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人的好鬥造就了盛世大唐?

唐朝人的好鬥造就了盛世大唐?


文章底部有驚喜,


走過路過別錯過!



唐朝招募10萬志願兵,誓死滅亡該國,邁出唐帝國興起第一步。


(欲看文章,先看視頻)



視頻不過癮


精彩向上劃


盤踞在我國東北地區幾百年的高句麗王朝,最終在唐朝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下不復存在,這也奠定了唐朝東北邊境長達數百年的安穩。

而「援朝戰爭」只是唐朝歷史上大大小小几千場戰爭中的其中一場而已,

縱觀整個唐朝其實就是一部朝代的奮鬥史。

在軍事上,唐朝是從上百股起義軍勢力中拼殺出來的;政治上,唐朝對四圍的鄰居一直是積極開放的心態,唐朝勢力到達的區域,遠遠超過當年大漢帝國。



在這樣開放、雄健的民族性格帶動下,社會文化風俗也充滿了激烈的「火藥味」。

不管什麼事,唐朝人都要比拼一下,似乎不鬥個高低,生活便平淡的難以忍受。




斗姓氏


唐朝各個姓氏之間,一直有著高低之分。彼時還沒有「百家姓」,姓氏排名的高低,都是民間勢力互相爭鬥的結果。

唐朝皇帝雖然身份天下第一,但在姓氏排名上,卻遠遠低於中原崔、盧、鄭等傳統豪門

。起初唐朝有關部門修定《氏族志》時,崔姓便被排在第一位。為此唐太宗大為光火,惱怒地下令重修,後來強行把李氏抬到第一位。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姓氏的長孫氏被列為第二等,原因很簡單:太宗的皇后姓這個。

而稱霸北方兩百多年的崔氏,則被活生生地摁到了第三位。


其實姓氏本無貴賤,特別是到了唐朝,

科舉考試把大家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上,高門子弟與寒門人士的界限已經很模糊。

但是唐朝人就是要斗一斗,似乎這樣的生活才樂趣無窮。




鬥武

作為歷史上武功強盛的朝代,唐朝的尚武風氣自然是沒的說,其表現之一,就是鬥武。

唐玄宗以前軍隊實行府兵制,各軍府的士兵每年定期上番(值班),其餘時間回籍務農。這些亦兵亦農的士兵,平時閑著沒事幹,就

「居常則習射,唱大角歌」

,甚至互相比試武藝以保持戰鬥力。



唐代推行武舉制後,民間開始產生了武術教練,也就是所謂的教頭。民間經常有人利用社火會或廟會等節日活動開展武術對練。

廣泛的民間鬥武風氣,催生了唐朝宮廷的「角抵戲」,

唐穆宗十分愛看角抵,經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這種角抵並非簡單的比劃,實戰意味很濃。

經常有人在互相拚鬥中負傷。唐敬宗有一次在宮中觀看鬥武,眾武士為了爭先,竟然打得頭骨碎裂、臂斷膀折,可謂真真正正的用生命在表演。



鬥雞


鬥雞更是被唐朝人玩得空前絕後。儘管鬥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

但無論規模、技術還是群眾參與度,歷朝歷代沒有比得過唐朝的。




唐朝民間專門在寒食、清明兩個節日舉行鬥雞大會。

據唐初詩人杜淹記載,在唐高祖時代,每到寒食節,長安道旁就聚滿了鬥雞之徒。高祖、太宗和高宗時,皇帝們還沒有公開提倡鬥雞,玄宗時才蔚然成風。玄宗當太子時,經常跑到長安市中看老百姓鬥雞。

登極後,他在宮中設立了專管鬥雞的雞坊,「宮斗」之風頓時傳開。

穆宗時有位威遠軍的監軍,花費十匹帛買了一隻碩大無比的鬥雞,拿到長安進行比試,結果連勝十餘陣,打得眾雞不敢挨邊。後來監軍把該雞獻給穆宗,穆宗龍顏大悅對他大加賞賜。



而民間鬥雞雖不似宮中嚴格,但場面異常火爆,不僅雞斗的激烈,助威者喊得更賣力。

唐朝許多大詩人都對此津津樂道,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杜甫的《鬥雞》、韓偓的《觀鬥雞偶作》都專門寫過鬥雞的勁爆場面。韓愈和孟郊兩位大咖,甚至看鬥雞看的性發,倆人你一句我一句,聯句寫成了長詩。甚至有的人嫌只鬥雞不過癮,還押上很大的賭注。詩人張籍有云:

「日日鬥雞都市裡,贏得寶劍重刻字。」

可見風氣之盛。

好鬥本是社會風氣催生,反過來又形成良性循環,使民風更趨強大硬朗。唐朝之所以如此強大,與好鬥之風不無關聯。時至今日,

我們仍然神往大唐的盛世榮光,但更應學習唐朝人那種百舸爭流、神勇奮發的性格特質。

大國之民,當如是也!

看鑒問答


你是否也有「

好鬥

」的一面?




(文字表——中式美學設計,男女單款、情侶款


戳下圖即可入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