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旅遊的本義是旅行遊覽,把旅遊與書法聯繫到一起,冠以「旅遊書法」之名則是中國特色,古代先賢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提並論,自有其道理。

古代之旅遊有多種稱謂或定義,帝王或皇室巡幸天下,稱為「宸游」;胸懷理想,到處遊說自己的政治主張,稱為「周遊」;外出求官之游,稱為「宦遊」;有識之士懷抱壯志之游,稱為「仕游」;僧人、道士行蹤不定的漫遊,成為「雲遊」;春秋天或節假日男女相伴出遊,稱為「冶遊」。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綜上,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每到聖地或每逢美景,觸景生情,忍不住鋪紙揮毫,潑墨題詞或賦詩填詞,則就是中國傳統特色了。

如果把秦始皇立國統一天下,由丞相李斯書寫的「泰山刻石」、「琅邪刻石」作為「旅遊書法」之濫觴的話,這種傳統民俗文化現象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在中國所有的名山勝景之地,以及寺廟道觀等處,無一不留有「旅遊書法」作品,包括刻石、楹聯、匾額等,或工整或龍飛,或淡墨或重彩,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琅邪台刻石

無論在重巒疊嶂的懸崖險峰,還是巧奪天工的樓台亭閣,歷代文人的書法和詩詞佳章,都可供你細細吟誦,給人以多種感受。

「旅遊書法」種類包括以下幾種:


一、古代帝王將相墨跡

如李斯用小篆書寫的「泰山刻石」,至今殘存在泰山岱廟,其字體粗獷雄渾。此石原在岱頂,後幾經人世滄桑,到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兗州太守獻出40多字的拓本。到宋徽宗時,經多方觀察,清出146字,由於沒有認真保護,到明朝嘉靖年間只存二29字。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郵票《中國書法-篆書》秦·泰山刻石

乾隆時,因遭火災,石也不見了。直到嘉慶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才在玉女池找到殘石2塊,有殘字10個,現移存於岱廟,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妥為保存起來。

這些稀世珍寶,顯示了逝去時代的帝王赫赫威儀和將相盈盈才藝,記載了歷史的沉重積澱,可謂獨步千古,彪炳史冊。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唐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二、文壇學子、騷人墨客題詞賦詩

這些作品沒有藉以赫人之勢,寓志趣於寫景的名句之中,寄抱負於鐵劃銀鉤之間。如南朝詩人謝靈運,在任永嘉太守期間游遍了當地名勝。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謝靈運詩句

他在旅遊中,對山水景物觀察細緻,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寫景名句,成為我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代曾漫遊蜀中峨眉、青城諸名山,後又「辭親遠遊」,經江陵,入洞庭,登廬山,下金陵,入揚州,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祖國的壯麗河山在他筆下生花。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李白《山中問答》詩意圖


三、佛寺道觀、深山老林碑石雕刻

還有一類「旅遊書法」,藏於佛寺道觀之中。這類作品宗教氣味甚濃。也有置於深山老林之中的,如被譽為關中名勝陝西省耀縣的「藥王山石刻」,雖是紀念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卻也是碑石林立.居高臨下的「醉翁石」雕刻.刀法雄健。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雲峰山石刻

這些林林總總的碑文和石刻,對於研究我國書法由篆到楷,探討我國佛教、道教史以及民俗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這一切,正是古代中國人的美感和藝術精神的特徵。甲骨文字的古拙天真,篆書的圓轉婉曲,隸書的縝密宏麗,魏碑的樸厚茂美,無一不暗含古人的審美感覺和內心的進發。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石鼓文》

專家認為,「旅遊書法」是旅遊民俗中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它不僅為古往今來的書法藝術家表達不同思想感情,提供了廣闊的馳騁天地;而且也為後來的旅遊者展示了眾多的人文景觀。

登泰山峰巔,當雄渾有力的「極頂」兩字映入眼帘,人們的眼睛會頓時為之一亮,馬上會湧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這些書法本身就是景中之景。在光彩中它們顯得那樣和諧,披著風露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令人產生憑弔和興盛的感慨。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鄭文公碑局部

「旅遊書法」,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相沿甚久的風俗。時至今日,每當一個新旅遊點的開放,一所新園林的落成,仍要向名人索「墨寶」的,這就是「旅遊書法」的延續,如河南開封中國翰園碑林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從古至今,也有不請自書的旅人遊客到處塗鴉,這就是人們所熟悉並反感的「到此一游」之類的刻畫塗抹,再加上園林管理部門為制止這種行為而張貼的「嚴禁刻畫」、「不準塗鴉」之類的告示,真是大煞風景。

傳統民俗文化珍寶——獨具中國特色的「旅遊書法」

元代趙孟頫御服碑

因此,「旅遊書法」作為一種民俗文化載體,也需要扶優去劣,做好引導、約束和「凈化」等相關規範管理還是十分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蔡銑、李運江、劉允中、牛明德、汪濤、魏廉貴國畫藝術
時代的記憶——張大純早年紀實攝影作品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