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作者:陳少峰

來源:峰火文創 (ID:fenghuowenchuang)

本文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演講整理,以下為演講內容(經編者略作刪減):

我每年都在北大新年論壇上做主題演講,今年的演講題目我斟酌了很久。

為什麼呢?因為最近在峰火文創大會上,我邀請了一個以前我們北大文產班的學生來演講,他的公司以前是做音響設備的,現在已經成為創意內容的領軍企業之一。

他告訴我:「陳老師,我們現在特別缺綜合型人才,現在我找一個能幫我獨立運作項目的人,年薪至少都是一百萬。」

人才必須要跨界,要懂土地規劃,懂內容,懂公關,懂技術,因為做的都是高科技體驗的內容,還要懂得資本運作。

為什麼懂得資本運作呢?因為一個項目裡面,每一個部分都有資本運作,有融資,有投資,有抵押貸款,有各種各樣的資產證券化。

也就是說,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現有的人才多數都是單一的人才,沒辦法做現代文化產業所需要的整合運營。

所以我今天起的題目叫「文化產業人才升級」。我將結合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來闡釋「人才升級」。

1

職業經理人關注當下

企業家更關注未來

我講的內容可能和大家平時想的不一樣,稍微複雜一點。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講「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座各位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當老闆。當老闆的人,有的對未來充滿期待,有的對未來充滿憂心,兩類人誰適合當老闆?

當然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人。你如果不對未來充滿期待,就不要創辦公司。比如說你招了很多人,不把它當做機會而當做負擔。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適合當企業家還是適合當經理人?

第二個要考慮清楚的問題是什麼呢?大家知道現在很多公司在做對賭,對賭的成功率有多高呢?不知道。

這取決於你是企業家還是職業經理人。如果你是職業經理人,對賭的成功率很高;如果你是企業家,對賭的成功率極低。

為什麼極低呢?企業家不會算帳,往往不會按照計划去行事,企業家不知道什麼時候賺到多少錢,企業家能做事情,但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做到什麼程度,他把計劃、融資等等這些都交給職業經理人去做。

所以企業家不能對賭,對賭成功的都是職業經理人(你可以請職業經理人幫忙打理公司)。大家需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你適合做什麼,你適合做企業家還是職業經理人?

我們接下來解決第二個問題:企業家、商人、藝術家和職業經理人,這些人有什麼區別?我自己到底適合扮演哪一個角色?

大家知道這些角色之間往往會產生衝突,比如說藝術家和職業經理人,或者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產生衝突。

喬布斯在收購皮克斯動畫之後才認為藝術和技術之間需要相互借鑒,借鑒什麼呢?藝術家需要接受理性的訓練,而技術人員要懂得更多的創意。

這裡,我們先來探討第一個角度的問題,企業家和商人有什麼區別?

我舉個例子,企業家種植樹木,商人買賣木材。在座從事文化產業的各位,你適合種木材還是買賣木材?中國從事文化產業的,很少有企業家,因為種樹相當於開發可持續IP,買賣木材相當於購買他人的IP。

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中國的電影公司,幾乎每年都靠當年收入解決當年的財務問題,而迪士尼電影則每年有60%到70%收入來自於往年的收入,也就是說迪士尼所有的收入都是持續的,而我們收入卻非如此。

同樣是出售手機,蘋果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手機在商業模式上有什麼區別?

其他手機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是一次性收入的,手機出售後就不會再有經濟效益,而蘋果公司呢?在出售手機後,所有用戶只要在其App Store下載內容,它就能獲得30%的分成,也即它的商業模式是持續性的。

我們可以這麼說,作為企業家,需要擁有持續性思維,需要有耐心,需要面向未來;否則,你就是一個商人。那我到底是企業家還是商人,需要我們自己考慮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們現在進一步來具體探討企業家的思維特徵。直覺、創新、激情、個性、洞察力,這是企業家的特點,和藝術家的思維方式非常接近,即直覺式的思維。

他們往往知道大的方向,但是不知道具體怎麼實施,這就是直覺能力。然而藝術家和企業家有一個很大的差異,企業家有結果導向思維,而藝術家沒有。

所以如果藝術家要做企業家,必須擁有結果導向思維。以拍電影為例,藝術家拍的電影叫藝術電影,融合了自己的靈感,是拍給自己看的,不是拍給別人看的,而企業家拍的電影是給別人看的,所以叫商業電影。

藝術家「愛我所愛」,企業家「愛你所愛」(其實是要掏空你的口袋),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此。

結果導向是十分重要的思維特點。企業家具有雙重思維,既有直覺型思維,也擁有結果導向思維,藝術家擁有直覺和激情,沒有結果導向思維,這就產生了很大區別。

那麼職業經理人的特點呢?職業經理人能把所有事情做得很具體,做詳細的計劃、寫詳細的商業計劃書、能夠帶團隊,團隊的人員越多越好,而企業家不善於帶團隊,為什麼企業家都要找職業經理人?

