家僕四散。這胖小子仍然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最後終於餓死在房中。


這胖小子死後陰魂不散,到陰曹地府的閻王那裡告狀,說自己天生富貴之相,不能如此慘淡而亡。閻王將這陰魂帶到天上玉帝面前,請玉帝公斷。玉帝召來人間灶神,問及這位一臉富貴相的人怎麼會餓死房中,灶神便將這胖小子不思學業、不務農事、坐吃山空、揮霍荒淫的行為一一稟告。玉帝一聽大怒,令差官聽旨,要胖小子聽候發落。玉帝道:「你命相雖好,卻懶惰成性,今罰你為豬,去吃粗糠。」這段時間恰逢天宮在挑選屬相,這天宮差官把「吃粗糠」聽成了「當屬相」。當即把這胖小子帶下人間。從此,胖小子成為一豬,既吃粗糠,又當上了生肖。


//////////



在浩瀚的中藥材品種里,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是以「豬」打頭命名的中藥。



豬苓


豬苓又名豨苓、猳(jiā)豬屎,南朝醫學家陶弘景曰∶「其塊黑似豬屎,故以名之。」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呈塊狀或不規則形狀,表面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許多凸凹不平的瘤狀突起及皺紋。內面近白色或淡黃色,寄生於樺樹、楓樹、柳樹等樹的腐朽根上,我國分布較廣,大部分地區有產。

豬苓春秋二季採挖。野生豬苓呈不規則塊狀,葯農們常根據其形狀和大小分為「豬屎苓」和「雞屎苓」。豬屎苓的特點是塊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有橢圓形的像土豆,或長形的略扁而彎曲,或分枝樣像生薑。它們集聚在一起生長,稱之為一「窩」或一「坑」。每窩少者幾千克,多者可達40公斤以上。雞屎苓塊小,分布均勻,大小基本相等,每窩少者0.25公斤以下,最多也不超過5公斤。野生豬苓多生於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產生子實體的短暫時間之外,多數情況下沒有地上部分作為標誌,因而給野外採挖帶來了一定困難。


關於採挖豬苓還有一段神話傳說:從前有個挖豬苓的葯農,他一連幾天上山挖葯,但一無所獲,可是他不失望,依然天天上山。有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一位花白鬍子的老者給他指了路,說在某某山上有一塊石板,只要抬起石板,下面就是一個豬苓窩子,要多少就能取多少。第二天,他照例上山,可直到太陽落山,他還是沒挖到豬苓。這時,他感到飢餓難耐,便順勢坐在路邊一棵楓樹下吃點乾糧。忽然,他聽到旁邊石板下有動靜,便想起了昨晚的夢,下面是不是豬苓窩子?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抬起了石板,結果發現下面真是一大窩豬苓,他採挖了一大筐。這天,他終於滿載而歸。



豬苓可食可葯,子實體幼嫩時可食用,味道十分鮮美;採挖大的豬苓除去泥污,晒乾,切片即可入葯,為我國常用的菌類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其性平,味甘淡,入脾、腎、膀胱經。據測定,含有麥角甾醇、生物素、糖類、蛋白質。菌核含麥角甾醇、生物素(維生素H)、豬苓聚糖和粗蛋白等成分,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凡水濕瀦留,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尿急,尿頻,尿道痛,口渴,飲水則吐,受暑水瀉,黃疸、帶下等病症。《藥品化義》載:「豬苓味淡,淡主於參,入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最捷。」古《小品方》治妊娠子淋、《楊氏產乳方》治通身腫滿、《子母秘錄》治妊娠足腫,皆單用一味豬苓為末,熱水調服。再如四苓散、五苓散、豬苓散皆用豬苓,治水腫有殊功。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曰:「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其汗。病欲飲水而復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與豬苓散,此即五苓散也。豬苓、茯苓、白朮各三分,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湯劑,無若此快,今人皆用之。」此方以豬苓、茯苓淡滲利水,且健脾陽,以助運化水濕,「無若此快」。李時珍亦曰∶「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本草求真》亦載:「豬苓,凡四苓、五苓等方,並皆用此,性雖有類澤瀉,同入膀胱腎經,解熱除濕,行竅利水,然水消則脾必燥,水盡則氣必走。」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豬苓有增強免疫的作用;豬苓提取物----豬苓多糖對腫瘤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肺癌、膀胱癌等;其煎劑或製成注射劑行靜脈或肌肉注射,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所含的豬苓多糖能阻止肝病變的發生,對肝臟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和抗輻射作用。

常用古方:



1、治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去皮)、茯苓、澤瀉、滑石(碎)各50克,加水先煎,阿膠(另包)去渣取汁後,再將阿膠50克入葯汁烊化,每日分三次溫服。(《傷寒論》豬苓湯)

