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乾隆后妃圖卷:《延禧攻略》如懿傳里的妃們

乾隆后妃圖卷:《延禧攻略》如懿傳里的妃們

《乾隆及后妃圖卷》為郎世寧等宮廷畫家所繪。現流落於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圖卷展出時的文字說明為:「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嬪的畫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餘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後三人是宮廷畫家續畫的。」

乾隆皇帝

畫卷上所繪的13位人像,均為頭戴冬吉服冠、身著冬季龍袍的半身肖像,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大幅全身朝服像,如出一人手筆,系專供乾隆皇帝玩賞,而不是畫給外人看的。

(清)郎世寧,《乾隆及后妃像》卷,絹本設色,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心寫治平圖》收藏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博物館,又稱《乾隆帝及后妃圖卷》,絹本著色,高52.9厘米,長688.3厘米 ,該圖原藏於圓明園,火燒圓明園時被劫掠至海外,1969年入藏該館。

圖中排序:乾隆、皇后(孝賢),貴妃(慧賢)、純妃、嘉妃、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敦妃、順妃、循嬪。以上名稱皆為畫像時的稱號位份,不是她們的最終品級,如令妃追謚為孝儀純皇后,貴妃死前晉封皇貴妃——死後謚號「慧賢皇貴妃」,純妃、嘉妃都在死前晉皇貴妃,慶嬪追晉為慶恭皇貴妃,順妃最終降為順貴人,穎嬪、忻嬪、循嬪都最終晉了貴妃。

*由於畫面上並沒有作者署名和印章,美術史學家們通過其繪畫水平與風格上進行判別,認為是郎世寧領銜後由他的學生進行補充繪製完成。

但在這幅畫像中,繼後烏拉納喇氏並沒有出現。想必在追劇的小夥伴們也都很清楚了,乾隆三十年正月,繼後烏拉納喇氏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他們到達杭州,期間並未發生事端,但在當日晚膳時繼後就沒再露面,據稱是她擅自剪下頭髮,行為舉止近似發瘋之故。回宮後乾隆皇帝也將她手中的四份冊寶收回,次年逝世喪葬儀式下降一級,並只能與純惠皇貴妃(純妃)合葬。

繼皇后那拉氏,畫作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如懿傳》劇照

《如懿傳》中烏拉納喇氏與弘曆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之後搞得彼此不能合葬,大概也是愛情惹的禍……

*在乾隆皇帝眾多妃嬪中,最後與他合葬的只有其中五位,她們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也就是白月光、我魏姐、高貴妃和白月光家未嫁進門就去世的妹妹以及一位朝鮮族美人兒。

乾隆一生擁有共四十一位妃嬪,那麼擇列妃嬪畫像的標準是什麼?

可以說,這完全是取決於乾隆皇帝的喜好。這些女子不僅需要具備年輕貌美,更要個性溫和體貼,能為自己分憂解勞,尤以孝賢皇后為代表。

但皇帝和這十二個妃嬪也顯然不是同一時間完成的,因此也不太可能是同一位畫家畫上去的。就我們魏姐比乾隆皇帝小了16歲,還不是一早就給大豬蹄子做了妃子,怎麼可能在乾隆元年時就畫上去了呢。

還有一個理由是,當時清朝皇帝擁有多少皇后和嬪妃都有明確的規定。嚴格來說皇帝只能有一位皇后,一位皇貴妃。其次是貴妃,只能有兩位,妃四位,嬪六位。而這幅畫中無皇貴妃,貴妃一位,妃有七位,嬪有四位。要想乾隆元年時期就完成所有畫像,只有四個字,不存在的。

另外,在這幅畫中,年紀最小的是順妃,比乾隆皇帝小三十八歲,也就是本周上線的張嘉倪。

順嬪終於不是活在台詞里的了……

而我們魏姐毋庸置疑出現在了榜單之中,因為歷史上的令妃也一樣是開了掛地三級跳。

她在乾隆十年入宮,先封為貴人,同年冊封為令嬪,很快又冊封為令妃。

乾隆三十年,繼後烏拉納喇氏被打入冷宮,令妃又晉陞為貴妃,後又升為皇貴妃。

但她在畫中所穿的袍服為香色,由此可知當時應該還只是嬪,也就是說,我魏姐的肖像是乾隆十年所繪,也就是她被封令嬪之後。

知識點:圖中所有人都著「吉服冠袍」。「吉服冠」的特色正如畫中所示:紅頂、黑邊,帽檐以黑貂皮毛為飾,冠頂綴一顆珍珠,它的大小因個人身份和位階高低而有異。「吉服袍」為錦繡長袍,在胸前、雙肩和襟緣雙肩和襟緣上飾團龍和游龍,正如這裡所見的,這些袍服也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穿著者身份和位階的高低。比如皇帝、皇后和貴妃身著「明黃色」,妃則著「金黃色」,嬪為「香色」(淺紅黃色)。她們的左右耳墜各有三串,每串各垂兩顆珍珠,這是滿族人的習俗。這些衣冠服飾的特色,正合乎清朝宮廷禮制所規定的「吉服」特徵。

