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不了肥是基因作祟?專家說出真相
來源:科技日報
每逢佳節胖三斤,春節長假過後,不少人都為體重增加而煩惱。最近,英國一項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控制體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那麼明明沒有胡吃海喝卻依然減不了肥是否可以歸結於基因作祟?
「肥胖現象和生存環境密切相關。事實上,人的胖瘦取決於遺傳、環境、心理、運動等因素。」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農業部駐塔福茨大學人類老年化研究中心博士後沈立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研究並未發現顛覆性機制
此次,英國劍橋大學與桑格研究所學者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瘦人在保持苗條體型方面具有遺傳優勢。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了1.4萬名志願者的基因信息,試圖尋找肥瘦背後的基因奧秘。與很多重點關注肥胖人群的研究不同,這項研究將偏瘦人群也考慮在內。參與基因分析的志願者中,1622人是體型偏瘦的健康人,1985人嚴重肥胖,其餘大約1萬人體重正常。
研究人員說,他們此次不僅找到了一些已知的肥胖相關基因,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嚴重肥胖相關基因和健康瘦體型相關基因。綜合這些基因的作用,他們開發出了一套關於胖瘦遺傳風險的評分體系,結果發現,偏瘦人群的評分普遍較低,而肥胖人群的評分較高。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劍橋大學教授薩達芙·法魯基說,此項結果首次表明,健康的瘦人之所以較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而是他們沒有那麼多增加肥胖風險的基因負擔。
法魯基說:「人們很容易匆忙做出判斷,去批評那些身體超重的人。但科學表明情況要複雜得多。我們對自身體重的控制能力可能比我們認為的小。」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基因突變在偏瘦人群中較為常見。進一步研究這些基因,可能有助找到保持苗條體型的新方法。
「這篇文章是用數據分析的方法增加了從體瘦方面獲得的關於肥胖的關聯性信息,可能會帶來新的解決方向,但還沒有帶來機制方面的新知識。」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採用數據分析的方法,而不是從生物化學上的胖瘦機制的角度,對人群中肥胖和體瘦兩種極端情形做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除了表明已發現的一些肥胖相關基因外,還有來自體瘦方面的信息,這就增加了對人類體重調節遺傳結構更細微的理解,並也可能為識別潛在的抗肥胖目標提供信息。」姜韜說。
這項研究並沒有對已有的關於瘦身的基本道理和實踐活動有所顛覆。
「因為肥胖和體瘦的機制沒有出現新機制,依然是脂肪的攝取—消耗—積累的基本框架。」姜韜說。
肥胖是複雜的慢性疾病
胖瘦真的由基因決定嗎?「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基因是一個方面,同時,與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重要關係;人體內微生物也參與這個過程,很多獨立因素都涉及到這個問題。不能單說是基因問題。」姜韜說。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的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是複雜的慢性疾病。據2016年《柳葉刀醫學周刊》發布數據,中國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萬,其中男性4320萬,女性4640萬,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沈立榮說。
他介紹,目前研究已經發現的與亞洲人肥胖相關的基因大概有110多個。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攜帶這樣的肥胖基因,只是由於攜帶肥胖基因數量不同,導致每個人患肥胖的風險不同。但是肥胖基因的表達與生活方式、飲食密切相關,控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和心理、運動,是調控肥胖基因的有效途徑。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是能夠控制遺傳因素帶來的風險。
無節制飲食會增加風險
無節制的飲食方式是不是真的會對肥胖造成影響?
「無節制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長期保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增加肥胖的風險,還會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更重要的是,如果人體攜帶有較多的肥胖基因,不健康的飲食還會加劇體重的增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黃濤接受採訪時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節食首先是控制脂肪的攝入,而蛋白質和糖並不直接導致肥胖。我們不易獲得脂肪低的蛋白質食品,因此多吃肉也會增加體重。」姜韜說。
在控制體重方面,有家族遺傳肥胖問題的群體,是不是需要放棄少吃就能變瘦的途徑?
「有家族肥胖史或者攜帶肥胖基因較多的群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要。因此,雖然人體攜帶肥胖基因的事實無法改變,但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來抵消遺傳帶來的肥胖風險。」黃濤說。
「遺傳因素決定胖瘦的基本趨勢和潛力,但後天的飲食和運動控制依然是有效的。關於肥胖發生的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脂肪,直接導致人的脂肪增加。這就比過去單純的控制飲食熱量更加準確了。」姜韜指出。
有沒有科學的瘦身方式
「對於普通單純性肥胖的人群,飲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攝入,如控制膳食總量,特別是限制脂肪、糖分攝入,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多運動和保持一定強度運動,尤其要避免經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煙、過量飲食,大量吃甜食、油炸食品作為緩解焦慮的方法,可能是比較健康的減肥方式;對於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應該遵從醫生的指導科學減肥。」黃濤表示。
研究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遺傳風險較高的人減重效果更好。姜韜認為,「在瘦身實踐中,首先是要嚴格控制攝入脂肪量,然後是保障基本蛋白質和營養素的攝入,防止體質變弱,同時量力而行的開展高運動量的活動。」
沈立榮建議,應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堅持日常身體鍛煉之外,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少吃肥肉。每天攝入糖分不超過50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開水和茶水。
※帶著地球去流浪,人類還需要點亮哪些技能樹?
※徐穎:《流浪地球》瑕不掩瑜值得二刷 最愛三大反套路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