2、治妊娠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微渴引飲:豬苓250克,研為細末,以熟水服方寸匕(約為2克),日三服。(《子母秘錄》)

3、治痃瘧不分新久:豬苓50克,茯苓25克,柴胡20克,半夏15克,甘草5克,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發前服,渣再煎,發後服。(《方脈家寶》)

4、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嗜卧不食:豬苓(去黑皮)25克,肉豆蔻(去殼,炮)二枚,黃柏(去粗皮,炙)0.3克。上三味搗羅為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聖濟總錄》豬苓丸)

5、治子淋:豬苓25克,搗篩,以白湯三合,和方寸匕為一服,漸至二匕,日三夜二,盡,不瘥,宜轉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6、治年壯氣盛,夢遺白濁:半夏50克,豬苓50克。上半夏銼如豆大,豬苓為末。先將半夏炒令黃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為末;以一半豬苓末調勻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豬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養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下,於申未間(下午1-5點)冷酒下。(《濟生方》豬苓丸)

7、治嘔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豬苓散)

【注意】無水濕者忌服;不宜久服。寇宗奭曰∶「豬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久服者宜詳審之。」                                                        



豬牙皂




豬牙皂又名皂莢、皂角、牙皂、烏犀、眉皂等,為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因受外傷等影響而結出的畸形小莢果。秋季採摘成熟果實,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鬆,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除去雜質後晒乾,切片生用,或炒用。其性溫,味辛,有小毒,入肺、胃、大腸經。主要成分為三萜皂苷、鞣質,具有通竅、滌痰、散結、消腫、搜風、殺蟲的功效,用於治療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等症,外用可治療癰腫、疥癩、癬疾、頭瘡等。《日華子本草》載:豬牙皂「通關節,除頭風,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及中風口噤。」《本草經疏》言:「皂莢利九竅,疏導腸胃壅滯,洗垢膩,豁痰涎,散風邪,暴病氣實者用之殊效。」《藥性論》亦載其:「主破堅症,腹中痛,能墮胎。將皂莢於酒中,取盡其精,煎之成膏,塗帛,貼一切腫毒,兼能止疼痛。」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亦載其:「皂角,味辛而性燥,氣浮而散。吹之導之,則通上下諸竅。服之則治風濕痰喘腫滿,殺蟲。塗之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還有一段治療急性喉痹的記載:「按龐安時傷寒總病論云:元袥五年(1090年),自春至秋,蘄、黃二郡人患急喉痹(白喉),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黃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龍膏方,救活數十人也。其方治九種喉痹:急喉痹、纏喉風、結喉、爛喉、遁蟲、蟲蝶、重舌、木舌、飛絲入口。用大皂莢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蔘末半兩,甘草末一兩,煎至五升,去滓。入無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湯,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溫酒化下一匙,或掃入喉內,取惡涎盡為度。」有詩為證:「衰老傷損結實良,通關開竅救閉喪。潘昌得一黑龍膏,白喉治癒利一方。皂苷能使細胞變,服用過量中毒亡。」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豬牙皂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皂苷能使陰道滴蟲胞漿膜變薄、胞漿暴露而致蟲體潰滅,起到殺滅陰道滴蟲的作用。

臨床應用:

配半夏可溫肺化痰,用於治療胸中痰結咯痰不爽。半夏辛溫燥散,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咳嗽之要葯;豬牙皂,辛開溫通,亦有較強的化痰作用。二葯相配,則溫肺祛痰作用倍增,且二葯皆入肺經,故對於治療胸中痰結,粘稠難咯者,尤為適宜。


配細辛可通竅開閉,治療中風神昏。細辛,辛開溫通,芳香透達;豬牙皂,辛開溫通,具有強烈的去痰作用。二葯相配,即有較強的通竅開閉作用,又有良好的去風化痰之功。故二葯常相互為用。治療中風神昏,口噤不開,涎潮壅上之證。

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喘胸悶、痰粘不易咯出之症,常與豬膽汁、拳參與麻黃同用。


古方選用:

治卒中風,風涎潮於上膈,痹氣不通,昏昏若醉,形體惛(古同"昏")悶,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豬牙皂角四挺(削去黑皮),晉礬一兩。二味同搗羅為細末,再研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錢,重者三字匕,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當時惺惺,次緩而調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過,傷人命。(孫用和救急稀涎散)

治中風口噤不開,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豬脂塗炙黃色,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氣壯者二錢,以吐出風涎為度。(《簡要濟眾方》)

治諸竅不通,因氣、因痰、因風、因火,暴病閉塞者:豬牙皂莢(去皮、弦、子,炒),為細末,吹入鼻內即通。(《本草匯言》)

治卒頭痛:皂莢末吹鼻中,令嚏則止。(《斗門方》)

