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285 《溪山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陸師道 紙本水墨

畫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綠柳;中景山巒伸延,山上山路盤旋,寺廟隱現,高山層層深遠,遠山高起,山下平水相連。整幅繪畫意境高遠,氣勢高孤。從前面的坡岸之樹以及整幅作品的意境,可以看出畫家的山水上追元朝倪瓚。

陸師道是一個詩書畫皆精的畫家,其畫文人氣十足,此圖自題:「石山如畫繞竹欄,玉澗飛流拂面寒。欲叩無緣避煩暑,臥遊惟向畫中看。師道寫。」

《溪山圖》比較明顯的體現了畫家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力。

286 《喬柯翠林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陸師道 絹本設色 縱174.8厘米 橫98.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陸師道(1517—?)字子傳,號元洲,更號五湖,長洲(今蘇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尚寶少卿。師事文徵明,詩、文、書、畫所謂文氏四絕,並能傳之。山水淡遠類倪雲林,精麗者不減趙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壇法,而以色彩傅之,遂為一時書家冠。

《喬柯翠林圖》是一幅傳統的文人題材的山水畫作品,畫中山勢兀立,樹木蔥蘢蒼翠,枝幹虯勁,文人雅士賦詩觀瀑,好不悠閑自得。

287 《秋溪放艇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蔣嵩 絹本水墨

此畫描繪的是危岩欹樹,下臨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獨坐讀書,舟尾一人搖櫓。上方遠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現方法上,比較粗健,用簡練概括的手法表現遠近溪山,輕舟橫渡曠野之景。

全圖布勢爽朗,在畫法上受吳偉水墨協議一派的影響,並上承南宋馬遠、夏圭「院體」的傳統,筆墨有所放縱,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主要特點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筆,乾濕並用,潑墨、破墨兼而有之,勁健粗放,墨氣淋漓。

整幅作品富有節奏感,近處的山石和小舟的濃重筆墨和遠處的一抹淡化之景相互映襯,形成了遠近之勢的鮮明對比。

288 《廬州泛艇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蔣嵩 絹本設色 縱189.6厘米 橫10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蔣嵩號三松,金陵(今南京)人。工于山水、人物,上宗吳偉,用焦筆枯墨最入時人之眼,尺幅之中,寸山勺水,悉臻化境。然而行筆粗莽,漫無規矩,是浙派末流。被吳派視為狂態邪學。縱觀蔣嵩的繪畫實屬寫意山水。

《廬州泛艇圖》一畫還是取浙派俗成之法,山勢突兀卻並非雄奇氣魄,樹枝翻卷盤曲極盡誇張之勢,表現的雖然還是文人雅士的放舟清溪的儒雅清高,然而以文人畫派自居的吳門畫派及其他所謂畫壇正統卻並不買他們的賬,稱之為「張牙舞爪」而不屑一顧。

289 《雨景山水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171厘米 橫72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幅著色山水畫表現的是雨後春山的景象。前景有小橋流水,農舍、草亭隱現於林蔭之中。湖水寬闊遼遠,佔據了中景;遠山挺秀,山間雲蒸霧漫,也有樓閣、村舍隱現。

畫家自題云:「僧房十日掩柴關,閑看浮雲自往還,無限天機心會得,起來磨墨寫房山。」年款丙午(1606)。

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這一作品構圖布局,雖有平遠之勢,但遠景又具高遠的格局,僅由於遠山四周的雲蒸霞蔚而使整個畫面呈平遠之勢。在用筆上,圓潤瀟洒,墨色濕潤而渾厚,設色清麗而淡雅,恰當地表現了春天雨後景色。畫家在技法運用上,熟練地運用了雨景山水的畫法。

290 《江上樓閣圖》 部分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宋旭 紙本墨筆 縱24.67厘米 橫180厘米 瀋陽博物館藏

此圖畫峰巒奇險,丘壑幽深,江流開闊,舟艇競發。將江山渺遠之景表現得惟妙惟肖。畫中所表現的險峻平夷極富變化,筆法深湛精妙。

畫的中部畫家自題:「嘉靖丙寅秋暮,石門宋旭寫於雲間之圓通精舍。」

291 《城南高隱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宋旭 紙本墨筆 縱76.5厘米 橫3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隸書自題「城南高隱」,並題詩:「儈牛伊昔居牆東,何如南郭張家儂。泳歌恨不驚人句,行草妙比臨池工。衡門柳色和煙碧,小院荷花映日紅。浮雲世事異朝夕,爾獨高卧全真風。萬曆戊子之夏,偶遇仰泉兄,齋頭相與高論,移日感而有贈。檇李友弟宋旭初(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六):明代中甫志。」)圖中描寫城郭內外初夏景色。

