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德國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重視關鍵工業部門發展(一)

德國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重視關鍵工業部門發展(一)

2月5日,德國經濟和能源部正式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旨在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工業領域,提高工業產值,保證德國工業在歐洲乃至全球的競爭力。以下為原文翻譯(一)。

目 標

《國家工業戰略2030》旨在與工業利益相關者一道,努力確保或重奪所有相關領域在國內、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技術實力、競爭力和工業領先地位。該戰略是長久確保與擴大德國整體經濟實力、國民就業與繁榮的必然要求。

該戰略的一個目標是到2030年,逐步將工業在德國和歐盟的增加值總額(GVA)中所佔的比重分別擴大到25%和20%。

該戰略選擇實現目標的方式來源於市場經濟、私營部門及其相關途徑。國家行為目前只作為例外來討論,並且只有在其他方式都不適用的關鍵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國家行為。

德國與歐盟也長期致力於推動全球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堅決反對他國強行干涉市場經濟進程並系統地保護德國的經濟利益,從來給全球帶來更大的市場、更繁榮的經濟。

起步現狀

德國目前的國際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工業實力。隨著德國工業在國內總價值總額中所佔的比重達到23%,德國已領先於歐盟各國,並在國際上也位於前列。由於德國始終堅持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德國在國際上也成為了成績斐然的工業大國。德國工業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和創新力。2015年,德國投資530億歐元用於研發,相當於德國私有部門85%內部總開支或私有部門在總價值總額中所佔比重的四倍。

德國已經或仍處於領先地位的關鍵工業領域包括:鋼鐵、銅及鋁工業;化工產業;設備和機械製造;汽車產業;光學產業;醫學儀器產業;環保技術產業;國防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增材製造(3D 列印)。

如果沒有大量的工業就業機會,德國無法維持其高收入水平及高水平的教育、環境保護、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因此,增強德國的工業基礎關乎德國的國家利益,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任務,為此德國也需要合適的手段與方法。

挑 戰

德國良好的經濟起點和現狀並不是從天而降的。它因國際競爭和其他國家及企業的強制干預而一再遭受質疑,因此必須一直努力保持和鞏固。

主要發展中國家低工資、低生產成本的優勢在德國強大的工業技術與質量面前顯得相形見絀。然而德國的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這些國家正通過發展技術專長、合資企業或併購歐洲企業等綜合發展方案迅速迎頭趕上並擴展其技能。這導致了原本獨佔鰲頭的德國企業也開始面臨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只有當這些新興國家的工資與社會成本緩慢增長後,這種優勢的轉變才能逐步放緩。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德國就失去了在消費電子行業長期以來的領先地位,而日本、韓國等國家則迎頭趕上。從那時起,這種損失就再無回頭之路。隨後,這引起了連鎖反應,使得歐洲無法在電信技術、計算機和消費電子(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等新領域站穩腳跟。創新型碳纖維材料主要在德國境外生產。

作為工業大國,汽車產業的成功對德國至關重要。然而,這一產業也面臨著尚未成功克服的重大挑戰:越來越高的減排要求、替代性交通工具與電動汽車快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取得重大創新、全新的移動出行理念也可能造成顛覆性的營運模式。

目前,全球聞名的平台經濟互聯網公司幾乎被中國與美國獨攬,而德國與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則被排除在外。這一形勢似乎還沒有發生改變,而德國需要採取行動。

在人工智慧領域,雖然德國的基礎研究仍然強大,然而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實際應用和商業化領域卻明顯落後。目前,德國企業與領先企業的差距仍未縮小,並且似乎在日益擴大:任何一家美國大型平台/軟體/移動硬體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都是德國企業無法企及的。德國必須在人工智慧領域集中企業、科研和政策的力量,消除主要技術的競爭差距,創立自己的數據主權,充分利用新關鍵技術中的經濟潛力。

