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控制情緒的五種方法,也代表著人生的五重境界

控制情緒的五種方法,也代表著人生的五重境界

《紅樓夢》中,賈寶玉喜聚不喜散,林黛玉喜散不喜聚。林黛玉是這樣說的:「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所以為了不要那個清冷,就連相聚時的歡喜也不要了。而賈寶玉是希望和眾姐妹們永遠廝守一處,永不分離。

很顯然,賈寶玉的願望不具備可行性,註定要落空。所以相聚時有多歡樂,離別時就有多痛苦,這是定數。但是又有誰願意像林黛玉一樣,為了不要痛苦,而寧願放棄歡樂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的。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悲喜都是情緒,代表著人心未冷。而失去了情緒,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溫暖,變成了冷冰冰的機器。喜怒哀樂五味雜陳,這才是有滋有味的人生,如同一出好戲般百轉千回,讓人慾罷不能。

既然我們擺脫不了情緒,那就要盡量控制住它,因為它對我們的思想、行為影響太大了。情緒傷神,有一夜白頭;情緒傷身,有怒極而亡;情緒敗事,有感情用事。那麼如何掌控情緒?有五種方法,同時也代表著人生的五重境界。


1、自然消散

有句話叫「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對於情緒來說,時間是最好的對症良藥。再濃厚的情,也經歷不住時間的沖刷。無論是對亡人的哀思,還是對愛人的情思,「一年淡,三年忘,十年生死兩茫茫。」

所以運用時間,可以有效的解決情緒,讓它自然消散。關鍵在於不能縱情,不能一直跟著它走,所以就需要不停地轉移注意力。我要掙脫,我要出坑,我心思不在這上面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這種方法運用到極致的效果,是眼前永遠都有光明,永遠都不會喪失希望,堅定走下去的力量。能認知到這一點的人,便不會想不開而輕生了。


2、查知根源

我們把怒火又叫做「無明」。無明,不明也,大部分的情緒,緣於始終不明。萬事有因有果,倘若你能從果尋著了那個因,又怎麼還會起情緒呢?一切不過是自然規律在運行而已。

《莊子》達生篇說:「復仇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飄瓦。」雖被人刺了一劍,但不會怨恨傷你的那把劍;走在路上被屋頂飄落的瓦給砸著了,但不會怨恨那片瓦。因為這其中的因果明了,你又怎麼還會對著劍和瓦起情緒呢?它們身不由己,只是在客觀運行而已。

這種方法其實非常高級,如果能夠萬事明了因果,那是聖人了。可惜的是,基本無人能做到,所以才只能淪為二流,心靈雞湯經常拿來用的那種。動不動就讓你判斷情緒的根源,讓你照見自我,讓你與自己和解。可是明心見性的功夫,卻並非一朝一夕能成的。


3、提高閥值

假如你已經擁有私家車多年,再讓你去乘坐公交車,看到車門一開,一大堆人急忙忙的衝上來。有的叫喊著佔座,有的搶著從後門上來,因為有空位而開心,因為沒有位置而懊喪。面對這一幕,你會不會覺得心無波瀾,甚至還有些想笑?

電視劇里常有的橋段,皇帝微服私訪,表示很羨慕民間生活的歡樂,想要像個普通人一樣活著。為什麼呢?因為在皇帝眼中,普通人的開心和快樂來得太容易了,隨便一件小事都能樂呵半天,而皇帝不行,他的情緒閥值太高了。

然而皇帝又怎樣,莊子表示還是太弱了,還在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憂心,知道什麼是「蝸角之爭」不?有一種小動物叫蝸牛,它長著兩個角,角上有兩個國家,天天打仗,動不動就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你看我動情緒嗎?

所以這種方法運用到極致,便是「人間不值得」,什麼事都犯不著。有大事,還有更大的事;有小事,還有更小的事。你說小事不犯愁,那就沒有比這更小的事了;你說大事才犯憂,那就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了,一切只看你怎麼設置自己的情緒閥值。


4、不以物喜

千古名臣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而生歡喜,不因得失而生悲戚。如果真能做到這一步,又還有什麼值得憂愁的呢?

《莊子》中也曾描述過這樣的狀態:「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警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即使全天下的人都稱讚他,他也無動於衷;即使全天下的人都非議他,他也不為所動。

我有自己的獨立世界觀,故而不會被外人的言語所蠱惑,所打動;我有自己的獨立價值觀,故而不會因身外之物而喜,而悲。所以一個真正精神獨立的人,是可以免受外界攪擾的,因為自足,內豐。


5、為我所用

《莊子》記載了一個齊桓公見鬼的故事。說有一天齊桓公和管仲一起去打獵,結果齊桓公忽然瞅見了一個怪物,問管仲,管仲卻說什麼都沒看到。齊桓公疑心自己見到了鬼,回去以後就生病了,幾天都不出門。

齊國有個叫皇子告敖的士人聽說了這件事,去見齊桓公說:「你見到的鬼是委蛇啊,身軀大如車轂,長如車轅,穿著紫衣戴著紅帽。他最討厭聽到雷車的聲音,一聽見就兩手捧著頭站著。見到了他的人恐怕也就要成了霸主了。」

桓公聽了後開懷大笑,說:「這就是我所見到的鬼。」於是桓公整理好衣帽跟皇子告敖坐著談話,不到一天時間病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人心既然已經有鬼,鬼能傷人,也能祝人,就看你怎麼使用它。人既然不能擺脫情緒的影響,那麼可以造成壞的影響,也可以造成好的影響,就看你怎麼運用它。善於掌控情緒,把它當作一件工具來使用,只是工具而已,又怎麼能左右使用它的人呢?

如此,不是一味消除它,而是正確運用它;不僅可以用來影響自己,還可以用來影響他人,這樣才算是高明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品國學 的精彩文章:

莊子:不要再問自己,人生有什麼意義
道德經:真正圓滿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

TAG:靜品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