此圖以粗簡的筆墨,精練的繪畫語言,較生動地表現了近於風俗畫題材的山水景物,表達了古代文人崇尚野逸、歸隱的思想情態。畫中以粗筆濕墨寫樹木村落,以干筆焦墨點葉,筆意蒼率老到。

292 《秋景山水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丁雲鵬 絹本設色 縱63.5厘米 橫27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丁雲鵬(1547—1628尚在),字南羽,號聖華居士,今安徽休寧人。白描師李公麟,似發之間,而眉睫意態具畢。設色學錢選,以精工見長。也工山水,風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 丁雲鵬的畫法,早期細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緻趨向簡勁,應是其中年所作。

畫中石法、樹法渾厚拙重,別有一種韻味。整幅作品變化多樣而基調統一,敷色輕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氣撲人眉宇,進一步加強了畫面閑和嚴靜幽雅的氣氛。

293 《山陰道上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吳彬 紙本設色 縱31.8厘米 橫86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層巒疊嶂,千峰萬壑,崗嶺逶迤,綿亘不絕;村舍古剎,亭台樓榭,掩映其間;山溪流遠,河谷漫漫;溪谷間飛瀑如練,叢樹繁密,依聚溪邊澗畔;輕雲薄霧,瀰漫升騰,氣勢浩闊。實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在岩石間題以長篇跋語,有似山崖石刻,意也頗奇。

這幅作品是為米萬鍾而作,米萬鍾是米芾的後裔,明代後期著名畫家。

294 《雲巒秋色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吳彬 紙本淺設色 縱126.5厘米 橫2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彬,明末畫家,生卒不詳,字文中,號枝庵發僧、枝隱庵主,蒲田(今屬福建)人,流寓金陵,山水亦佳,工麗整秀,頗得神宗稱賞。畫面上部為一挺秀獨立的主峰高高聳起,其下有側峰支嶺,層層疊起,碎石淺灘,出沒山前。山間遍生叢樹,細瀑清泉從山上跌宕而下,在山下匯為平靜的河流。

畫中筆法溫厚而松秀,山石樹木造型整肅,秩序井然,程式嚴密,但稍有板滯之弊。其設色溫雅清淡,更使畫面境界奇秀,溫和而雅緻。

295 《雪岳讀書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蕭雲從 紙本水墨 縱124厘米 橫47.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蕭雲從(1596—1673)明末清初的畫家。字尺木,號默思、無悶道人、於湖漁人等。明朝滅亡後始稱鐘山老人,寓意仰望鐘山陵闋(明陵)。他自幼習詩文書畫,明崇禎年間曾參加反對宦官魏忠賢的復社。入清後,他拒絕作官,遍游名山大川,或閉門讀書,寄情詩文書畫。

畫面的山石用筆勾畫,無皴染,以突出雪景,富有版畫的韻味。

296 《石磴攤書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蕭雲從 紙本水墨 縱132厘米 橫66厘米 榮寶齋藏

蕭雲從畫山水行筆方折枯瘦,結構繁複而不乏疏秀,氣格高森蒼潤,人稱他為姑熟派。

此圖上自題七絕一首,詩云:「攤書石磴意逍遙,松下時聽燕語嬌;山間不知昨夜雨,瀑飛如練出丹霄。」款署:「已酉初夏,七十四翁雲從。」

這幅畫以全景式構圖寫高山峻岭,山中茅舍八棟,松樹數株,飛瀑匯潭,石橋凌跨,二高士盤坐於石磴之上,高談闊論;稍遠處,一童子揮扇煮茗,以應高士陸羽之嗜。

297 《梁園積雪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沈士充 紙本設色 縱188.5厘米 橫69.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士充,字子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他出自宋旭、趙左的門下,工畫山水,丘壑青蔥,皴染淹潤。當時,因董其昌名重畫壇,其贗品充斥天下,如果是沈士充、趙左所仿,都屬於上乘之作。陳繼儒曾經以信札致沈:「子居老兄:送去白紙一幅,潤筆三星,煩畫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公開作偽,見諸文字,甚屬罕有。

298 《寒塘漁艇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沈士充 紙本淺設色 縱132厘米 橫5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一山中林下,寒塘漁艇的圖景。畫面下部是水邊碎石疊積,交錯而起伏的斜坡。山峰左陡右緩,峰上林木叢生,左側深澗中,一山溪在亂石間跌蕩奔涌而下,流向下方寒塘之中。孤峰後側遠景,是隱約呈現的黛青色秀峰。