因為企業家超過若干個人就帶不動,能幹的職業經理人能夠帶領千軍萬馬,也就是說企業家能夠「將將」,能夠帶領高級職業經理人,而高級經理人能夠「將兵」,這是他們的區別。

我們把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分成兩種類型的能力,一種叫領導力,一種叫管理力。

管理力更注重細節,領導力更重視個人魅力;更進一步說,企業家更重視直覺,職業經理人更重視分析,所以職業經理人的思維是分析型的,但是也有特別天才的人,既擁有直覺型思維又擁有分析型思維,這種既是企業家又是職業經理人的,就是超級企業家。

此外,職業經理人更關注當下,企業家更關注未來;企業家的主要任務是用人,職業經理人的主要任務是做事。

他們的任務不一樣,職責也不一樣,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企業家、高級經理人,藝術家、技術人員、專業人士,包括所謂跨界人士、專業的執行人士、商業模式的顧問。

每一個角色都不一樣,我們的能力適合做什麼呢?這些東西需要考慮。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2

當你成為公司一把手

要讓思維方式變得更抽象

現在我講人才升級中思維方式的問題。

我想問大家,在座各位做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和你們成為領導的時候,你們的思維方式有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有沒有發現,你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非常具體的,思考的也是非常具體的問題、功能性的問題;

而你成為公司機構一把手的時候,你思考的一定是非常抽象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一個是具體的。

從具體的思維方式到抽象的思維方式,怎麼完成這個轉變?誰能夠幫你完成?沒有人,只有自己能夠完成。所以你一定要記住,當你成為公司一把手,你一定要把思維方式轉變成得非常抽象。

由此可以明白,為什麼很多有才能的人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因為領導講的都是抽象的問題,你馬上把它變成具體的問題,變成功能性的問題,領導會覺得和你的思維不在一個層次,認為你沒有高度。

什麼叫高度?高度就是處在雲里霧裡。所以大家要懂得,和領導交談,很多時候一定要談抽象的問題,儘可能不要談具體的問題。

再比如,我在「峰火文創大會」上問大家怎麼理解新媒體。你們有沒有發現,中國有兩類人做新媒體,一類是原來報業公司的人,一類是其他行業的人轉行來做新媒體。新媒體是大家創新出來的東西,這兩類人做新媒體有什麼區別?

傳統報業的人做新媒體,全部都是做新聞發布,也就是新聞客戶端或者新聞網站,只做這一件事,這和傳統的報業有什麼區別嗎?沒區別,就是做內容發布傳播,只是原來是報紙,現在搬到了互聯網上,對不對?

可是現在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個微信公眾號叫「一條」,經營了四年多的時間,它通過公眾號平台做電商,一年達到20多億的營業額,估值6億多美元。

可以說,在實踐中,我們的基本思路、產業思維、人才結構、人才思維、人才能力、政府政策等存在許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認為整個產業只是簡單的進化,其實已經進化到非常複雜和高端的階段。

我們一直把互聯網當做新媒體,把新媒體當做傳播的工具,其實新媒體最大的功能就是作為賣場。有很多人都說,廣告現在已經沒有紅利了,新媒體公司已經沒有發展機會了。

我不這麼認為,新媒體從廣告盈利的紅利期過去了,那麼把它做成電商平台,像近幾年才快速發展的「一條」那樣,這才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我們各地政府的習慣還是停留在八十年代招商引資的模式,對不對?

最近全國都在討論動能轉換,可是動能轉換應該怎麼進行呢?應該去研究最好的模式,比如說一個城市做出中國最頂尖的模式,大家再去學習借鑒。

而現在我們不是這樣的,划出一片所謂「動能轉換實驗區」的區域,然後再找企業來入駐,只看企業的實力和作為,這不是又回到八十年代了嗎?

