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盤中的五彩春天

盤中的五彩春天

立春節氣的到來意味著萬物復甦,天地間陰陽始交,雖然余寒未退,但陽氣開始萌動升發,天氣呈現轉暖的趨勢,貓冬的日子要結束了。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一切都是一輪新的開始。經過一整個冬天的閉斂收藏,如果精氣充足而旺盛,人也會像動植物一樣想要舒展筋骨,外出活動以升發陽氣,恢復活力。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說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古人講究順應天時頤養精氣,所以勸解人們在春天裡最好做有助生機之事而不要殺戮,給予而不要搶奪,獎賞而不要懲罰。中醫講春屬肝木主情志,人體在春天裡肝氣旺盛而升發,這樣的行為準則有助於人們在這個時節里保持心情舒暢,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達到養生的目的。

春季養肝宜食涼性食物,而立春之時剛開始播種,蔬菜瓜果可供選擇的種類並不多。據記載魏晉時期即有立春日食「五辛盤」的風俗,晉代《風土記》中說:「元日造五辛盤」,「五辛所以發五臟氣,即蔥、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也就是現在的蔥、蒜、韭菜、油菜的嫩莖葉和花梗、香菜。古人認為食辛辣之物瞬間鼻腔通透,精神大振有助於振奮陽氣,疏通五臟之濁氣以避戾氣,預防疾病。食五辛盤也是春季應時,取迎新之意。

而辛辣之物一次不能多食,五辛盤只是立春日裡一道應景的菜肴。唐宋時期即非常流行在立春日吃春餅為一頓正餐。從杜甫的一句詩里「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就可以窺探當時的春餅是怎樣吃的。一張圓形薄餅攤開,裡面擺上生的蔬菜切成的細絲,卷折成筒狀來吃。如果搭配得宜,像菠菜,香菜,紅心蘿蔔,萵苣,豆芽等,紅紅綠綠的五彩細絲擺在盤上一定好看。按唐宋習慣,春餅食材會被盛在一隻大盤中端出,稱為「春盤」。吃春餅的習俗又稱為「咬春」。

北京到現在都還保留著立春這一天吃春餅的習俗。我家在北京東邊通縣一帶(現在叫通州),春餅的吃法是奶奶傳下來的,四九城裡的習慣可能會略有不同。春餅的餅是烙的死麵餅並不用燙麵,因為這和吃烤鴨的荷葉餅不同。雖然都是卷著吃,但是春餅裡面要卷很多菜,還有湯水,這個餅不能圖軟而一見湯水就泡爛了,要能捲住菜還得有咬勁兒,北京話叫要有「骨力勁兒」不能軟塌塌的。兩個面劑子中間抹油擀平至盤子大小,下鍋烙熟。吃的時候從中間揭開成兩張。餅烙好一摞上桌時候要用濕潤的屜布蓋住保持水份,隨吃隨拿,避免春餅見風乾掉變硬。

春餅裡面卷的菜稱為「合菜」,搭配也大有乾坤。按我家的吃法主角是黃豆芽和水發粉絲用炸醬拌在一起。黃豆芽最好掐掉細細的尾巴,直挺挺的勻實好看,口感爽脆。炸醬就是老北京炸醬麵里用的那種,現吃現炸出來的香極了。黃醬炸出五花肉丁的油脂香氣,拌上粉絲豆芽,稍帶湯水咸香爽脆,這三樣的組合是只有在吃春餅時才會出現的。另外還有一味重要的配角,就是醬肘子肉。以前吃春餅,家裡老人會一早起來自己做醬肘子,熱騰騰出鍋時,香味街坊四鄰都能聞見。或者也可以去熟食店裡買現成的,每到立春這一天北京的老字號熟食店門口會早早的排起長隊,都是來買醬肘子吃春餅的。

春餅里夾的除了炸醬拌豆芽粉絲,醬肘子切成片,再加上金燦燦黃澄澄的攤雞蛋,擺的滿滿當當,將春餅捲成筒狀,尾部折起包住湯汁。一口咬下去,口感豐富,醬香肉香充斥滿口,唇齒流香。從頭至尾,一口氣吃完還覺不過癮。吃春餅講究將所有的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在北京春餅還有一種很常見的吃法,就是春餅卷上炒合菜來吃。炒合菜是將韭黃或韭菜、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盤菜。可單獨當菜來吃,也可以立春日用春餅捲起來吃。春卷也是由春餅演變而來,北京最常見的春卷餡料是素的,薄皮裡面裹著豆芽,胡蘿蔔絲,粉絲,放入油鍋炸至表皮酥脆,小巧玲瓏地盛在盤子里的迷你春餅,被當作點心。

春天來了

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吃過春餅才算真正過了立春節。

有人說,古人把最熱鬧的年放在最冷的冬季里過,是為了在天寒地凍里添上一絲人間的溫情。真是天地無情,人有情。人們在剛剛度過的冬日裡經歷了密集的慶祝節日,吃了過多的酒肉美食,而接下來的春天,吃些新鮮的蔬菜平衡一下熱量的攝入,又有助於時令養生,豈不是兩全其美之事。

微信排版:王小懶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回得去的豫北村莊
春天最「經典」的誘惑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