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斷煩惱是把潛意識裡的也斷掉

斷煩惱是把潛意識裡的也斷掉

十行位第二行是饒益行,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這個位次的菩薩要行饒益行的菩薩叫菩薩摩訶薩,即何等為法身大士的饒益行。

菩薩摩訶薩在這裡是定位,不是稱呼。定位下來就殊勝,他已出三界以後,再回世間來的饒益行,講的都是要在世間要兌現的。法身大士思考的是法界現象,不用生理、物理、心理、社會四個狀態思考。

看世間,要用凈眼看世間,清凈的心地來看,不要夾入任何意識形態。因為是顛倒迷惑的,覺者講叫苦空無常無我。法身大士再回來是不一樣的,這是兩種不同的狀態。要從法身大士在法界里來看饒益行。

此菩薩護持凈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色聲香味觸叫五塵,是塵境。心於塵境中不執著,這是佛家基本境界。

無所著與不執著,一樣不一樣?要參!無所著,指動態過去;不執著指靜態的。很多屬於潛意識東西,自律神經與非自律神經。作意不緊張,非作意就很緊張。在我們生命里有很多潛意識操縱著,我們不知道。

不執著,只有意識不執著,潛意識還是執著。意志可以不執著,會壓抑它,做夢會跑出來。而心無所著,指潛意識也不著。空,空亦空。亦空,潛意識裡也要空掉。

修行人不設定目標,只要看清目標就好了,潛意識裡也不要目標,只是去修行而已。真的在修行的時候,內心裡體驗到了以後,奇怪,就這樣!為什麼那樣?一路過來都沒人講。

潛意識裡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佛法能解釋的,用現代語言沒有辦法去解釋。因為這個透過唯識來講,眠、隨眠,睡覺,有很多人起來說:沒有沒有,我醒了醒了!其實還在睡。

煩惱,隨煩惱,隨所帶的都有潛意識的部分,都是非自主意志所能控制的。修行就要把這個部份給除掉,下輩子才不會受它影響,要不然它潛著現前,現前習氣,業還是來。修行修到這裡,佛法很多地方講這個,譬如說伏煩惱、斷煩惱。斷煩惱是把潛意識的也斷掉,伏煩惱只是意志上、表面上的煩惱斷了,可是潛意識的沒斷。

再如生病,病不可怕,自己都能控制,病痛叫只是物理現象,有一個不隨物理現象的,要去體驗。只有體驗以後才有,不體驗一定講不出來。

生命最深沉的體驗,是最內在體驗,有體驗的,功夫不一樣,體驗有淺深。第一次體驗不可能多深,但是第一次體驗的人都以為他對,這是狂慧,他是最淺的。

真正很深的人,他是在無盡的超越中他才會進去,他才知道我有多深,要三、五個層次以後,他就能夠知道我有多深,聽人家一講,喔,這個功夫好,我沒他那麼深,那個才知道。

有了體驗,還要求證,驗證;還要用功再超越,回來看這個體驗,無盡超越,一直修正。只要停止,就錯。修行是永無止境的,到最後要斷氣的那一刻還在進步,因為斷氣那個自己斷了,才知道功夫到哪裡。

不是說我這樣怎麼樣,到時候要死還迷迷糊糊的死,那不算。一定到最後那一口氣斷了以後,在法身裡頭自己再精進。所以不要得少為足,以為有了體驗有了成就,就停住了,就怕這種狀況。心無所著是行者的基本條件,其實他是基本境界!(海雲導師講十行,圓明提綱撮要Ⅲ2-2)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日常生活情境 都好隨順修行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