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體驗,微軟可能是最被低估的硬體廠商
要說最被低估的硬體廠商,微軟絕對可以被提名一個。以操作系統、辦公軟體和雲服務著稱的西雅圖巨頭,於硬體方面,如今已經在 Surface 電腦和 Xbox 遊戲主機上辦公娛樂兩開花了。去年隨著 Surface Pro 6 等一眾新電腦發布的 Surface Headphones(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露面的時候,眾人就有點兒驚訝,怎麼微軟做起耳機生意了?
▲《銀河護衛隊 2》劇照
微軟並非和音樂一直無緣,早先微軟在音樂播放器的黃金時代出品了 Zune 系列播放器,設計時尚,音質不俗,還在電影《銀河護衛隊 2》里以情懷名義露面過。如今播放器時代早已經遠去,但降噪耳機卻成為市場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慢慢開始被大眾所選擇。所以,微軟切入降噪耳機市場,既有些前塵往事的羈絆,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Surface 家族新成員
雖然是迥異於電腦的新產品線,但是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一眼看去,還是有著非常鮮明的 Surface 家族風格。
首先就是目前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唯一的配色——淺灰色已經在 Surface Pro、Surface Book 和 Surface Studio 等機型上出現多次,這種冷淡理性的顏色,已然成為 Surface 家族標誌性的顏色,這是視覺上的一脈相承。
微軟設計當中,對啞光的低調偏愛有加,甚至在 Surface Book 等機型上,故意把鎂鋁合金的質感做成偏向於聚碳酸酯的感覺,而非金屬的堅硬光亮。在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上,材質的不同並未改變微軟低調的心,極細磨砂帶來的親膚觸感在耳機上也得到再現,觸覺上,Surface 家族兩支產品線也得到了統一。
要說微軟的設計風格,有個形容詞可以概括:規矩。
Surface 電腦產品,和微軟的 Logo「田」牌一樣,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到耳機產品上,矩形就不再適用了,絕對的圓形就成了這款耳機的主要線條。從最外部中間的觸控區域,到負責交互的旋鈕環,再到耳罩部分,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都是規整的圓形。
低調的顏色觸感,以及幾何化簡潔的線條,構成了這款耳機的理性氣質。
簡而言之,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不是那種帶著大 Logo 的炫彩出街耳機,受眾更偏向於職場人士一些。
在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的官網演示視頻里,微軟也更多的突出了工作場景當中的應用。作為重要的配件,理論上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的諸多功能,比如免提通話、降噪都能契合微軟對 Surface 系列的生產力定位。即便這些功能定位的確有生產力的標籤,但是在我看來,追求簡潔設計的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顏值和泛用性還是比較能打的,至少,它不會成為你日常搭配當中的扣分項。
幾乎最好的降噪耳機交互
不止一次地,愛范兒都表示過旋鈕是一種最符合直覺的交互方式,也寫過《拋棄旋鈕,可能是現代電子設備最大的遺憾》這樣的文章。
令人欣喜的是,在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上,旋鈕操作頗為罕見地和一款智能設備結合在了一起。在降噪效果和外觀之外,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的交互成為首個讓人心動的亮點。
在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的兩個機體外側,分別有圓形的旋鈕環(微軟稱之為撥盤)負責調解降噪級別和音量大小。在視覺盲區里,與按鈕或者三檔撥動開關相比,旋鈕環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尋找確定操作位置方便,對下一步的操作效果有明確預期:左側旋鈕環負責調節降噪級別,順時針旋轉是降低降噪效果,逆時針反之;右側旋鈕環負責調節音量大小,順時針旋轉是降低音量,逆時針反之。
與大多數降噪耳機僅提供「降噪」或「不降噪」兩種或者「強、弱、無」三檔效果不同,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提供了多達 13 個等級的降噪效果。因為這款耳機的旋鈕環在旋轉過程中不會產生齒輪卡合的那種頓挫感,而是一種平滑的選裝體驗,所以實際上這 13 個等級的降噪效果在調節的過程中更像是無級調節效果。
在旋鈕環包圍的耳機中心圓形區域則是觸控操作區,單擊是暫停/播放,雙機則是下一曲。在耳機上添加觸控功能已經不是新鮮點子,不過微軟還是儘可能地把這個區域做大了一些,好減少操作的寬容度。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防誤觸上,這款耳機還做得不夠好。比如當你發現耳機沒有戴好需要調整下位置的時候,如果手掌碰到觸控區,那麼聽得好好的歌就很可能就此暫停掉。
另一個小槽點就是耳機的電源按鍵和機身差不多是在同一個平面,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想要準確找到這個按鈕並開機並不是個簡單的事情,所以還得戴上前把電源打開。
充電介面方面,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用上了更新的 USB Type-C 介面,在 USB Type-C 介面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微軟用最新的介面標準還是值得小小地誇一下。
作為一款需要覆蓋工作場景的耳機,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還提供了獨立的話筒靜音按鍵,以方便電話會議的需求。
最後的一個交互亮點是耳機能夠自動感應是否佩戴在頭上,當用戶把耳機摘下的時候,此時正在播放的音樂或者錄音會自動暫停,重新戴上之後,則會自動開始播放。
因為不可見性,大多數藍牙降噪耳機的交互體驗很難稱得上優秀,這反而給後來者機會,在降噪耳機界屬於新軍的微軟,做出了新鮮且成功的嘗試,說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有著業界幾乎最好的交互體驗並不為過。
舒服嗎?安靜嗎?好聽嗎?