第三個問題,是知識結構單一。

最近聽說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叫做「斜杠青年」。比如說我,作為哲學教授,研究文化產業、寫小說、愛好手機攝影,也是股票分析師(其實我做股票分析是從1993年開始,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股票受各種因素影響太大,所以你們沒有看到我研究的論文,其實不是我沒有研究,而是我發表不了)。

我把自己定位叫斜杠小青年。可以說多數領域需要跨界的技能和才能,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不能只是做一個領域專業知識的教育,我們要做斜杠理念的教育。總之,我們要做真正的跨界。

我們現在沒有真正的跨界,以現在很多人都在做的文化地產為例,既要做文化項目又要做地產,是非常跨界的,但是我們現在都是只做地產。

第四個問題是未來導向。

我今天講的一個重點是,我們要面向未來。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解決當下,沒有時間給自己做一個提升。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不僅要有執行力,還要有洞察力。

我舉個例子,現在大家都在做公眾號,都是以文字為主,那麼到了今年年底,公眾號會不會變成以視頻為主?兩年後,又會是以什麼為主?這都需要有未來導向的洞察力。

最後,我們對人才的要求不太具體,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現在經常講綜合人才,具體綜合什麼呢?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美國一個機構發布過一份報告,說十年之後,現有的65%的工作都會被取消。這是我們全國人民都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

大學生們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或者說工作幾年後工作變沒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報業都在解僱人,廣電也在解僱人,這不是問題嗎?我們的問題在哪裡呢?我們對人才要求不具體,缺乏思考能力的培養。

3

5個角度

進行人才升級

接下來我做一點針對性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的思考。

第一,要有需求導向思維

比如說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比如說我們如何做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我建議在座各位看一下現在市場中最領先的實踐,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校友代旭,比如梅洪。

他們現在最新的創意設計是把傳統的創意,加上現在的科技結合在一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可以放在互聯網上,也可以放在創意體驗中心裡,我把他們的項目稱為「綜合創意秀」。他們在「峰火文創大會」上做了成果展示,非常吸引人。

第二,要避免出現「德不配位」的現象

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和思維方式有關。所謂「德不配位」,不僅僅是價值觀,還包括能力,古人所說的「小材大用」也是德不配位的一種體現。所以,我們每上升一個台階,思維、價值觀和才能都要相應地提升。

第三,所有行業的人都應當融入互聯網

現在中國最大的電影公司是貓眼,全中國最大的旅遊公司、餐飲公司、廣告公司、技術公司基本上都是和互聯網緊密融合的。很多人會問,那地產公司呢?其實目前地產公司面臨轉型的問題,正因為它脫離了互聯網,所以面臨很大的壓力。

目前中國三十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的市值,也不及騰訊股價跌落之後的市值,所以我們一定要懂互聯網,才能懂得把握互聯網平台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機。

第四,社會責任問題

你的企業越大,你的職位越高,你的社會責任感應當越強,因為大家把你當領頭羊,代表未來的方向。現在哪一個公司會成為文化產業的領頭羊,這個我們都無法預知。但是不管是哪一個公司做領頭羊,一定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個是大家必須注重的。

第五,借鑒和創新問題

創新還是模仿?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了解到中西部很多省份,甚至是東部的省份都在挖掘傳統文化,希望把歷史文化名人變成文化產業,可是這不是文化產業的做法。美國的文化產業很厲害,也沒有把華盛頓做出產業來。有的城市就想靠名人經濟,結果不僅難以做到創新,甚至是會毀掉原有的文化基礎。

我建議,這個時候更好的辦法是向文化產業先進的地方和企業借鑒學習。所以有些地方不要做「強迫性創新」。觀念本來就很落後,又非要做最難的事情,是沒法直接創新的,缺乏這種搞名人的人才,不如選擇模仿。

4

5個建議

培養「一能多才」

既然文化產業(文化和旅遊產業等等)的跨界已經變成新常態了,那麼我們首先需要面向未來,做產業趨勢的分析和人才趨勢的探索。

重點是什麼呢?我把它叫做「一能多才」(一個技能和多個領域的見識或者才能)。

首先,你的能力要能勝任你的主業,其次能不斷提升其他方面(需要跨界領域)的能力。

我希望我們研究文化產業的老師都能夠懂得如何經營一家公司,懂得什麼是資本運作,等等。不管成功與否,這能拓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說經營的才能,帶領團隊的才能,等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技能和才能。

第二,跨界的創新速度很快,業態變化也很快。

比如學新聞傳播,現在都變成新媒體,很多人不知道新媒體應該怎麼做,很多人教新媒體,包括傳播學院的新媒體,都是教怎麼樣用新媒體來做新聞,也就是新聞客戶端,而互聯網最大的特性——體驗性、互動性、紀實性,這些都沒有,這不是真正的新媒體。

