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這3個時間最脆弱!一份「護心時刻表」安頓好你的心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心臟存在內在的「生物鐘」,並且符合人體晝夜節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總結了以下幾個有關心臟健康的關鍵時刻。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德平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心內二科主任、教授 董 鵬
心臟是唯一一個片刻不得休息的器官,當人類生命開始在母體胚胎里孕育時,心臟就夜以繼日地工作著。
全世界每年約有1750萬人死於心臟病和中風,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0%。我國,每年有超過54萬人發生急性心臟驟停。
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使本來不堪重負的心臟雪上加霜,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心臟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
一張養護心臟「時刻表」
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順應心臟的生物鐘,比如黎明時分、上午9~10點和午飯後是心臟最脆弱的三個時間段,這個時候要更注意才能更好的保護心腦血管。
黎明時分
此時是腦中風、心梗的高發時刻。由於清晨體內缺乏水分,導致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增強,再加上脈搏、心率減慢,很容易形成血栓。
建議:清晨起床後要喝一杯溫開水,排便時避免用力屏氣,早餐少吃油膩和過鹹食品,不做劇烈運動。血壓高的人最好此時服降壓藥,防止血壓波動。
上午9~11時
心臟活動會達到頂點,容易發生嚴重心律失常。
建議:心臟不好的人避免情緒波動,做重要演說前要服藥。
午飯後
飲食會造成血壓、血糖波動,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壓下降幅度比年輕人大,從而導致血流減慢,血管淤血,誘發血栓形成。
建議:午餐不宜過飽;飯後打個小盹,半個小時最佳;起床時躺一會兒,不易過急過猛。
下午3時以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下午運動對睡眠幫助最大,到了晚上10時,身體和大腦容易進入較為疲勞的狀態,使人快速入睡。
建議:做些快走、健身、游泳等運動。
晚上9~11點
這是免疫系統調節的關鍵時刻,如果在此時段暴飲暴食、情緒過於激動,時間久了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建議:讀讀書或聽音樂,完全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由於人體肝臟合成膽固醇在晚上表現得最活躍,此時服降脂藥效果更好。
6個好習慣降低心臟病風險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如能堅持6個好習慣,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約75%。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7萬名女性進行了長達20年的調查。
結果發現,和完全沒有好習慣的人相比,養成健康習慣的女性心臟病發作幾率會降低92%,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也會降低66%。
即便只能養成一半好習慣,也能使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明顯降低。
不過,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德平提醒,即便是好習慣也要分人群、掌握度。
每周運動150分鐘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建議每周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即每周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
需要提醒的是,鍛煉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步行、騎車等,不科學的無氧運動可能起到反作用。
保證有氧運動且適量,可從4個方面判斷:
- 運動時心跳加快但不胸悶;
- 運動中不喘還能吹口哨;
- 運動後半小時微微出汗但不累;
- 運動次日不感到疲勞。
每周看電視不超7小時
久坐不動可能帶來很多種疾病,比如會使血液循環減慢,心臟工作量減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通常,導致人們多坐少動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時間使用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研究發現,看電視1小時,可使心臟病死亡風險上升7%;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心臟病風險高達28%。
如再加上濃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料的推波助瀾,更會加重心臟負擔。
吸煙,什麼時候戒都不晚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煙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荷。
尼古丁還可刺激腎上腺釋放一種物質,增加心肌應激性,引起血管收縮,更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缺氧,誘發心臟病。
研究發現,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煙者患心臟病幾率額外增加25%。2014年,英國心臟基金會研究發現,每天僅僅吸一根煙,患心臟病風險便會增加3倍。
臨床數據顯示,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高3.5倍。
除自己吸煙影響健康,遭受二手煙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如每周3次,每次在別人吐出的煙霧中呆30分鐘,患心臟病的幾率就會明顯增加。
每天最多喝1杯酒
美國研究發現,飲酒後10分鐘,血液中酒精濃度就會增加。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致使血液不規律流動。
酗酒者會受到心肌病的困擾,出現心臟肌肉鬆弛和下垂,表現為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持續咳嗽等癥狀。另外,過量飲酒還會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大。
每人每天8份蔬果
通常認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糖類以及精白米面等高油、高脂、高糖食品。
美國哈佛大學的調查發現,堅持高纖維飲食的女性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幾率大大降低;每天增加5克纖維攝取量,就能使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幾率下降近四成。
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八九份蔬果,一份蔬菜大約是半碗熟菜,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
提醒:以上建議只針對城市中日常營養攝入足量甚至過量的人。
體重指數控制在18~25
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導致心肌肥大,甚至引發心肌病等後果,且肥胖情況越早出現,對心臟的傷害越大。
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曾在對1600多名男女受試者進行隨訪後得出結論,與60歲才發胖的人相比,從20多歲就開始超重的人,年老後心臟體積約增大7%,心臟血管壁的厚度也會增加,而這兩個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指標。
如體重超標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心臟受損情況會更嚴重。成年人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應保持在18.5~24.9之間;25~29.9為超重;大於或等於30屬於肥胖。
本期編輯:鄧玉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芳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