對於一款降噪耳機來說,其實前面說的外觀和交互,都並非最重要的。佩戴舒適與否,關乎長途飛行中的體驗;降噪效果好不好,是一款降噪耳機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大家默認對降噪耳機的音質放鬆了追求,但是更清晰悅耳的音質也是錦上添花。
這款耳機 290 克的重量對於一款降噪耳機來說是不算輕量,比另外的幾個大牌爆款略重一點,不過影響不大。影響更大的還是耳機長時間的佩戴舒適度,會不會夾頭,耳罩透氣不。畢竟降噪耳機兩個典型的場景是辦公室和飛機,基本上一戴就是幾個小時,遇上越洋飛行,上十個小時也是很有可能的。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對於頭圍還算中等的我來說,耳機頭弓拉到最長,是剛剛好的狀態,耳朵部分稍有壓迫感,還在舒適範圍之內。剛好前幾天往返了澳洲一趟,在 9 個小時多的飛行過程中,除了和空姐說幾次話摘下耳機,我基本上是全程戴著這款耳機,一程下來到摘下耳機,耳朵也沒有酸痛和悶熱的跡象。
為了對比舒適度,我又找同事借了其他幾款主流的大牌降噪耳機,就夾力而言,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屬於中等,這意味著它對頭大的用戶不會很友好,如果你是雷佳音同款腦袋,那就得謹慎考慮了。
▲微軟音頻實驗室
鮮為人知的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安靜之地」是微軟的一間音頻實驗室,該實驗室於 2014 年建成,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則是從 2015 年開始研發。目前地球上理論上最安靜的聲音為 -23dB,也就是氣體分子做布朗運動時相互碰撞所發出的聲音,而微軟這間音頻實驗室的環境聲音僅為 -20.6 dB,已經非常接近極限。實驗室可以隔絕多達 110 分貝的噪音,這意味著屋外正在起飛一架噴氣式飛機,屋內聽到的也僅僅是耳語一樣的聲音。
當然,降噪耳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裡說繼續拿典型場景說事兒。在長途飛行,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能夠有效的隔絕飛機的轟鳴聲,傳遞到耳朵的就變成了風聲的感覺,保證安心休息沒有問題,如果是全平躺艙位,再連上手機放點兒白噪音,就可以美滋滋地睡覺了。不過,一般降噪耳機都是防得了飛機發動機,防不了熊孩子。所以,一旦決定要在飛機上借著降噪耳機睡覺,還得先觀察下周圍有沒有會哭鬧的小孩子,如果有,請果斷向空姐申請換座位。
而在辦公室環境裡面,為了儘可能地保證工作的沉浸感和效率,降噪耳機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對於編輯這樣需要長時間碼字的工種。在愛范兒的辦公環境下,噪音的主要來源就是人的走動和交談,以及機械鍵盤的聲音。
比如我現在使用的是一款 Cherry 青軸機械鍵盤,屬於聲音最吵的那一類,在戴上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之後,青軸清脆的聲音能夠消減到不擾民的程度,保證這個聲音不會怎麼吸引注意力。如果再打開一點兒音樂,就普通的音量,就能很好的蓋過機械鍵盤的聲音。實際上,清脆的聲音是降噪耳機比較難消除的一類噪音,至於辦公室里普通的小聲交談、走動聲音,在降噪和背景音樂的雙重作用下,就幾乎不會被聽到了。
以上的降噪效果,都是基於把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的降噪等級調到最高。實際上,這款耳機還有一個很「奇葩」的功能,在旋鈕調到不降噪之後,還可以繼續選擇「增噪」功能,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耳機底噪變大,環境噪音也隨之增大,一種嘈雜感撲面而來。原本並不算煩人的外界聲音,會增大聲音以更低沉的方式進入耳朵。所以,暫時還不太明白這個「增噪」有什麼應用場景(並不建議在車水馬龍的場景下使用這個增噪功能,不然會抓狂,當然,也不建議這個時候使用降噪功能)。
即便大家對降噪耳機的音質不會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是,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還是給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清晰飽滿,低頻有力,前提是你只是想聽個響,並不指望在降噪耳機上聽到 CD 或者無損級別的音樂。在藍牙模式下,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會比較缺乏細節。在有線模式下,因為不支持高碼率編碼而產生的問題就能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優雅簡潔的外觀,舒服自然的交互方式是 Surface 無線降噪智能耳機比競爭對手優秀的地方;上佳的降噪效果離業界頂尖還有點兒距離,不過差距不大;對於頭圍中等或者較小的用戶而言,長時間佩戴這款耳機也不會產生不適感;至於音質這塊,耳機本身的音頻素質主打的是清晰,想聽無損還是換一套設備吧。總的而言,作為微軟出品的第一款降噪耳機,它還是能得到 80 分左右,已經可以算是市面上比較有競爭力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