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細胞改變人類醫學史:癌症、體外受精……無數醫學突破與它有關,5個成果獲諾獎
《永生的海拉》,[美]麗貝卡·思科魯特著,劉暘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11月出版
■吳錫平
它的名字叫海拉細胞,是醫學史上首例經體外培養而「永生不死」的細胞;它幫助醫學家解開了癌症、病毒如何影響人體的奧秘,促成了體外受精、克隆技術、基因圖譜等無數醫學突破,涉及幾乎所有醫學研究領域;它曾被用於調查原子彈爆炸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也曾搭載美國和蘇聯的火箭升空,被人們用於研究失重狀態下的細胞增殖;進入21世紀以來,已經有5個基於海拉細胞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
它源自一位美國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的宮頸癌細胞,1951年,這位美國婦女死於該癌症。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從她的腫瘤上取下組織樣本,並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不同於其他一般的人類細胞,此細胞株不會衰老致死,並可以無限分裂下去。據推算,迄今為止培養出的海拉細胞已經超過了5000萬噸,其體積相當於100多幢紐約帝國大廈。
遺憾的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竟然都不知道這位為醫學事業作出如此卓越貢獻的婦女的名字,只是用她的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的簡稱「海拉」來命名細胞。美國科學作家麗貝卡·思科魯特耗時10年,挖掘這段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出版了這部《永生的海拉》,中文版2018年11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
作者採用多線敘事的形式,以時間為軸線,通過大量採訪海瑞·拉克斯的子女、醫學專家,實地走訪事件發生地,搜集原始檔案,生動復原了1951年到2009年圍繞海拉細胞發生的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曲折往事。
1951年1月,30歲的拉克斯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院被確診患上了子宮頸癌。主治醫生從拉克斯身上採集了癌組織標本,並交給了喬治·蓋伊博士。人類的正常細胞,並不具備無限分裂的功能,一旦分裂過程中出現異常,就會自我死亡。通常情況下,人類細胞分裂大約56次後,就壽終正寢了,因此無法採用人工方法使其大量增殖。而蓋伊在進行細胞培養時,驚奇地發現,從拉克斯身上採集的細胞卻沒有死亡,出現了生長跡象,每隔24小時細胞數量就增加一倍。蓋伊憑直覺知道,這就是自己多年來尋找的「不死」細胞。在以後的歲月中,海拉細胞被提供給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用於癌症研究和製藥等。
1952年,研究人員用各種從腮腺炎、麻疹到皰疹疾病組織分離來的病毒感染海拉細胞,由此現代病毒學產生;1953年,得益於海拉細胞,基因檢測的原理被發現;1954年,海拉細胞幫助科學家實現了細胞克隆;1956年,海拉細胞先於人類,隨一顆蘇聯衛星進入太空,開始被用於太空生物學研究;1965年,海拉細胞幫助實現了基因混合;1973年,科學家利用海拉模型沙門氏菌的擴散,測定其傳染性,研究其在人體細胞中的活動;1986年,科學家發現如何讓海拉細胞感染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通過它找到了一個關鍵受體,揭示了這種病毒的感染機制;1989年,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海拉癌細胞含有一種叫作端粒酶的物質,能使細胞不死,這讓控制生物衰老的神秘物質——端粒酶走進了人們的視線;1993年,研究人員讓海拉細胞感染結核桿菌DNA,明白了細菌如何侵襲人類細胞……
幾十年來,海拉細胞助力醫學研究的傳奇一直在續寫,但一開始,拉克斯的家人對此一點都不知情,全世界利用海拉細胞開展研究的醫學工作者也不知道細胞來源者的姓名。直到20年後的1971年,海瑞塔·拉克斯才第一次被拼寫正確,出現在一家美國雜誌上。又過了兩年,拉克斯的家人才得知,海瑞塔的細胞還活著。
最初他們充滿了委屈和憤怒,質疑醫生怎麼能未經允許拿走拉克斯的細胞。拉克斯的女兒黛博拉甚至擔心,在實驗室里接受核輻射或者病毒感染的「媽媽的細胞」,會不會弄疼了自己的母親?
在了解到海拉細胞為人類作出的貢獻之後,他們也開始為親人驕傲起來。後來,黛博拉終於在實驗室見到了自己的「母親」:那是一小瓶被液氮冷凍起來的海拉細胞。對著那個小小的瓶子,已經記不清母親相貌的她輕輕地說:「你真偉大,只是別人都不知道罷了。」
在這本書里,作者麗貝卡·思科魯特除了細緻再現了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的時間來接受海拉細胞存在的經過,講述這些細胞永生的科學原理,揭開人體實驗的黑暗過去,還對醫學倫理和身體組織所有權的法律問題,以及其中的種族和信仰問題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這部書細膩地捕捉了科學發現中的動人故事,及其對個體的深遠影響。出版後,在外界的捐贈下,家人終於為海瑞塔豎立了墓碑,碑上鐫刻著:「永生的海拉細胞,將永遠造福人類」,這句話對海拉細胞為人類作出的貢獻進行了完美註解。
※他因同性戀被判「激素」治療,卻是20世紀最偉大的偶像級科學家
※情人節了,關於前任的回憶為何總是難以忘懷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