此畫布景既合常規,又別出匠心,筆法渾潤,樹石形體蒼勁厚重,而其中又不乏松秀清逸之氣,其用墨濃淡乾枯,變化豐富,不拘定式,敷色溫和,更使畫中意境深秀而空靈,寧靜而不空寂。

畫面左上方有畫家篆書自題「寒塘漁艇」四字。

299 《秋林讀書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沈士充 紙本沒色 民間收藏

沈士充的山水以清勁細靜見長,這幅畫中的幾株枯木用筆簡括,人物衣紋用筆簡約勁挺,流暢無礙。堤岸山巒以濃淡不同的線條勾形,再施以淡墨暈染,勾勒筆力尖勁,顯示了畫家的功力,暈染墨色輕淡濕潤,石壁用斧披皴法,山坡上少林木點苔。水面用大片的空白表現。畫面的氣氛非常清淡枯寂,顯示了畫家清靜超逸的心懷。

他擅長畫山水畫,筆法松秀,墨色華淳,皴染淹潤,畫山很少有突兀之勢,清蔚蒼古。松江畫派的正宗人。他常為董其昌代筆。傳世作品有:《仿古山水圖》卷及《天香書屋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秋林水閣圖》軸,藏南京博物院;《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卷,輯入《沈子居陳眉公書畫合壁》單印本。

300 《仙山樓閣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李士達 絹本設色 縱167.7厘米 79.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李士達,號仰槐(亦作仰懷),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萬曆二年(1574)進士,工畫人物、山水。曾經論述畫有五美:「蒼、逸、奇、遠、韻。」又有五惡:「嫩、板、刻、生、痴。」

此畫用筆繁密緊圓,刻劃精工,著意暈染,山巒有脈可尋,松針細如毫髮,足具功力。畫家在繪畫技法上,擺脫前人的成規,自創特異的藝術風格。

整幅畫面,不見摹古之信息,畫家於嚴謹之中細緻刻划了一幅江山千里的圖景,新意獨造。

301 《高逸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紙本水墨 縱89.5厘米 橫51.6厘米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一作元宰,號思白,一作字思白,號玄宰,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萬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又曰南董北米。畫山水初學黃公望,中年宗董源、巨然,復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秀潤蒼鬱,超然出塵。

此圖繪平坡雜樹,遠處山巒層疊,茂然森秀。在表現手法上,用筆秀逸,皴寫適度,蒼然蕭古。

自題:「煙嵐屈曲□交加,新作茆堂窄也佳,手種松杉皆老大,經年不踏縣門街。高逸圖贈蔣道樞丈。丁卯三月。董其昌。道樞載松醪一斛,與余同泛荊溪,舟中寫此紀興。玄宰又題。」

302 《關山雪霽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高麗箋本水墨 縱13厘米 橫142.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用墨筆畫平遠山景。山巒起伏層疊,林壑幽深,連綿無際。全幅布局嚴緊而氣勢雄健,蒼蒼莽莽,一氣呵成。用筆蒼勁老辣,墨氣渾厚,兼有生拙秀潤的特點。

畫中自題云:「關仝關山雪霽圖在余家,一紀余未嘗展觀。今日案頭偶有此小側理,以圖中諸景改為小卷,永日無俗子面目,遂成之。乙亥夏五,玄宰。」

正如卷後顧大申跋謂「文敏墨妙,自成一家,適意匠心,不全摹古」者。

303 《林和靖詩意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絹本設色 縱154.4厘米 橫64.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林和靖詩意圖》用筆老健和極強的形式感,都顯現了畫家的藝術特點:師承古代各家,以書入畫,柔中有骨力,轉折靈便,墨色干潤濃淡,層次分明,蘊蓄豐厚,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以平淡天真取勝。

此圖是董其昌根據北宋詩人林和靖的詩意而創作的。林詩為:「山水未深魚鳥少,此生還擬重移居。只應三竺溪流上,獨木為橋小結廬。」

此圖又名《三竺溪流圖》。作品構圖以深遠兼平遠法,畫面設色以淺絳青綠為主調,溫潤淡冶,表現出畫家在設色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304 《嵐容川色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紙本墨筆 縱13.9厘米 橫5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與莫是龍、陳繼儒倡南北宗說,把「院體」山水畫與「文人畫」分為南北兩派,隨著宗派觀念的深入,形成一種形式主義,陳陳相因,給清代三百年畫壇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此圖是董其昌山水繪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畫幅上畫家自題。此畫兼具黃公望和倪瓚二家畫法,雖然在畫家的自題詩中稱追想沈啟南畫意,實際出自董其昌自己的胸臆。