治腦宣(是一種腦供血不足表現,其主要癥狀是反覆出現頭暈、頭昏、頭痛,常伴有心煩、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癥狀。):皂角(去皮、弦、子)蜜炙捶碎,水中揉成濃汁,熬成膏子,鼻內搐之,口中咬箸,良久涎出為度。(《儒門事親》)

治風邪癇疾: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晒乾)四兩,密陀僧一兩。為末,成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永類鈐方》抵柱丸)

治急喉閉,逡巡(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不救:皂莢(去皮子)生半兩,為末,每服少許,以箸頭點腫處,更以醋調葯末,厚敷項下,須臾便破,少血出即愈。(《靈苑方》)

治咽喉腫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為末,每吹少許,八咽吐涎即止。(《聖濟總錄》)

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八兩(颳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皂莢丸)

治一切陽邪積滯,凡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川大黃一斤。上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綠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為丸亦可。(《景岳全書》百順丸)

治大小便不通,關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三錢。(孫思邈)

治霍亂轉筋:皂莢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梅師集驗方》)

治足上風瘡作癢甚者:皂角炙熱烙之。(《綱目》)

治鼻齆(音wènɡ,因鼻孔堵塞而發音不清):炙皂莢,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千金方》)

治小兒頭瘡粘肥及白禿:皂角燒黑,為末,去痂敷之。(《衛生雜興》)

治吹乳(早期乳癰):豬牙皂角(去皮、弦),蜜炙為末,酒調服之。(《袖珍方》)

治風熱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鹽滿殼,仍加白礬少許,黃泥固濟,煅研,每日擦之。(《楊誠經驗方》)

治腳氣腫痛:皂角、赤小豆。為末。酒醋調貼腫處。(《永類鈐方》)



現代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血吸蟲病:取牙皂、五倍子,磨細後分別裝入膠囊(牙皂0.45克,五倍子0.5克)。第1天每次各服4粒,第2天起每次各服2粒。均每日3次,2周左右為一療程。據觀察,對中度或輕度急性血吸蟲病患者,有一定的退熱作用。

治療急性腸梗阻:取豬牙皂100克,搗開,放文火上燒煙,熏肛門約10~15分鐘,即有腸鳴聲;如未見效,再熏1~2次。此葯氣味有竄透作用,刺激腸道後可引起腸蠕動亢進而有通便排氣效果。

【注意】體弱者及孕婦忌服。《得配本草》載:「陰虛痰盛,熱極生風者禁用。」《中國藥典》亦載:「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外用:豬牙皂配細辛研末,取少許搐鼻取嚏,治卒然昏迷及痰壅關竅阻閉;以豬牙皂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良好的散結消腫作用;治腳氣腫痛,用皂角與赤小豆共研為末,酒醋調貼腫處。



豬牙草


豬牙草,學名旱蓮草,又稱墨鬥草、烏心草、旱蓮蓬、猢孫頭、墨菜、墨記菜等,為雙子葉植物葯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生於路邊、濕地、溝邊或田間,全國各地有產。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凈泥上,去除雜質,陰乾或晒乾即可入葯;鮮用可隨采隨用。

豬牙草性寒,味甘酸,入腎、肝經,含煙鹼、三噻嗯甲醇、皂苷、鞣質、異黃酮苷等成分,具有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牙齒鬆動、鬚髮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唐本草》載:豬牙草「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塗發眉,生速而繁。」《日華子本草》亦載其:「排膿,止血,通小腸,敷一切瘡。」《分類草藥性》言其:「止血,補腎,退火,消腫。治淋、崩。」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豬牙草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用其研粉敷於出血處,並稍加壓迫,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水提物亦有顯著止血作用;有增加冠脈流量作用,能使心電圖T波改變得到改善;有顯著的鎮靜及鎮痛作用;與多種作用配伍有抗菌作用。

臨床證實,豬牙草搗碎絞汁,加等量蜂蜜口服,能治白喉;將豬牙草全草、白茅根莖製成注射液,能治肺結核咯血;取豬牙草全草水煎加紅糖溫服,可治療痢疾;取豬牙草搓爛塗擦手腳下水部位,能防治水田皮炎;配車前草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通淋;配女貞子能補腎滋陰、養肝明目;配丹參能活血祛瘀、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

治白喉:取新鮮豬牙草的根、莖、葉,用涼開水洗凈,搗碎絞汁,加等量蜂蜜;兒童每日100毫升分4次口服。同時根據全身情況,對症處理。

治肺結核咯血:取豬牙草全草、白茅根莖製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豬牙草0.5克,白茅根0.5克。每天肌注2-3次豬牙草,每次4毫升。

