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人兵臨城下,將軍親率9000精銳回京勤王,皇帝:殺了他

敵人兵臨城下,將軍親率9000精銳回京勤王,皇帝:殺了他

中國古代史,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部戰爭史,一部刀劍影相互交錯之歷史,既有周期性的農民戰爭,也有國內各大割據政權之間的混戰,在中原王朝走下坡路之時還會出現游牧民族入侵,華夏大地狼煙四起。

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才出現了許多名將,他們許多人是從小兵干起,而後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為帝國的頂樑柱。

不過,名將的下場一般都很慘,功高震主是原因之一,政治水平低下才是關鍵,尤其是當名將遇到疑心較重之君主時更是如此。

歷史上,有一次敵軍兵臨帝國都城之下,十萬鐵騎喊殺聲不斷。

將軍聞知後,立刻從營地出發,親率9000精銳回京勤王,皇帝先是很高興,犒賞了他。可惜,沒過多久,這位名將就被皇帝給殺了。

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湯和等名將統帥25萬大軍北伐,攻入大都(北京)將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趕回草原放羊,建立起剛性十足的大明帝國。

不過,明朝的皇帝幾乎都不太喜歡管事,為了實現大權獨攬,只好讓內閣文官集團與宦官相互鬥爭,以維持戰略平衡,結果導致朝政敗壞,內部矛盾重重,邊患迭起。

1617年,曾經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麾下效力的努爾哈赤宣布起兵討明,連續在薩爾滸之戰、瀋陽遼陽之戰、渾河之戰、廣寧之戰等重大戰役中取得勝利,殲滅明軍十餘萬人,奪取城池七十餘座。

此時,努爾哈赤威望達到了極點,揚言要進攻山海關,直到他遇見了袁崇煥,才知道何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之道理。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廣東東莞人(一說廣西梧州人),明末著名戰將,督師薊遼,屢次擊敗後金軍隊,堪稱帝國頂樑柱。

袁崇煥本是從事文職工作,明軍在廣寧慘敗後,他單騎視察山海關,回朝後直言:「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可謂是豪情萬丈。

為此,時任遼東經略的孫承宗十分欣賞他,並將其視為親信,讓他修築「寧錦防線」,抵禦後金軍隊的襲擾。

事實證明,袁崇煥還是有幾把刷子,首戰寧遠時,憑藉手頭僅有的一萬餘人硬是擊敗了努爾哈赤13萬大軍,據說還一炮打死努爾哈赤。

次年,新任大汗皇太極表示不服,親率十餘萬騎兵攻打寧遠、錦州,結果還是輸得一塌糊塗,只能望城興嘆。

經過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兩次大戰後,袁崇煥威望高漲,但因跟宦官集團關係不好,受魏忠賢打擊,只好辭官回家。

1627年,天啟帝駕崩,弟弟朱由檢繼承大統,是為崇禎帝。

崇禎即位後,設計除掉魏忠賢,重新起用袁崇煥,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同年7月,袁崇煥從家鄉返回京城,面見崇禎,並提出自己守衛遼東的策略:「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

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崇禎對此表示同意,並授予他尚方寶劍,節制關外軍務,升任薊遼督師。

崇禎二年(1629年),來自四川、湖廣等地士兵因欠餉不發而鬧兵變,準備搞起義暴動,但被袁崇煥用計平定。

經過此次兵變後,袁崇煥發現明朝邊防漏洞實在太多了,因為沒有錢(明末財政問題堪憂)士兵屢次鬧事不說,許多重要的關口均處在半廢棄狀態,尤其是薊門、遵化一帶的防務更是如此。

守住遼東,這對袁崇煥來說問題不大,但若要各地兼顧則有點難了,畢竟人不是萬能。

為此,袁崇煥連續三次上書崇禎,希望朝廷加強薊門、遵化防務,以免後金軍隊繞道蒙古從這兩處入寇中原,威脅京師。

可惜,朝廷卻因為他推薦的總兵人選被彈劾,不予理睬,終於釀成嚴重後果,十餘萬鐵騎兵臨城下。

1629年11月,由於無法拿下寧錦防線,皇太極接受漢奸高鴻中建議,親率十餘萬八旗勁旅繞道蒙古,從龍井關、大安口進入遵化劫掠。

此地本是薊遼總督劉策管轄,不屬於袁崇煥管,但本著「見死即救」之原則,袁崇煥親率9000關寧兵精銳作為前鋒,火速進京勤王,沿路經過的撫寧、永平等地逐路置防,逐城設守,設計截斷皇太極的歸路。

11月中旬,袁崇煥到達薊門,立刻擺好陣形,準備與皇太極在此作戰,可皇太極卻連夜拔營,往北京進軍。

為此,袁崇煥大驚,只好強令部隊前進,「士不傳餐,馬不再秣」,比後金軍提早三天趕到北京。崇禎見到袁崇煥後,十分高興,於是下令犒賞三軍,以激勵士氣。

皇太極到達高密店時得知袁崇煥大軍已經抵達北京,想要突襲大明帝國首都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便決定與袁崇煥在此大戰一場,畢竟自己人多,不怕吃虧。

11月20日,兩軍在廣渠門交戰。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自己則在西面列陣以備戰。

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雙方互有傷亡,但後金軍無法靠近城池,只好退回陣中;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兵千餘人,但自己損失也不小。

關鍵時刻,袁崇煥再次拿出撒手鐧,他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後金軍大營,八旗兵雖驍勇善戰,但畢竟擋不住火炮,於是皇太極下令撤軍,北京之圍宣告解除。

皇太極撤軍後,袁崇煥並沒被勝利沖昏頭腦,在各路勤王兵以及自己的主力部隊抵達之前,絕不會主動交戰,畢竟野戰明軍不是後金兵對手。

袁崇煥當時的想法是:先截斷後金退路,待到各路援軍雲集,再組織力量與皇太極決戰,就算不能全殲,至少也要讓他們掉層皮。

可惜,崇禎此時疑心大起,認為袁崇煥與皇太極有勾結,於是下令逮捕他,七個月後,凌遲處死,自毀長城。

要知道,袁崇煥被關在監獄時,八旗兵並未完全撤出,若不是他寫信給祖大壽,還不知何時才收回永平等四鎮呢?就此而言,袁崇煥真是為大明著想,忠心可鑒。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最新黑科技,戳個「好看」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牛的將領,提著兒子頭顱扔到朱元璋腳下,說:你滿意了嗎?
古代窮人冬天是如何禦寒的?宋朝之前還沒有棉花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