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春節都會舉行國宴 費用由皇帝和大臣承擔

清朝春節都會舉行國宴 費用由皇帝和大臣承擔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宮裡規模最大的建築,也是在民間知名度最高的建築。實際上,太和殿還是皇宮裡最「寂寞」的建築——只有皇帝登基、大婚以及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時,才會在太和殿舉行儀式。

只有每年的春節期間,太和殿才會變得熱鬧起來。因為每年春節皇帝都會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的國宴。

舉行國宴的日子為農曆正月初一。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凌晨4時48分左右,光祿寺的官員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首先來到太和殿,在金鑾寶座前為皇帝擺設金龍大宴桌。然後,在設置滿洲、蒙古王公貴族、一二品文武大臣等人員的宴桌。

在太和殿前,預備了兩個大銅火盆,上面放著兩口大鐵鍋。一口鍋準備盛放肉食,一口鍋準備溫酒用的熱水。

按照清朝的祖制,「太和殿大宴原設宴桌210席,用羊百隻、酒百瓶。」宴會菜品花樣繁多,極盡奢靡。每次舉行國宴時,皇帝都會親臨現場。不過,他並不會進食。對於皇帝而言,出席國宴只是一種政治和禮儀需要。

毫無疑問,舉行國宴花費巨大。可是,鮮為人知的是,舉行國宴所需費用,並不從國庫支取,而是由皇帝和大臣們共同承擔。

首先,皇帝金龍大宴桌所用的御膳,由內務府承辦。眾所周知,內務府是皇帝的「小金庫」,這就意味著,皇帝自己承擔了一部分費用。其次,滿洲、蒙古王公貴族、一二品文武大臣等人員的宴桌,由王公大臣按照規格進獻:親王每人進獻8席,郡王每人進獻5席,貝勒每人進獻3席,貝子每人進獻兩席。

如果宴席的數量還不夠,則由光祿寺負責增加。

太和殿國宴舉行的時間從中午12時左右開始。王公大臣均身穿朝服出席,按朝班排列。到了吉時,禮部堂官奏請皇帝禮服御殿。當皇帝到來之後,午門上鐘鼓齊鳴,太和殿前檐下的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樂曲。皇帝坐上寶座,音樂停止。王公大臣紛紛找到自己的位置,向皇帝行禮後坐下。

清朝時期,能夠出席太和殿國宴,對於王公大臣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然而,對於參加者來說,各種繁瑣複雜的儀式又是一種煎熬和折磨。當參加者坐下後,便是進茶、賜茶,行謝茶禮;進酒、賜酒、行謝酒禮;進饌、賜饌、行謝饌禮……

進餐時,還會跳「慶隆舞」助興。「慶隆舞」由「揚烈舞」和「喜起舞」兩部分組成。「揚烈舞」在前,由32名藝人扮成野獸,由8名藝人扮作獵人,分為遠望、追蹤、行圍、神功、獵成5個段落。「喜起舞」由文武大臣朝服入殿,兩人叩頭對舞,每對舞畢,行三叩禮後退下。

「慶隆舞」規模宏大,司舞者加上樂器伴奏多達百人。

「慶隆舞」跳完後,鳴鞭奏樂,宣告國宴進入尾聲。皇帝起身回宮,王公大臣告退,國宴就此結束。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會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勞工被騙到秘魯修建鐵路 日本政府為何出手相救
清朝民間發生械鬥官府為何不加阻止?又有錢收了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