那麼重點來了,這裡只有令妃例外,她的榜題標為「妃」,但所穿著的卻是嬪級的香色。

孝儀純皇后(令妃逝世後冊謚為令懿皇貴妃,後因乾隆帝宣示顒琰為皇太子,同時下令追贈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吉服像之一

可為何在畫中被題字為「令妃」?

這又是一個知識點:畫中所有的標榜都是乾隆皇帝在每段畫卷組合完成後再書寫上去的。原本應該是令嬪的榜題現在卻被寫成了「令妃」,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別人給幾百個膽子都不可能犯這種錯誤。而且榜題字跡也很像乾隆皇帝的親筆,也說明了將令嬪寫成令妃,是緣於乾隆對魏氏的喜愛。

也就是說,你追的衛龍cp的確有在認真發糖。

好奇寶寶們請自行查看年表,當然我們可能都習慣了照劇情比對

乾隆皇帝

皇后

貴妃

純妃

嘉妃

令妃

順妃

歷史中的令妃為乾隆總共生了四個皇子一個公主,其中顒琰成為了後來的嘉慶皇帝。

也因為魏姐和嘉慶的這層母子關係,也就終於明白了不久剛放映的TVB劇《天命》中,那個看何珅很不順眼的嘉慶皇帝,大多時候也只是遺傳了他親娘脾氣暴不好惹的個性。

孝賢純皇后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1712——1748),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綜觀李榮保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農曆,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賜婚成為寶親王嫡福晉,時年十六歲(虛歲,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長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二年以金冊金寶冊立富察氏為皇后,時年26歲。皇后性情節儉,平日冠飾皆草線絨花,不御珠翠。但皇長女、永璉、永琮先後夭折,皇后悲痛萬分。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終年三十七歲。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葬裕陵。

繼後皇后烏喇那拉氏。其實本來圖中應該還有繼後烏喇那拉氏,但她惹惱乾隆,幾乎被廢(只是沒下明詔,實際是廢了),所以她的畫像應該被抹去了。

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即慧賢皇貴妃高氏,大學士高斌女,初隸包衣,後入滿洲鑲黃旗。嘉慶二十三年,命《玉牒》改書記佳氏。初侍藩邸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十二月封貴妃,畫卷上的貴妃像當為本年所繪。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死,追晉皇貴妃。謚號「慧賢」。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隨孝賢皇后梓宮,自靜安庄送往勝水峪地宮安葬。

純惠皇貴妃

純惠皇貴妃,即純惠皇貴妃蘇氏,亦稱蘇佳氏,蘇召南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高宗藩邸,乾隆登極,賜號純嬪。乾隆二年十二月冊為純妃,畫卷上的純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十年十一月晉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四月晉皇貴妃,當年四月十九日死,卒年四十八歲。蘇氏生有二子一女,其子永瑢過繼給允禧為孫,善詩文、丹青;其女和碩和嘉公主下嫁孝賢皇后之弟傅恆的公子、尚書福隆安為妻。

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即淑嘉皇貴妃金氏,上駟院三保女,吏部尚書金簡之妹。初隸內務府漢軍旗,後為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金氏初入宮時賜號貴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封嘉嬪,乾隆四年生皇四子永誠,乾隆六年十一月晉嘉妃,畫卷上的嘉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十一年生皇八子,乾隆十二年生皇九子。乾隆十四年晉嘉貴妃,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一子。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死,被晉為淑嘉皇貴妃。

令妃

令妃,即追封的孝儀皇后魏氏,內管領清泰女,本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九日,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十一月封令嬪,乾隆十四年四月晉令妃。畫卷所繪令妃像,應為此年所繪。乾隆二十四年晉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為皇貴妃。孝賢皇后死後,乾隆不再立皇后,故由皇貴刀攝六宮之事。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崩,年四十九歲,謚號令懿皇貴妃。她一生共養育六位子女,顒琰(嘉慶)即其中之一。乾隆六十年九月,顒琰被宣示為皇太子,十月追謚令謚皇貴妃為孝儀純皇后。