第三,技術創新越來越重要,現在中國最賺錢的公司全部屬於IT行業,文化產業也是「IT男賺文藝女青年的錢」。

中國最大規模的收入是廣告,廣告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要做好廣告必須要建平台,建平台還需要大數據,接下來還會需要一系列新技術。以前我們常說「內容為王」,現在要加上平台,「平台+內容為王」,這個就是對原來的修正。

而所謂「平台為王」也要修正,只做平台是不夠的。以騰訊去年出品的《創造101》為例,它不僅做頭部內容,而且要垂直運作,即「平台+頭部內容+垂直運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現在人們基本上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是朝陽產業。對於互聯網產業來說,存在著三個要素的互動,即生活方式、技術和業態,我們只用關注這三個要素的變化,並隨時注意評估,就能明晰接下來行業的大致方向。

比如說前一陣子,大家都在玩抖音,那就意味著接下來短視頻會成為主流,會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現在人們對它依賴性很強,一連可以看好幾個小時,這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

所以我估計到今年年底,全中國人民都會自己拍電影,所有人都變成斜杠小青年,要當導演,當製片人,當演員,當攝像師,反正我們每個人都是媒體。

所以我建議大家關注微電影的同時,不要只做一部微電影,因為單單一部微電影沒有商業模式,應該做系列微電影(包括系列動畫微電影)。

最後,我提幾個對策或者建議:

1、做文化產業,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原點——我把它叫做「一魚永吃」

我們能不能做出一個具有持續性的IP,像哈利·波特和小熊維尼,能讓一個企業或者個人持續受用,是否能做到一點,是作為企業家最本質的特徵。

我以皮克斯公司為例,大家都知道喬布斯是皮克斯的驅動者,喬布斯做的蘋果手機很厲害,他的動畫電影公司也是世界上拿奧斯卡獎最多的。

皮克斯1995年做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叫《玩具總動員》,其中最著名的動畫形象是巴斯光年。現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玩具總動員主題酒店就是以巴斯光年的形象為主來設計的,住一晚要花2600元,大人小孩們都心甘情願地去花這2600元,這就是迪士尼的厲害之處。

2、要通過深化技能和跨界的綜合來升級人才

古人所謂 「鼫鼠五技而窮」,就是嘲諷鼫鼠什麼都會一點,但是都不精通。我剛剛所說的「一人多才」,也要有「五技」,但是一定要深厚到能應用的程度。

人才,一定要與時俱進,這也是我今天想要強調的一點。作為文化產業的職業經理人,不僅要與時俱進,還需要見多識廣,需要行動力。

很多人曾經瞧不起紙上談兵,其實紙上談兵也很重要。目前的情況是,我們的行動力可能有不足,但是紙上談兵的能力也不行。

另外,我們要具備和高人溝通對話的能力,得通過對話來學習,不能只聽所謂的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對於人才升級幾乎是沒有用處的。真正的高人結合方法論來講心靈雞湯的。孔子講因材施教、舉一反三,我們要有方法論。

3、重視「頭部人才」的培養

不管你是經營公司還是塑造自己,都要注重人才的培養。目前人才優秀與否非常重要,類比互聯網的內容產業,頭部內容的重要性佔90%,同樣,頭部人才也十分重要。

成為頭部人才需要什麼條件?跨界吧。成為頭部人才,還是做一個平庸的人,你只有這兩個選擇。

目前頭部人才量少,但需求無限大。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一個微信公眾號做得越來越好,馬上可以漲幾倍的工資。選擇和培養頭部人才的途徑有很多。

有些人才,比如說廣告公司的客戶總監,因為他們的創造力和客戶關係,還有各種各樣的能力,對他們稍加培養,就可以成為頭部人才。

4、培養文化產業專業人才,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增加研學和實踐

比如企業要定製人才。定製人才既是新的挑戰,其需求很大。在座的企業家或者是學者可以分析一下,是否能通過分析企業的需求,來專門組成一個頭部人才班。投資人修養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尤其是企業家。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會需要投資和資本運作,如果我們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就會知道投資人和資本運作人需要什麼,如此,商業計劃就會符合資本運作的需求。

5、一個真正的人才,懂得商業模式非常重要

從產品思維轉向IP思維和商業模式思維。關於商業模式的問題,大家可以與我一同繼續探討。

謝謝大家!

中國未來30年需要什麼人才?這位北大教授講透了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