治咳嗽咯血:鮮豬牙草60克,搗絞汁,開水沖服。

治療痢疾:取豬牙草120克,水煎,加紅糖30克,溫服。通常服1劑後開始見效,繼服3-4劑多可全愈,無副作用。

治鼻衄:鮮豬牙草一握,洗凈後搗爛絞汁,飯後溫服,日服兩次。

治熱痢:豬牙草30克,水煎服。

治白濁:豬牙草15克,車前子9克,銀花15克,土茯苓15克,水煎服。

治婦女陰道瘙癢:豬牙草120克,煎水服。

【注意】脾腎虛寒者忌服。

外用:治刀傷出血:取適量鮮豬牙草搗爛,敷於傷處;干者研末,撒傷處。

治腎虛齒疼:取適量豬牙草,焙,為未,搽齒齦上。

防治水田皮炎:取豬牙草搓爛塗擦手腳下水部位,擦至皮膚稍發黑色,略干後,即可下水田勞動。每天上工前後各擦豬牙草1次,可預防手腳糜爛。對已經糜爛的豬牙草也可使用。

治偏正頭痛:取適量鮮豬牙草搗爛取汁,滴於鼻中。

豬屎豆




豬屎豆又名野花生、豬屎青、太陽麻,為豆科豬屎豆屬植物豬屎豆的種子,其植物分布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省區,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植物,可在河床地、堤岸邊、多砂多礫的環境生長,花果期在9-12月間,採收後晒乾即可入葯。


豬屎豆的種子性涼,味甘澀,有毒,含有豬屎豆鹼、尼勒吉扔鹼、豬屎青鹼、全緣千里光鹼等生物鹼,以及β-谷甾醇、木犀草素、牡荊素、植物凝集素等成分,具有補肝腎、明目、固精的功效,可以治療遺精、早泄、遺尿、小便頻數、婦女帶下及眼目昏花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豬屎豆所含的全緣千里光鹼,有顯著降壓作用,此外,還能鬆弛肌肉,有解痙作用;所含的光萼豬屎豆鹼有阿托品樣作用。

豬屎豆的根、莖、葉亦可入葯。根能解毒散結、消積,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痢疾、小兒疳積等;莖、葉有清熱祛濕的功效,用於治療乳腺炎、濕熱腹瀉等。豬屎豆全草治乳腺炎:取豬屎豆全草30克,海金沙全草30克,珍珠菜15克,水煎服,紅糖、米酒為引。外用:豬屎豆全草適量,和酒槽搗敷患處;並可取莖葉濃煎,於換藥時熏洗患處。

現代臨床試用於抗腫瘤效果較好,主要對鱗狀上皮癌、基底細胞癌、急性白血病、子宮頸癌、陰莖癌療效較好。

【注意】豬屎豆種子和幼嫩枝葉有毒,所含大量生物鹼,可通過皮膚吸收,主要對肝臟表現毒性,但不出貧血、血清總蛋白降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等問題。開花期間毒性較大,干品則失去毒性,要慎用鮮品,不可大劑量或長期服用;孕婦忌服。



溫馨提示


豬屎豆屬於灌木類植物,在我國的中部、東部及南部都是比較常見的。很多人看到豬屎豆的時候都會覺得它跟我們常吃的豆角很類似,就摘取食用。實際上豬屎豆和豆角不是一種植物,豬屎豆的果實有毒,不能食用,否則將會引起中毒的情況。



國內一些省區有用本屬植物的種子代替中藥潼蒺藜使用,應當糾正。



豬殃殃




豬殃殃又名細葉茜草、齒蛇草、活血草,為茜草科拉拉藤屬植物豬殃殃的全草,性寒,味苦辛,含有車前草苷、茜根定-櫻草糖苷,偽紫色素苷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牙齦出血、感冒、水腫、痛經、崩漏、白帶等症。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豬殃殃有抑癌作用,常用於乳腺癌、下額腺癌、甲狀腺腫癌、子官頸癌、淋巴肉瘤、白血病等癌症的治療,常配合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龍葵、馬蹄金、忍冬藤、枸杞根、丹參、黃精等葯同用。


臨床用方:

治乳癌潰爛:鮮品豬殃殃18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另用鮮草搗爛取汁和豬油外敷患處,每日換3-6次。

治白血病:豬殃殃60克,半枝蓮、烏點歸、銀花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2月。

治子宮頸癌:豬殃殃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分2-3次服,每日1劑,連續服。

治闌尾炎:用鮮草180克,水煎服。

治水腫、小便不利:用乾草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治急性膀胱炎:豬殃殃、車前草各30克,金銀花10克,水煎服,連服3-5天。

治風熱感冒:豬殃殃6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連服3-5天。

治尿血、便血:豬殃殃、茅根各3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治經閉:豬殃殃20克,香附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分2-3次服,連服3-5天。

上述推薦的處方,有的是古方,有的是驗方,但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的體質及病情,辨證施用,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它可是"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的冬季水果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