表現筆墨為長,尤見筆墨特色,筆墨秀逸,墨淡而不掩用筆之跡。其畫山石凹凸向背分明,峭麗中含淡逸之意。

305-1 《秋興八景圖》之一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紙本淺設色 每頁各縱53.8厘米 橫37.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套冊頁,共八開,每開都有作者行楷題記及署款。乃作於庚申八九月間的北航舟次,歷時二十餘天,途中經過江蘇省松江、蘇州、鎮江一帶。

305-2 《秋興八景圖》之二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體現了畫家的藝術風格:平淡、酣暢、古雅、秀潤。其用筆回腕藏鋒 ,所作線條兼沉穩、生拙、柔秀之美;其用墨,神采飛動,有股天真瀟洒之氣撲面而來,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濃、淡、干、濕以至黑、白這「六彩」的妙用。其色彩的運用上,雅淡而生動;在結構布勢上往往寓奇於正,善於以平淡取勝。

306 《對徑仿古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紙本墨筆 縱140.6厘米 橫51.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董氏山水學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不重視寫實,而追求筆墨意趣,古雅秀潤是其主要特點。

此圖古意森然而秀潤,正體現了畫家的藝術特點,用筆柔中帶剛,中鋒直皴。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此畫便屬於這一種。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有時出以沒骨,比較少見。在這幅作品中,既有董源、巨然、米芾、趙孟頫、黃公望、倪雲林乃至李唐的遺風餘韻,又有他自己的動人華彩。

307 《岩居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此圖真謂奇峰圖,一突兀的山峰直立圖中,其勢高聳入雲。懸崖峭壁,不見山路,惟有層層白雲擁于山腰間。白雲下面連綿山峰,丘壑叢林。近處群樹成行,勁枝繁葉,樹叢中隱現草舍。山峰用淡筆勾勒出輪廓,作橫筆米點皴,留出大片參差空白,以示白雲。山石用潤筆,連皴帶擦,畫面突出山峰,渲染江南秀潤風光,體現了董其昌秀朗明潤的筆墨技巧和蔥鬱蒼茫的山水畫風格。

308 《設色山水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董其昌富收藏,精鑒賞,書畫藝術及繪畫理論對清代影響極大。山水畫學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不重寫實,而追求筆墨趣味。古雅秀潤是其主要特色,但柔媚有餘而魄力不足。

此《設色山水圖》描繪山間的蒼翠景色。高山奇峰,樹木蔥蘢,山石圓渾秀潤,遠山坡石上雜樹成行,層林迭翠,近處參天古樹,枝長茂葉,遠處山上有攔腰白雲,飄忽似山中嵐氣。丘壑高聳,體貌崇峻,一派秀麗景象。

309 《書錦堂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董其昌 絹本設色 縱41厘米 橫196厘米

此畫是董其昌山水畫中比較寫實的一幅,畫面設色古雅沉秀,山勢綿延起伏,山石樹木華滋秀麗,層次井然,虛實相映成趣,是董氏的經典之作。

本幅有畫家的自題詩,畫上鈐有「石渠寶芨」、「三希堂精鑒璽」、「御書房鑒藏寶」、「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等皇帝的收藏玉璽。

310 《雲山幽趣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陳繼儒 絹本水墨 縱110.4厘米 橫54.6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上海松江)人。工詩文、書法。陳繼儒在當時和董其昌齊名,是一位積極提倡文人畫的著名畫家。能作山水,也以梅竹著稱於世。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創作中,詩、書、畫的巧妙結合構成了特有的東方藝術特色。

陳繼儒的的這一《雲山幽趣圖》, 詩,書、畫相結合,文人墨氣十足,我們從中可以品味出東方藝術所特有的氣質。畫有詩顯,使山水畫題材傳達出遠為深闊的思想容量。

311 《仿巨然小景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趙左 紙本墨筆 縱67.1厘米 橫35厘米 吉林省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傍山村野的景緻。近處坡岸林木,蒼潤蔥鬱,遠接高峰疊岫;山谷間有草屋坪地,有人物活動其間。左岸板橋臨溪,畫景雖少而意境開闊。以闊筆作皴,墨韻濃潤厚重。

