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明弘光朝黨爭:史可法等東林黨人遭排擠,黨魁錢謙益卻官升一級

南明弘光朝黨爭:史可法等東林黨人遭排擠,黨魁錢謙益卻官升一級

黨爭,是指古代士大夫結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爭鬥被稱之為「黨爭」。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黨爭,例如晚唐時期的「牛李黨爭」、北宋神宗時期的「新舊黨爭」,到明朝末年,黨爭達到了最高峰,萬曆年間的東林黨與「浙齊楚」三黨的黨爭,之後又有東林黨與閹黨之爭。後世認為,明朝亡於黨爭,而東林黨與閹黨之爭甚至延續到明朝滅亡之後。今天,就為大家解析一下明朝滅亡之後,南明弘光朝的黨爭狀況。


福王、潞王之爭

崇禎十七年(1644年),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殉國,崇禎太子朱慈烺和另外兩個皇子永王、定王或被俘虜,或下落不明,明朝群龍無首。當崇禎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南京後,為了早日結束天下無主的局面,明朝的南京朝廷在史可法的主持下開始選立新帝。

崇禎皇帝自盡

明朝的皇位繼承遵循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其中有著明確的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按照「長幼有序、親疏有別」的儒家倫理,當時皇位的第一人選非福王朱由崧莫屬。朱由崧,為福恭王朱常洵長子,福王朱常洵乃明神宗萬曆皇帝第三子,明光宗一系絕嗣,神宗第二子早夭,朱由崧作為福王一系的長子,自然有著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權。但是,東林黨卻因為一己私利而反對福王朱由崧的繼位,引入萬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與福王爭立。那麼東林黨和福王到底何愁何怨呢?

南明世系表


東林黨與福王的恩怨

其實,東林黨與福王朱由崧之間並無直接恩怨,「梁子」是老一輩結下來的。東林黨,是明末江南士大夫為了利益而走到一起的官僚政治集團,第一代東林黨領袖為無錫人顧憲成,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因提名內閣人選而觸怒萬曆皇帝被革職回鄉。回鄉之後,顧憲成攜弟弟顧允成、高攀龍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並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在講學之中,他們時常諷刺朝政,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被稱作「東林黨」。

東林書院

而東林黨人與福王的恩怨甚至還要追溯到顧憲成被革職之前,萬曆皇帝的皇后沒有兒子,長子朱常洛則是宮女王氏所生,五年後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也生下一個皇子,就是後來的福王朱常洵,愛屋及烏的萬曆皇帝想冊封朱常洵為太子。但是這麼做無疑違背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訓,朱常洛和朱常洵都非嫡出(皇后所生),但是朱常洛年長,理應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想要立朱常洵,但是東林黨人堅持祖訓,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並多次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都被萬曆皇帝拒絕,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十餘年,萬曆皇帝最終敗下陣來,不得不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立朱常洛為太子,不過為了彌補朱常洵,萬曆封其為福王,史稱「爭國本」。就這樣,東林黨和福王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弘光朝的建立

斗轉星移,在福王痛失太子之位43年之後,命運之神終於垂青了福王一系,不過福王朱常洵已在1641年被李自成在洛陽處死,之後朱常洵的長子朱由崧繼承了福王王位。前面提到,倫序福王當立,但是主政的東林黨人卻擔心福王繼承皇位之後會對東林黨人打擊報復,不同意福王繼位。

為了反對福王,當時的東林黨黨魁、在籍禮部侍郎錢謙益兩次從老家常熟趕往南京,以「立賢」為名,四處遊說,強烈建議迎立潞王朱常淓。經過錢謙益的遊說,東林黨人南京兵部侍郎呂大器、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等人都表示支持迎立潞王,連原本堅持原則想要迎立福王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都產生了動搖。

史可法

不過,最終福王朱由崧卻佔得了先機,朱由崧聯繫了鳳陽守備太監盧九德(此人曾侍奉過老福王朱常洵),讓其聯絡了手握兵權的總兵高傑、黃得功和劉良佐,最終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和三鎮總兵武力的支持下,朱由崧得以前往南京繼位。1644年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稱監國,五月十五日,正是即位為皇帝,史稱弘光皇帝。


史可法遭排擠,錢謙益卻官升一級

史可法原任南京兵部尚書,是南京朝廷的最高長官,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新朝廷建立之後理當成為內閣首輔。但是由於史可法在擁立福王問題上表現得猶豫不決,還曾經「指責」朱由崧「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和干預有司等七個不適合立為皇帝的理由),在弘光皇帝登基之後,史可法自然不可能再受器重。

雖然弘光皇帝在監國之初,依照大臣會推任命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入閣辦事,但是弘光也給鳳陽總督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銜,不久又召馬士英入閣辦事。自知失勢的史可法無奈自請督師江北,馬士英成為了弘光朝的首輔。不久之後,東林黨人姜曰廣、高弘圖、張慎言、劉宗周等人被相繼排擠出朝。

唯有一個東林黨人例外,而且此人是東林黨黨魁,他就是錢謙益,而且還陞官了——從禮部侍郎升任禮部尚書。為何他能夠「獨善其身」呢?錢謙益原本是擁立潞王的積極鼓吹者,但是福王繼位後,錢謙益迅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而且對馬士英、阮大鋮等掌握朝政的大臣極力鼓吹,錢謙益曾在奏疏中「跪舔」馬士英:「臣觀三十年來,文臣出鎮,克奏膚功者,孫承宗後馬士英一人耳。」而得此讚賞的馬士英自然也投桃報李,將其升任禮部尚書。

錢謙益


結語

黨爭,是一個朝代走向衰亡的原因,而明末正是由於黨爭的日益加劇,導致朝廷不能形成合力去應對內外交困的局面,最終每況愈下,走向滅亡。而在危難之中建立起來的弘光朝廷,也因為史可法等東林黨人的私心和猶豫不決,導致小朝廷走上了黨爭的老路。最終,史可法等正直之人被排擠出朝,而善於投機取巧的錢謙益卻官升一級,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參考文獻:《南明史》、《南渡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崇禎死後萬曆子孫成了皇帝候選人,老六卻因信仰而被排除在外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