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經常有家長問,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交朋友、不合群怎麼辦?

其實,孩子們剛出生時,都是無憂無慮的小天使。而內向、不善交際這樣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家庭因素,是家庭教育和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逐漸積累造成的。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寶寶將來不合群、內向、沒朋友……和爸媽們忽略了這些事關係重大,尤其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們要引起重視!

1、0-6個月,爸媽缺少和寶寶互動

出生後幾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對人有"反應"了。熟悉的人走近寶寶身邊,ta就會高興;周圍沒人,ta可能就會哭鬧,開始找人。這就是寶寶最初的社會化需求,而這時,爸媽是ta最早的互動對象。如果爸媽能夠及時滿足寶寶的各種需求,ta就會信任全世界、信任所有人;反之,ta對周圍一切,包括自己,都持懷疑態度。所以,爸媽和寶寶的關係決定了未來ta和別人的關係。

建議家長:

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包括餓了要吃、困了要睡、無聊了要陪伴等。即使沒辦法馬上滿足,也要儘快回應寶寶的呼喚,比如快點出現在寶寶視線內,跟寶寶說:"媽媽在,……"

2、滿月後,每天堅持帶寶寶外出

滿月後,媽媽的身體恢復了很多,寶寶的身體也結實了一些,確保每天能帶寶寶外出走走看看很重要。如果這段時期,能夠帶寶寶多出門,接觸和家裡不一樣的環境和人,就為寶寶提供了多一種"社會感受"。這樣的寶寶將來會更少出現社交問題。

建議家長:

先從家附近適宜帶寶寶出行的地方開始,可以是小區花園,然後是離家近的商場超市、公園,再到美術館、博物館。可以選擇不是非常嘈雜、複雜的環境。停留的時間可以由短逐漸變長,帶寶寶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場景。

3、6-12個月,寶寶認生時,要引導多接觸人

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寶寶最愛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臉、媽媽的懷抱……當有陌生人想要逗逗寶寶、抱抱寶寶的時候,有些寶寶會"認生",用哭鬧來反抗。這和家長平時的養育相關,比如整日都由一個照料者帶寶寶,或很少帶寶寶外出接觸更多的人。這個階段寶寶在努力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周圍是友好、可信任的。媽媽就是要讓寶寶對周圍一切"有好感"。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建議家長:

不要強迫孩子接受ta不喜歡的人的親近,平時爸爸或老人也多陪寶寶玩,讓寶寶不是只認媽媽一人。多帶寶寶外出,公園、超市、走親訪友都可以,讓寶寶有機會見到、接觸到、感受到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

4、12-18個月,認真對待寶寶依戀期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會非常依戀媽媽,甚至媽媽上個廁所都不讓,只要是離開視線,寶寶都會大哭,吵鬧著要找媽媽。每次媽媽離開,寶寶都不知道媽媽還會不會再回來因此會感到驚慌失措。所以,這段時間,如果媽媽怕孩子哭就偷偷走,或生硬離開。寶寶會覺得"我是不是不夠好,媽媽才會離開""媽媽是不是拋棄我了""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帶著對自己和最親近人的懷疑成長,寶寶將很難學會自信和有愛的去和別人打交道。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建議家長:

和寶寶玩藏貓貓的遊戲,比如用手絹擋住自己的臉,再從不同方位探出臉逗寶寶;或藏在窗帘後,讓寶寶聽聲音來找媽媽,幫助孩子理解"客體永恆性"(不在眼前的≠消失不見)

5、18-24個月,告訴寶寶如何"社交"

當寶寶開始蹣跚學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ta 的活動範圍比原來大了很多,接觸到別人的機會也多了很多。這個階段,你可能會發現寶寶的一些"惡習",比如打人、搶玩具等。但這都再正常不過,寶寶正在摸索嘗試著"社交"。打人可能並無惡意,只是打個招呼;搶玩具只是因為在這個年齡寶寶還不能清楚的分辨出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在ta看來,凡是能夠看見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建議家長:

接納寶寶的這些行為,適度引導。現在是寶寶與人打交道的萌芽期,不要因為對寶寶的某些"不友好"行為的過度懲罰,讓寶寶懼怕和人交往。

不會打招呼,可以告訴孩子怎麼打招呼更好;搶玩具可以引導寶寶輪流玩或交換玩……教給寶寶用恰當的方式替換"不友好"行為,寶寶也會在交往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

6、24-30個月,給寶寶立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想要適應社會生存法則,就要遵守各種規則,寶寶也要從小樹立規則意識,這樣ta才能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2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進入一個發展高峰,喜歡說"不",這恰恰是給孩子建立規則的好時機。小時候懂得遵守必要規則的孩子,長大後更能適應社會中的大規則,才能適者生存下去。

寶寶為什麼性格內向?醫生:都怪爸媽忽略了這些事,趁早改正吧!

建議家長:

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建立必要的規則,比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吃飯時不能玩、動別人的東西要經過主人同意,以及一些安全意識的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等。

當然,給孩子立的規矩,自己首先要能執行,比如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至少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是關鍵。

7、30-36個月,教會寶寶分享

你可能會發現,這之前,你逗寶寶想要吃ta的好吃的,ta可能很樂意和你分享。但到了這個階段,"手緊"可能是多數孩子的表現。跟同齡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更會表現出不樂意分享、小氣、自私等。但這正是孩子的"物權意識"逐漸形成的時候,只有寶寶的"物權意識"(這個東西是我的,我有權利支配)被充分尊重,ta才會在獲得掌控感,不會被別人隨便搶走的基礎上學會大方、願意分享。

建議家長:

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不強迫孩子分享,ta的玩具、食物不妨允許ta自己支配。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方式,溫和的啟動寶寶的分享意識,促使孩子體會到分享中的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