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吳昌碩:任伯年被拳頭晃在腦頂上,逼著還畫債!

吳昌碩:任伯年被拳頭晃在腦頂上,逼著還畫債!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任伯年(1840—1896),清末著名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人。任伯年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豐富了中國畫的內涵。

清咸豐四年,也就是1854年,一直在浙江蕭山習畫的15歲少年任伯年,因父親去世而轉徙上海謀生。少小無名,自然舉步維艱。因自己所畫的東西少人問津,任伯年便生出了造假的舉動,而且落款多署「任渭長」。沒想到,他竟在一次賣畫時碰到了任渭長。

關於當時情景,有文記曰:「伯年方抵滬,設攤石路夜市,陳畫多署渭長款。一日渭長經過,注視良久,詢:『是畫作者與汝何稱?』曰:『阿叔。』渭長笑曰:『不敢當。我即渭長,未曾作此。』伯年大窘……」

福人福遇,任伯年困境遇良師,得任渭長點撥,畫技大進,甚至後浪超前浪。當代美術史論家丁羲元,考證後認為此說當有誤:任伯年少年時賣畫之處,或蕭山,或寧波,恐非上海。不過,任伯年畫作有任渭長之風範,當屬實情。

論寫字畫畫,任伯年可稱天資高邁,再有名家提攜,名氣一天天變大,索畫者也就紛至沓來了。別人以字畫賣錢,少年時就有過賣畫經歷的任伯年自然也不例外。別說空口白牙不提潤資的,就是收錢之後哼哈應付著不兌現畫作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收了錢不發貨,人家追上門來討要,也很丟人——扣頂比較時尚的帽子,就是缺乏誠信。

《海上畫語》記有一事:任伯年寓居滬上城北時,一廣東商人索畫,候了很久都沒見人影,後見其由外面歸來,變偷偷尾隨。任伯年登樓而止,回頭對那個商人說:「內房止步,內房止步。」成名之後,任伯年變得好吃懶做,常常不刮鬍子、不洗臉面,甚至還吸上了大煙。《新雨林》就記述任伯年說:「性疏散,且嗜鴉片煙,發常長寸許,每懶於濡墨。倍送潤資,猶不伸一紙。紙絹山積,未嘗一顧。」

關於任伯年,《新雨林》中還記有一件讓人既可氣又可笑的事情:一天,書畫家戴用柏和楊伯潤二人由任伯年家門前經過,見一小學徒依門而泣。上前詢問緣由,小學徒抽泣著一一道來——原來,店老闆要買任伯年的畫,叫小學徒先送來了潤資。沒想到,事情一拖就是好幾個月,仍不見畫的影子。店老闆急了,認為是小學徒私吞了潤資,所以拿不來畫。小學徒說老闆今日又命我來取,還說如不得,必將打我。今任先生仍不見付,所以哭。

戴用柏聽後,頓時火冒三丈:「名士可若是乎!受人錢,乃不為人畫?」戴、楊二人破門而入,在煙榻上把正大過煙癮的任伯年揪起來,拍著桌案喊道:「你收了錢,不給人家畫畫,逼人家小孩子立在門前哭,是何道理?不趕緊畫,我們兩個捶你!」不得已,任伯年穿鞋下榻,戴、楊二人一個抻紙,一個調墨,任伯年援筆濡墨,頃刻間繪就兩幅扇面,交付小學徒,小學徒欣然道謝而去。《新雨林》末後還說:「聞者咸以為快。」白話譯來就是:聽到這件事的人都特高興。

吳昌碩評任伯年:「畫得奇趣,求者踵接,無片刻暇。」大名士忙得不得閑暇片刻,真是忙得腳打後腦勺,沒時間畫畫,就別收人家銀子。如若不然,叫小孩子門前討債,也傷自尊。更不能硬的欺軟的,然後屈尊於不要命的,像任伯年似的,拳頭晃在腦頂上,逼著還債,何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蔣廷錫對歷史上花鳥畫家的評價
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有出息的畫家?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