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張飛舊部,三言兩語化解孫劉之間的誤會,卻瞧不起諸葛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發生在諸葛亮去世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劉禪、蔣琬、宗預和孫權。原文如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卻說後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邊庭報來,東吳令全琮引兵數萬,屯於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後主驚曰:「丞相新亡,東吳負盟侵界,如之奈何?」蔣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張嶷引兵數萬屯於永安,以防不測。陛下再命一人去東吳報喪,以探其動靜。」後主曰:「須得一舌辯之士為使。」一人應聲而出曰:「微臣願往。」
眾視之,乃南陽安眾人,姓宗,名預,字德艷,官任參軍、右中郎將。後主大喜,即命宗預往東吳報喪,兼探虛實。宗預領命,徑到金陵,入見吳主孫權。禮畢,只見左右人皆著素衣。權作色而言曰:「吳、蜀已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預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笑曰:「卿不亞於鄧芝。」乃謂宗預曰:「朕聞諸葛丞相歸天,每日流涕,令官僚盡皆掛孝。朕恐魏人乘喪取蜀,故增巴丘守兵萬人,以為救援,別無他意也。」預頓首拜謝。權曰:「朕既許以同盟,安有背義之理?」……又命使齎香帛奠儀,入川致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病逝後,蜀漢舉國哀悼。就在此時,後主劉禪突然接到奏報,得知孫權忽然下令在巴丘屯兵數萬,意圖不詳。劉禪大驚,蔣琬隨即提出,一方面派遣張嶷和王平火速趕往永安,一方面遣使前往東吳了解實情。此時,大臣宗預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東吳。等宗預來到東吳面見孫權後才得知,孫權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曹魏利用蜀漢舉國哀悼期間發動偷襲,這才下令調兵。一場誤會也因此得以化解。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蔣琬口中的「以防不測」,意為用來防備不曾料想到的事。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段蜀漢與東吳之間發生的一場誤會,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三國志?宗預傳》載:「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由此可見,孫權的舉動是出自一番好意。不夠,此舉卻令剛剛失去主心骨的蜀漢朝廷非常緊張,後主劉禪因此下令增強永安的軍事力量,同時派宗預出使東吳一探究竟。
劉禪此舉,讓原本出自一番好意的孫權感到不滿。在與宗預見面後,孫權毫不客氣地質問宗預:「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此時已經了解東吳屯兵真相的宗預不慌不忙,回答道:「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這才讓孫權轉怒為喜並與宗預的機智非常欣賞。此後,宗預也成了前往東吳次數最多的使者,為兩國增加互信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最後附帶說一句,宗預也是蜀漢集團的元老之一,當年隨張飛一起進入益州,也是極少數親眼目睹蜀漢集團從輝煌走向滅亡的大臣之一。儘管他對諸葛亮非常欽佩,但卻不看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能力。《三國志?宗預傳》載,諸葛瞻執掌朝政後,老將廖化專門來到宗預的府第,希望他能與自己一起去拜會諸葛瞻。但宗預不僅婉言拒絕,還對廖化表示:「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意思是說無論是輩分還是資歷,諸葛瞻都是後生晚輩,根本犯不著這麼低三下氣地去拍諸葛瞻的馬屁。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劉備即將大兵壓境,孫權做了兩件事,卻從未在另外兩點上妥協
※虎豹騎天下無敵,為何會敗在周瑜手中,原因非常簡單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