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不想上學,家有開學症候群孩子怎麼辦?
春節剛結束,許多孩子陸續回到幼兒園、小學上課,但是不少孩子第一次上學,或是假期後無法順利回到上學的狀態,常在學校門口扮演哭啼不舍的片段,上演十八相送,不少入學的孩子哭著要回家,有些小朋友一下子好像小了好多歲,變得幼稚、不講道理。部分其他年級的學生則出現情緒不佳、賴床遲到、缺乏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反常現象,讓家長備感擔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如果上述癥狀超過兩周仍持續未改善,且情緒異常,家長應密切觀察,並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繫。
當孩子在與主要照顧者分開,待在不熟悉的環境,容易出現緊張、擔憂、害怕等情緒,也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情緒反應,在春節時,孩子都與父母長時間待在一起,而假期結束,就要再度與父母分開,而無法迅速面臨環境的轉移。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主要是來自與主要照顧者分離,面對危險時產生緊張的保護本能;每個孩子對於適應新環境的速度不同,一般在一個月以內出現分離焦慮的癥狀都屬正常,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加上幼兒園老師皆具有經驗,能夠很快轉換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儘速融入環境。
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會以哭來表達內心焦慮,學齡孩子雖較少哭鬧,但容易在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會想著爸爸媽媽會不會發生不好的事,或是擔心家人發生意外等,而在學習時心神不寧。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若是適應情境差的孩子,家長在開學前就須進行預告,像是告訴孩子:「下個星期就要開始上課嘍!」讓孩子建立心理準備;晚上調整孩子作息、縮短玩樂時間、恢復正常上學時的上床與起床時間,並提醒孩子即將開學了,養成規律生活、適度運動習慣、均衡飲食。若是進入新環境的孩子,家長則可以先帶孩子到學校附近走走,告訴孩子這是他未來學習的地方,增加孩子對環境的熟悉感。
同時,家長在送孩子去上學時,可告訴孩子:「你現在要去上學了!媽媽下午就會來接你。」清楚地表達來接孩子回家的時間,態度溫和且堅定,並相信孩子能夠適應學習環境。
晚上先聆聽孩子的想法,帶領孩子辨識情緒,並一起練習放鬆技巧照顧身心,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如此一來,才能強化親子關係,並讓孩子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
若是孩子在就學前,在任何情境下都無法與主要照顧者分離,例如外出用餐時,爸爸媽媽一離開孩子身邊,孩子就出現哭鬧、不安等情緒反應,或是孩子在就學後,在課堂中哭到無法學習、不敢離開父母親、不斷做噩夢等情況,則可前往早期療育特別門診進行評估。
※暢行無阻:塞奶,有時還需一點捲心菜
※「講屁的時候,笑成一團,真好玩!」孩子的性教育如何做?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