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手麻腳麻?出汗異常?身上像有螞蟻在爬?可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手麻腳麻?出汗異常?身上像有螞蟻在爬?可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許多患病多年的老糖友就診時對我說:「一天到晚全身好像有無數只螞蟻在爬,那種感覺真不是個滋味」;

有的則是「兩條腿就像被針扎一樣,經常疼得夜不能寐」;


還有病人訴苦「吃一點東西胃就堵得慌,每頓飯只能喝點稀粥」;

更奇怪的是,有人說「最近好像有了特異功能,滾開的水濺在手上,居然一點感覺都沒有」

……



儘管上面每個患者的臨床表現各異,其實,患的都是同一種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治,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食慾、睡眠等),還

會顯著增加糖尿病足壞疽、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無痛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風險。



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率高達90%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長期「糖代謝紊亂」、「氧化應激損傷」、「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因素有關,其中,

高血糖是最基本的病因,

它不僅對神經細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還會引起外周微血管病變,使神經細胞的營養供應發生障礙,導致神經缺血、缺氧進而逐漸造成神經損害。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經,包括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植物神經(也稱自主神經),其中,中樞神經病變相對少見,而周圍神經、植物神經病變非常多見。由於受損的神經類型不同以及病變程度不同,因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一般情況下,患病時間越長,血糖控制越差,出現神經病變的風險越高。

據統計,糖尿病病程為5年、10年、20年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分別達30%~40%、60%~70%和90%。



無痛心梗和無癥狀低血糖最可怕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以「感覺神經」受累最為常見。

患者常常表現為雙側肢端麻木感、針刺感、蟻行感、燒灼感;有的患者表現為感覺減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襪套,對冷、熱、觸、扎等刺激不敏感,甚至發生心梗時也感覺不到疼痛(「無痛性心梗」),極易被漏診而延誤救治;還有的表現為感覺過敏,甚至連被子的壓力都會讓患者感覺疼痛難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往往具有雙側對稱、下肢比上肢重、遠端比近端重、夜間比白天重的特點。




2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自主神經,又叫「植物神經」,主要負責調節心臟、呼吸、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以及汗腺的分泌,當自主神經受損時,患者可出現以下癥狀:



1


心血管癥狀:

患者主要表現為靜息狀態下心動過速,並且心率相對固定,不隨運動而變化。


2


體位性低血壓:

是指患者由平卧位變為站立位時,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這是患者自主神經受損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常常發生在起床或蹲廁起身時,由於血壓突然下降,患者會出現頭暈、黒蒙等腦供血不足的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暈厥及摔傷。


3


胃腸道癥狀:

由於植物神經受累導致胃排空延遲,患者會出現噁心、腹脹、早飽等癥狀,我們稱之為「糖尿病性胃輕癱」。也有的患者表現為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


4


出汗異常:

患者吃飯或喝水時頭面部或上半身大量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尤其是足部無汗,故常導致足部皮膚乾裂及潰瘍發生。



5


泌尿系統癥狀:

患者主要表現為排尿無力、尿不盡及尿瀦留,少數人可出現尿失禁,臨床稱之為「神經源性膀胱」。


6


性功能異常:

主要表現為男性性慾減退、勃起功能障礙。


7


無癥狀性低血糖:

一般情況下,當患者發生低血糖時,都會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頭暈、眼花、飢餓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提醒患者及時補充糖分。但當患者自主神經病變累及交感神經時,不會出現這些低血糖的預警信號,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嚴重的低血糖昏迷。




有些檢查方式你自己就可以試試



在糖尿病神經病變早期,由於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患者往往難以察覺;隨著病情發展,才會陸續出現各種臨床癥狀,如手足麻木、疼痛、感覺遲鈍、體位性低血壓、靜息心動過速等等,但此時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


因此,對糖尿病神經病變進行早期篩查非常必要。

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有可能避免出現嚴重疼痛甚至截肢等後果。

臨床上,對於癥狀典型的患者,通過病人的癥狀主訴,結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史,就可以大致做出臨床判斷;但對那些尚未出現明顯癥狀的早期神經病變患者,則必須通過體檢和一些特殊檢查才能發現並確診。


這些檢查項目包括:


1


痛覺檢查:

主要通過測定足部對針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應,來初步評估末梢感覺神經的功能情況。


2


.溫度覺檢查:

將水杯中分別倒入涼水和溫水,然後用杯壁接觸足部皮膚,如果患者對冷熱變化無感覺,說明溫度覺喪失。


3


觸覺檢查:

用一根特製的10g尼龍絲在雙足拇趾及第Ⅰ、第Ⅴ跖骨頭的掌面進行觸壓刺激,如果患者沒有感覺,則說明觸覺減退。



4


振動覺檢查

:將128Hz的音叉置於病人的雙足拇趾背面的骨隆突處,如果病人對音叉引起的振動感覺減弱或消失,則提示神經震動覺異常。



5


位置覺檢查:

讓病人閉上眼睛,然後上頂或下壓的腳趾(或手指),如果病人不能辨別腳趾的移動方向,則提示神經位置覺異常。


6


立卧位血壓測試:

先讓患者平卧於床上,安靜環境下休息15分鐘。將袖帶固定於患者右上臂,測量血壓。測量後不要解開袖帶,囑患者立即站立起來,上抬右臂使袖帶、血壓計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同時快速測量血壓。如果立位時收縮壓較卧位時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即可判斷為「體位性低血壓」。


7


雙足跟腱反射檢測:

用叩診錘叩擊病人雙側的跟腱,如果患者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存在周圍神經病變。



2型糖尿病應每年進行神經病變篩查



一般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5年之後,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2型糖尿病在診斷之初,即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並且之後至少每一年都要篩查一次。

篩查結果異常的患者,在排除其它病變(如頸腰椎病變、腦梗、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的情況下,便可確診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有條件的醫院,還可進一步做神經電生理檢查(如肌電圖、神經電位等),這類患者往往有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動作電位波幅降低,這也是目前篩查早期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要手段。



糖尿病神經病變用藥要對症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糖藥物,使血糖長期保持平穩正常,這是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最重要的措施。




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不同的發病機制,選擇相應的藥物,臨床常用的有:①抗氧化應激的藥物,如a-硫辛酸;②修復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神經節苷脂;③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如前列地爾(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鹼。

目前認為:「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長期的氧化應激可導致神經元及其滋養血管的進行性損傷。而

a-硫辛酸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地干預氧化應激過程,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從而對神經起到保護和修復作用。



點擊圖片進行購買




添加微信號

【控糖教練-崔紫玲:tys2809】

,加入糖醫生醫療團隊交流。




編輯:羅春燕



排版:瑞芝


圖源:網路,侵刪


版權:糖醫生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我是控糖小能手,還不跟我走?

患上了糖尿病,其實最怕的還是「他」

糖醫生醫學總監孫海艷:我認為中國糖友應該享有美國糖友享有的服務

點亮好看,了解抗氧化應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醫生健康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糖醫生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