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為何被稱為假的非洲國家?
一提到非洲國家,往往給人的印象是貧窮、炎熱、黑皮膚、原始部落等,但位於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絕對會讓你顛覆這個看法。
摩洛哥西邊是洶湧的大西洋,北邊是溫柔的地中海,與西班牙之間隔著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作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很多摩洛哥人說著法語,大街上到處是濃郁的歐式氛圍,建築走的是歐式風格,連路牌也是阿拉伯文字和法文同時在線。經濟處於中上水平,氣候適宜,沒有黑人還盛產美女,有人便稱這裡是」假的非洲國家「。那麼,法國是為何能對摩洛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的呢?
這需得從100多年前說起。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法國於18世紀起在地中海上稱霸。法國擁有地中海與大西洋兩條海岸線,但大西洋上稱霸的英國人,法國人也不想硬碰硬,只要保持自身在地中海的無敵地位就很吃香了。
看看當時地中海的一眾國家吧,義大利諸邦正混戰不休,還未統一;以前牛氣衝天的奧斯曼帝國自1683年後逢戰必輸,早已沒有往日榮光;而南邊的西班牙國內一片凋敝,往日對新大陸開天闢地的熱情與日俱減,大片殖民地都沒心去管控。如此有利的局勢,難怪法國能在地中海能吃得開。
法國的自信心一度膨脹,想蠶食地中海周邊的落後國家,將整個地中海變為法國的內湖才痛快。自然而然,與法國距離最近的北非成為法國向地中海南岸擴張的第一步。
法國首先瞅准了北非的馬格里布地區,有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三個國家。
當時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行省,但奧斯曼帝國國力衰弱,沒精神打理這裡,兩地都是自治狀態。1830年,阿爾及利亞因債務危機淪為法國殖民地,1844年,突尼西亞幫助阿爾及利亞人發動起義,但是失敗了。可笑的是,1881年,突尼西亞也因為債務危機被迫成為法國的保護國。馬格里布地區就剩下一個摩洛哥苦撐著維持獨立,然而摩洛哥國力並不強,註定不能獨善其身。
19世紀下半葉起,摩洛哥內亂頻發,王室力量日漸衰弱,不僅法國趁機蠶食,西班牙、英國與德國也來糾纏,幾個歐洲列強因為分贓不均衝突不斷,摩洛哥自身的利益卻無人理會,侵佔與反抗之間,爆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
這場殖民地爭奪戰中,德國是一方,另一方是法、英、西三國抱團。西班牙站在法國這邊是為了分一杯羹,英國站在法國這邊純屬「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德國海軍實力增長,一定會威脅到英國的海上霸權,所以英國一直防備著德國有機會出頭。
面對1:3的格局,德國有些力不從心,卻怕丟臉不願妥協,法國這邊及時給了個台階,用法屬剛果的一塊殖民地做為安慰,德國在心裡合計一下覺得划算,默許了法國對摩洛哥的擴張,開著艦隊離開了。
1912年3月,法國迫使摩洛哥簽訂《非斯條約》,摩洛哥正式淪為法國殖民地。隨後法國把摩洛哥最北部和最南部分給了西班牙,法國獨佔中部,建立了保護國。在1913年至1955年間,法國在摩洛哥明借暗奪了約100萬公頃的肥田,80%的摩洛哥土地成了法國的保護區。
摩洛哥被法國與西班牙控制,兩國的大批移民湧入摩洛哥,他們打著開墾荒地的名義肆無忌憚的搶奪,建起了一個又一個歐洲式大農場。當時公有與私人農場達到6000多個,種植了柑橘、葡萄、軟粒小麥等高利潤農作物,其收入大半被殖民者佔有。
雖然到處都能看到豐收,但摩洛哥人無法做到糧食自給自足。因為土地被搶,很多摩洛哥農民生活無依,只能成為殖民者的廉價勞動力,一部分去了歐式大農場,還有一大部分成為了法國和西班牙商業公司的工人。
看吧,法、西兩國搶了地上的還會奪地下的,地下的銅、鐵、錳、鉛、鋅、鈷、磷鈣土等礦產資源被掠奪式地開採。摩洛哥人民日夜操勞,卻只能看著自家的資源運往海上,然後在法、西兩國加工成商品,再高價傾銷回來,日子過得辛酸又憋屈。
為了弱化當地阿拉伯語與柏柏爾語地位,方便殖民地管理,法國引入法語作為行政與經貿語言,開辦的大量學校也是為法國利益服務的,法國人想通過文化教育將摩洛哥人同化,抵消摩洛哥對法國殖民統治的反感。法國還投資修建公路與鐵路,當然,也是為了自身掠奪礦產和農作物更方便,若是發生叛亂還能更快的派遣軍隊。
有著近千年獨立傳統的摩洛哥人民並沒有麻木, 大小起義不斷,最著名的則是1921年9月開始的里夫共和國運動。
在西屬摩洛哥,當地12個阿拉伯人與柏柏爾人部落建立了里夫共和國,在里夫地區起義,扛著土槍土炮在地形多變的山區靈活穿梭。像是我國抗日戰爭期間的游擊隊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愣是將2萬多西班牙殖民軍搞得蒙圈,繳獲了大量西班牙殖民軍的槍支彈藥。
西班牙急眼了,於1928年調集10萬大軍進攻里夫共和國,沒想到被打了。西班牙不甘心,又找來法國一起打群架,結果里夫軍民由守轉攻,將法西兩國聯軍打跑,解放了西屬摩洛哥北區的大部分土地。
這回法國和西班都急眼了,開始瘋狂鎮壓,瘋狂到什麼地步呢?兩國不僅調集40萬大軍,還組織裝備有現代化武器的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即使這樣,也用了10年才把里夫共和國運動鎮壓下去。
軍隊打仗是有成本的,這場曠日持久的鎮壓讓法國與西班牙花了很多錢,管理殖民地的成本高了,超出了當初在此剝削所得。二戰結束後,全世界殖民地要獨立的浪潮此起彼伏,摩洛哥到處鬧罷工要獨立,法國和西班牙認慫,答應了。1956年4月7日,法、西兩國廢除所謂的「保護國」,兩國殖民地合併,摩洛哥成為統一併且獨立的王國。
殖民是把雙刃劍,法國在摩洛哥50多年的殖民經歷,給摩洛哥人民帶來了辛酸苦痛,也給摩洛哥的經濟發展與物質文化留下了長久影響。
法國在摩洛哥留下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成為摩洛哥工業化的基礎,法國文化使摩洛哥並延續了歐式建築風格與城市規劃,也為摩洛哥溝通世界打開了一扇廣闊的窗。
經濟的騰飛讓摩洛哥面子里子都足,因為有特殊的地理地貌,發展旅遊也是相當積極,特別是對中國遊客實行了免簽。摩洛哥可以說是一個奇幻的國度,大海、戈壁、沙漠、雪山、古城應有盡有,有「非洲後花園」的美稱。別看這裡是非洲,氣候還是挺不錯的,夏天並不會感覺熱,因此當地還有一句廣告詞:要避暑,來非洲!
如今摩洛哥主要以阿拉伯白人和混血為主,混血出美女在這裡是真實的寫照,因為摩洛哥絕大多數人都是回教徒,所以女孩擇偶多選擇本國人,因此在摩洛哥,滿眼都是白人也就不奇怪了,也難怪有人說摩洛哥是一個「假的非洲國家」。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英國為什麼不合併這兩塊殖民地?
※上海去洛杉磯的航班,為何繞彎飛過俄羅斯和加拿大?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