(這個畫的注釋有問題,乾隆二年郎世寧畫的是皇帝、皇后和貴妃三個人的,他們三個穿的是明黃色的吉服袍。其中,貴妃的穿著越制,按照清朝的典制,太后、皇帝、皇后、皇貴妃才能穿明黃色,貴妃、妃應著金黃色吉服袍。本圖中,嘉妃和純妃穿金黃色吉服袍是沒有問題的。圖中的令妃標註雖然為令妃但是著的是嬪級的吉服袍,該圖應該是她為嬪位時畫的。)

舒妃

舒妃,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侍郎永綏女,生於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初一日,乾隆六年14歲時被選入宮,賜號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嬪。乾隆十四年四月,葉赫那拉氏晉封為舒妃,畫卷上的舒妃像應為這年繪製。乾隆十六年生育皇子,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死,時年50歲。

慶恭皇貴妃

慶嬪,即慶恭皇貴妃陸氏,陸士龍女。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初年入宮,號陸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封慶嬪,畫卷之慶嬪應為本年繪製。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乾隆三十三年晉慶貴妃。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死,卒年51歲。因仁宗(嘉慶)幼時為妃所鞠,撫育周全,與生母無異,故喪禮辦得非常隆重,追晉為慶恭皇貴妃。

穎貴妃

穎嬪,即穎貴妃巴林氏,都統納親女,蒙古鑲紅旗人。生於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初入宮號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冊為穎嬪,畫卷上的穎嬪像應為本年繪製。乾隆十四年晉為穎妃,嘉慶三年晉為穎貴妃,嘉慶五年二月十九日薨,卒年70歲。

忻貴妃

忻嬪,即忻貴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總督那蘇圖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十八年進宮,乾隆十九年間四月封忻嬪。畫卷之忻嬪像為本年繪製。乾隆二十八年晉忻妃,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薨,詔以貴妃禮嬪葬。

惇妃

惇妃,汪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女,生於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入宮,封永常在。時年17歲,比乾隆小36歲。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十七日晉為永貴人,十月初十日封嬪。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晉妃,畫卷之惇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四十年生皇十女,乾隆四十三年因擅殺宮婢,降為嬪,3年後復妃位。嘉慶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死,卒年61歲。其女即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豐紳殷德。

順貴人

順妃,即被降為順貴人的鈕祜祿氏,總督愛必達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進宮,初封常貴人,年18歲,比乾隆小38歲。乾隆三十三年封順嬪,乾隆四十一年六月晉順妃,畫卷上的順妃像應為本年繪製。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順妃降為貴人。當年十月二十八日入葬,卒年41歲。

循貴妃

循嬪,即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總督桂林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十七日。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進宮,初封貴人,復封循嬪,畫卷上的循嬪像應為本年繪製。乾隆四十四年十月行冊封禮,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晉循妃。嘉慶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死,嘉慶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貴妃禮入葬。

為何后妃卷里沒有香妃?難道只是一副香皮囊?

傳說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原名叫伊帕爾汗,據說伊帕爾汗身上總有一股濃郁的沙棗花香,所以被成為香妃,傳說香妃抑鬱而死,死後乾隆皇帝派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的送葬隊伍,抬著香妃的棺木返回故鄉,棺木不準落地。當棺木送到喀什時,送葬隊伍只剩下六人。

有關香妃事迹僅為傳說而已,並非歷史事實,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乾隆帝先後有嬪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來自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回部,一般認為她就是傳說中附會的香妃,但實際上容妃並不是被掠進宮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屬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親屬因配合清軍作戰有功而受封,併到京師定居,和卓氏也隨同到京師。後和卓氏被選入宮,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為容嬪,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晉陞為容妃,時年三十五歲。容妃深得乾隆帝寵愛,曾隨乾隆帝東巡、南巡,特允於宮中著本族服裝,專配回回廚師。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於宮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歲。

史籍與檔案中,也未見容妃有體散異香的記載,更無被皇太后賜死的結局。可見,容妃並無傳說中香妃的曲折經歷,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證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寶月樓的目的不是為容妃(或稱香妃),從時間來看,寶月樓建在容妃進京之前,當時乾隆帝怎麼知道和卓氏進京並能為己所愛?那幅清代女子戎裝像的命名,也是極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迹純屬子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清宮萬年青的盆景要採用桶式盆?
夢幻世界琉璃身——對話琉璃設計師梁明毓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