畫家自識:「戊午夏日,仿巨然小景,華亭趙左」。

這幅作品山石、樹木畫法雖可窺見巨然的影子,但有著畫家自己的風格,較之巨然,畫家用筆愈顯舒放,皴染結合,滋潤厚重。整幅作品風格清雅,境界具有一種脫塵的寧靜的超拔,充滿閑適、自在、遠離人間煙火的意趣。

312 《山居閑眺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趙左 紙本設色 縱161厘米 橫6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用米氏雲山略參黃子久畫法,濕潤渾厚,是趙左繪畫作品中的傑作。

此圖卷,墨畫山水連綿,千里江山之景象。山間雲蒸霧漫,村落處處,山中樓閣隱現,林木蔥鬱。山的畫法,用米氏雲山法,圓厚凝重而潤澤,得米氏筆意。樹石畫法也有元朝黃公望的影響,用筆乾淨利落,皴染結合。

整幅作品,畫家用筆肯定,技巧熟練,無輕浮之感,用墨富於變化而不雜亂,渲染之中略帶皴擦,畫面濕潤,墨氣淋漓,筆勢瀟洒而秀潤,墨色透明而凝重。

313 《碧溪垂釣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米萬鍾 紙本墨筆 縱124厘米 橫46.3厘米 香港虛白齋藏

米萬鍾(1570—1628),字仲詔,號友石、湛園,陝西人,居北京。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授江寧令,官江西按察使、太僕寺少卿。米芾的後裔。善書能畫,蓄奇石甚富,並好畫石,有祖風。山水細潤精工,布局深遠。兼擅潑墨,曾仿米氏巨幅,騎士浩瀚,煙雲瀰漫。

此畫用筆挺勁,墨色濃淡相間,分遠近層次,花草用「勾花點葉法」,以淡墨點葉,濃墨勾筋,墨色溫潤而富於變化。湖石皴染結合,用墨,厚重並敷以淡彩,質感強烈。

314 《寒江獨釣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袁尚統 紙本設色 縱131厘米 橫61厘米 山東省博物館藏

這幅畫取唐人詩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清冷靜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獨自垂釣,對岸山勢險峻,天空陰沉,將雪山反襯得更為鮮明。近處挺勁的青松被積雪覆蓋,迎風傲立,枯樹低枝,頗具生機。

在藝術表現上,這幅畫取平遠布局,構圖有宋人筆意。畫面上的色調單純,點以赭石、花青,與墨色相間。一派寒氣,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氣,充滿了靜寂、蕭寒的氣氛。

315 《枯林孤棹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明袁尚統絹本設色 縱187.5厘米 橫60.5厘米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袁尚統(1570—約1661後),明代畫家。字叔明,吳(今江蘇蘇州)人。善長繪畫,山水渾厚,人物野放,頗得宋人筆意,多畫民間風俗,作品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在藝術表現上,這幅畫取平遠布局,構圖有宋人筆意。樹榦以淡墨寫出,樹枝用干筆,松針用濃墨寫出,筆觸清晰,再以淡花青渲染。頗有幾分清新之韻。

316 《曉關舟擠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袁尚統 紙本 設色畫 縱115.6厘米 橫60.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晚明時期江南繁華城市之一蘇州市井生活為題材,描繪蘇水西門群舟爭渡相擁擠的情景。

此圖描繪剛剛破曉的蘇州西北隅及虎丘周圍的景物,為氤氳晨霧所籠罩,人們駕駛著滿載人員與各種貨物的大小船隻十五六艘,一擠向不大寬敞的西門,由於一般較大的船在水門阻寒通道,其餘船隻首尾相接左右碰撞,擁堵不堪,船上梢公搖櫓撐籬,籬桿交錯縱橫,使曉關舟擠這一主題更加突出。此圖在筆墨技巧運用和各種形象的描繪上都相當熟練。

317 《青綠山水圖》

中國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九):明代 (四)

張宏 絹本設色 縱130.3厘米 橫63.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張宏(1577—?)字君度,號鶴澗。吳(今江蘇蘇州)人。清康熙七年,鄒喆曾為他的《山水圖》記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張宏師法沈周,又重視寫生,作品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丘壑深邃。他的畫以石面連皴帶染為特色。

畫面的上層是村落後面起伏連綿的高山,峰群綿延無盡,雲煙繚繞,駐目其間,觀者彷彿置身千岩萬壑之間,不知其有幾許遙遠。

此畫構圖深遠壯闊,筆法蒼勁古拙,墨法蒼潤,格調蒼勁秀雅,布局含蓄謹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繪畫:傳世山水畫全集(一):晉、隋唐、五代
藝術or不是藝術? 我不信氣不死你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