歐洲有可能無法趕上新生物技術的國際發展,或者如果確實趕上了,也有可能再次掉隊。

新的、在全球獲得成功的大型公司正在幾乎所有的高端創新領域湧現,尤其是數字化和人工智慧領域,其龐大的資金和市場實力超過了德國DAX 指數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德國DAX 指數中包含了30 家主要的德國公司)。德國在創新領域的這一大趨勢中缺席了。在創新領域,成功的德國和歐洲初創公司越來越多地獲得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資助。這種資助從一定規模開始,然後逐漸將這些公司轉變為美國企業,投資的資金越多,轉變的過程就越快,而這些公司也就越成功。

目前,通過其他傳統強勢領域的增長,還可以彌補以上這些領域的損失。例如,德國汽車工業在近幾十年來已大大推進了其領先地位。在高端市場, 全球約80%銷售的汽車來自德國公司。這一進程至少意味著德國的工業的就業人數可以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總而言之,德國目前的就業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然而,創新與數字化帶來的巨大衝擊在德國傳統強勢領域會更加明顯。如果長期無法在上述未來技術中取得成功,傳統強勢領域的長足發展也會面臨直接的風險。只有德國把新的未來領域做大做強,核心工業領域的傳統強勢地位才能得以維持。

一些變化趨勢也正顯現:根據研究可以推測,德國的整體就業數量會增加,但是大量的現有工作將受到這次轉型的影響。然而,鑒於許多變化存在顛覆性,也必須考慮這樣一種風險,即技術發展與生產力提高剝奪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現有工作,但同時新的、創新型的、面向未來的工作機會也可能不會出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

因此,如果德國和歐洲未能在顛覆性技術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就有可能損失巨大的增值空間。如果要長期保持德國工業的未來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必須能夠及時認清和預測全球發展路線。德國最主要的國家競爭對手已經做出行動,並且都在重新定位。具有代表性的示例如下:

美國,技術發展主要由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和通用電氣等大型科技集團推動。它們在人工智慧、數字化、自主駕駛和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發總共投入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奧巴馬政府為這種發展提供了廣泛的支持。而特朗普政府正努力通過「美國優先」政策振興和保護鋼鐵、鋁、汽車工業和農業等傳統工業部門,試圖將此前丟失的份額重新轉回美國。

日本經濟的優勢尤其包括人工智慧、聯網機器和機器人技術以及汽車工業。日本軟銀集團為網路技術(人工智慧、聯網機器和機器人)設立了願景投資基金(Vision Fund),該基金將在十年內增長到1000億美元。

在工業政策方面一個特別成功的國家是中國,在2015 年啟動了「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通過積極的工業政策來加強十個關鍵技術領域,包括信息技術、高端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產業、電動汽車、交通與鐵路、生物製藥和醫療技術。2017 年,中國宣布尋求在2030年之前, 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領先者。2018年7月, 國有集團招商局決定設立1000 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新時代科技基金」, 用於投資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而通過「一帶一路」,中國正試圖確保銷售市場和物流的安全。這一戰略將市場經濟原則與積極主動的國家政策結合起來,到目前為止已證明是最成功的。具有國際地位的公司已經在中國湧現,未來幾年,這些公司可能壟斷整個工業領域的技術,從而導致國際競爭徹底實效。

由此可見,與德國競爭的重要國家也同步甚至是早已認清了未來挑戰,並將其提上政治議程,這對德國與歐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政策在世界許多國家中興起。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國家完全依賴市場力量來管理當前事務。快速擴張戰略日益明顯,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本國的經濟而搶佔市場並迅速壟斷新市場。封閉與保護主義也逐漸抬頭,但它們是否能成功還有待懷疑。

如果德國和歐洲的政策沒有考慮到經濟政策的根本挑戰,最終使這些挑戰無法得到解決,那麼德國和歐洲的企業將孤立無援,陷入極其困難的發展境地。

翻譯:工業4.0 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伊朗已發射「友誼」號衛星
低軌衛星通信系統與5G通信融合的應用設想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