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掃碼乘車越來越流行?
春節返鄉,不少人發現,鎮子上村子中提供移動支付的店鋪又多了些。而在過去一年,城市裡的移動支付網路也開始全面延伸到公共交通出行領域。
2 月 14 日,鄭州地鐵全線支持微信、支付寶或鄭州地鐵·商易行 APP 乘車碼過閘。
更早之前的 2019 年 1 月,廣州地鐵全線所有閘機提供刷碼乘車服務,用戶可在微信、支付寶或最新版廣州地鐵 APP 中開通「廣州地鐵乘車碼」。
資料顯示,2016 年 8 月,杭州公交 506 路的 20 輛公交車率先試點支付寶掃碼付款;2017 年 7 月,微信乘車碼小程序率先支持廣州 BRT 快速公交等線路;同年 11 月,全國首個地鐵乘車碼在廣州正式上線試運行。
一年多後的現在,微信乘車碼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重慶、鄭州等超過 110 個城市,支持公交( 含 BRT)、地鐵、輪渡、索道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據悉,微信乘車碼全國用戶數已突破 6000 萬。
支付寶乘車碼則覆蓋上海、廣州、杭州、西安、鄭州等超過 120 個城市(註:北京地鐵目前僅支持第三方 APP 的支付寶掃碼乘車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大巨頭還盯上了鐵路和航空客運市場的移動支付場景。2019 年 1 月,廣深城際鐵路開始提供支付寶刷碼乘車服務;在此之前,微信也與深圳航空展開合作推出了「深航碼上飛」小程序。
當然,小額、高頻的公交地鐵支付場景,依然是移動支付各派力量爭奪的焦點。
除了現金投幣、實體票、交通卡等傳統支付方式,公交地鐵系統還提供以下幾種支付方式:
手機 SIM 卡
銀聯卡:信用卡/儲蓄卡
手機 NFC:Apple Pay 以及小米 Pay、華為 Pay、三星智付等安卓 Pay
手機掃碼:微信/支付寶乘車碼等
但走到現在,只有掃碼支付在公交地鐵領域殺出了一片天,並且讓不少用戶免去了現金投幣或購買實體票的麻煩,而曾被寄予厚望的 NFC 支付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但不管是用戶規模還是發展速度都逐漸被掃碼派甩開。
甚至於,作為設備廠商之外 NFC 支付最大推動力的中國銀聯,目前也已在廣州、南京、成都、西安、鄭州等城市開通了全公交線路的乘車碼服務(註:銀聯乘車碼開通城市有 15 個)。
而 Apple Pay 和小米 Pay、華為 Pay、三星 Pay 在公交地鐵系統的最新覆蓋情況大致如下:
Apple Pay:北京交通一卡通、上海公共交通卡;
小米 Pay:北京交通一卡通、京津冀互聯互通卡、上海公共交通卡、嶺南通、深圳通、武漢通、重慶暢通卡、吉林通、廣西交通一卡通、江蘇交通一卡通(蘇州)、長安通、合肥通、蘇州市民卡、杭州通;
華為 Pay:北京交通一卡通、京津冀互聯互通卡、上海公共交通卡、嶺南通、深圳通、武漢通、長安通、廣西交通一卡通、天津城市卡、江蘇交通一卡通(蘇州)、蘇州市民卡;
三星智付:北京交通一卡通、上海公共交通卡、嶺南通、深圳通、武漢通、吉林通、江蘇交通一卡通(蘇州)、合肥通、河北交通一卡通。
需要補充的是,由於銀聯 NFC 閃付已經落地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寧波、大連、哈爾濱、合肥等 22 城市地鐵和深圳、鄭州、杭州、天津、濟南、合肥、福州、拉薩等超 570 個市縣公交,故以上地區的地鐵或公交系統同樣可以使用綁定了銀聯卡的 Apple Pay 和小米 Pay、華為 Pay、三星智付等來進行支付。
相比微信/支付寶乘車碼,Apple Pay、小米/華為 Pay 們搭檔銀聯 NFC 閃付的組合在公交地鐵覆蓋地區數上並不示弱,然而其設備覆蓋數和用戶使用量這兩大短板卻嚴重拖累其發展進程。
在設備覆蓋數上,小米、華為、三星等安卓手機廠商目前只在旗下高中端新機上提供 NFC 功能,而在部分新開拓地區的公交地鐵線路上,可能又會出現舊有 NFC 機型不支持的情況,例如三星 Galaxy S7 系列的三星智付可以開通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交通卡,卻不支持開通最新加入的河北、蘇州、合肥三地交通卡。
在用戶使用量上,對應有兩個維度,一為用戶開通率、二為用戶活躍度,而不管是開通率還是活躍度,Apple Pay、小米/華為 Pay 們加起來恐怕都不是乘車碼的對手。即便是對設備覆蓋數最多、用戶使用量最大的 Apple Pay 而言,用其刷公交地鐵的人群可能都遠沒有用 iPhone 掃乘車碼的人群來得多。
我在深圳地鐵明顯感受到,進出閘機掃微信乘車碼用戶的規模已經很龐大,而手機 Pay 過閘的用戶依然很少很少。就算下一步 Apple Pay 可以開深圳通,又能增加多少手機 Pay 過閘用戶數呢?
稍早前公布的數據同樣印證了我的觀感:截至 2018 年 11 月初,深圳地鐵每日通過掃碼過閘的客流超過 100 萬人次,約佔地鐵日均總客流的 35%。
眾所周知,NFC 支付是比掃碼支付更快捷的移動支付方式,但不管是在店鋪支付還是乘車支付場景下,NFC 支付都逐漸被掃碼支付派甩在身後。為什麼掃碼支付越來越流行?
其一,在用戶端,微信、支付寶這類國民級應用,已經覆蓋到幾乎所有活躍智能手機設備,對應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功能已經擁有海量用戶群體,這為掃碼支付的快速普及提供了夯實的群眾基礎。
其二,在商戶端,得益於前期的瘋狂推廣和優惠補貼,再加上極低的接入門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牢牢統治小額高頻需求佔據主導的移動支付市場。
具體到乘車場景,手機用戶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應用很容易就能開通乘車碼服務,而且在應用中也比較容易調出乘車碼(例如在微信中可直接通過下拉聊天框頁面調出乘車碼小程序);對應的,在全國上百個公交地鐵系統,微信/支付寶乘車碼不僅可用,而且正在努力實現全線路全閘機的無死角覆蓋。
掃碼乘車愈加流行的背後,多少也反映出人們對交通卡服務體系的些許「不滿」:即便對於電子交通卡(XX Pay 交通卡),用戶依然要面臨較為繁瑣的開卡流程、充值過程以及有沒有開卡費的疑問。對於乘車碼,用戶無須這般的繁瑣和這樣的疑問:快速開通乘車碼服務,公交地鐵閘機閘口處掃碼,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扣款即可。不過,公交地鐵系統例行的票價打折目前只針對交通卡用戶。
綜上,雖然在過閘操作上掃二維碼沒有 NFC 觸碰快捷,但其依然能快速崛起為實體交通卡、現金投幣/實體票外的第三大乘車場景支付應用。而在與 NFC 派的持續交鋒中,掃碼派似乎快要取得在移動支付全場景的壓倒性勝利了。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