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讀書六解
鄭板橋一生酷愛讀書,於讀書上也頗有心得。與當時的許多士子埋頭篤學,孜孜追求功名大不同,板橋讀書很有自己的特色:既刻苦又率性。刻苦讀書,既為功名利祿,也為增加才識;率性讀書,則主要為滿足一己的性情所好與精神追求,享受其有品質有樂趣的人生。
提倡讀書要有選擇
先選定一本書,然後反覆閱讀,有的書他甚至讀過幾十遍。直至真正懂得了書中的道理,才肯把這本書放下。他在《板橋自序》中說:「板橋居士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運多,徒多徒爛耳。」他極不贊成那種走馬觀花式的讀書方式,匆匆一閱,其實心得全無。他曾寫信對兒子說:「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但須看全一種,再易他種。切不可東抓西拉,任意翻閱。徒耗光陰,毫無一得。」如何才算有選擇的精讀?他舉《史記》為例說,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此篇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宴和垓下之圍為華彩段落,因此對這幾段文字,要反覆誦觀,細加品味,深加琢磨。他換個角度說,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板橋認為值得精讀的作品是:《左傳》、《史記》、《莊子》、《離騷》、杜甫詩和韓愈文。
提倡讀書要有主見
他曾寫過這樣一首詩:「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他又說: 「我輩讀書懷古,豈容隨聲附和乎,世俗少見多怪,聞言不信,通病也。」他還有一副對聯,聯曰:「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對聯明白而又透徹地闡述了「疑」、「問」與「悟」的關係,學問的精進,「問」是關鍵。
不讀死書
讀書要靈活掌握,讀有用書,取法適宜,為己所用。否則,囫圇吞棗,敗絮充塞,誤己禍人,不如不讀。其為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所作的對聯講的也是這層意思: 「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當多讀書外之書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社會是一本大書,氣象萬千。喜歡讀書的人,切不可遊離於外。對此,他說:「板橋非閉戶讀書者,常游於古松、荒寺、平沙、遠水、峭壁、墟墓之間。然無之非讀書也」。他曾頗為自豪地宣稱: 「板橋遊歷山水雖不多,亦不少;讀書雖不多,亦不少;結交天下通人名士雖不多,亦不少。」
交流讀書心得很重要
讀書宜有三五好友,切磋讀書心得,探討書中道理,交流思想感悟,這便是讀書的趣味所在。提起書友,他說:「爾時讀書古廟,深更半夜,談文娓娓不去,雖天寒風勁亦不顧。有時一人燒粥,一人斧薪,以豆子下粥,大啖大笑,腹飽身暖,剔燈再讀,如是其樂。或短衣騎石獅子脊背上,縱談天下事,誰可將十萬兵,誰可立功邊徼,以異國版圖獻天子者,又如是其樂。今一念及之,古廟無恙耶?石獅子無恙耶?誰得再與我古廟談文?誰得再與我在石獅子背上論兵?誰得再與我啖咸豆子下粥?」這段話令人無比感嘆,可見好的書友是何等難得。
讀書必須勤奮刻苦
鄭板橋在《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中說:「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即使像孔子那樣的聖人,讀《易》尚有「韋編三絕」的精神,「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鄭板橋的許多詩詞也是描寫讀書人的那種勤奮精神的。如 「年年種竹廣陵城,愛爾清光沒變更,最是讀書窗紙外,為爭夜半起秋聲。」 「十年作客廣陵城,落落身如竹葉輕,最是五更凄響處,喚人早起讀書聲。」等。他還為汪懋麟百尺梧桐閣題有一聯:「百尺高梧,撐得起一輪月色;數椽矮屋,鎖不住五夜書聲。」這副對聯讚揚汪懋麟刻苦讀書。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梁啟超力薦書:《荀子》《韓非子》《左傳》《漢書》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