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男人自卑病最可靠的辦法
論性別和愛情
周國平譯尼采
一種男性疾病。——治療男人的自卑病的最可靠辦法是,被一個聰明女人愛上。
愛情的一個要素。——在各種女性的愛中,總有一些母愛顯露出來。
愛情中沒有停頓。——一個喜歡慢節奏的音樂家會越來越慢地演奏同一支曲子。同樣,在愛情中不存在停頓。
女人的理智。——女人的理智表現為非常自製,頭腦始終清醒,善用一切有利條件。她們把它作為她們的基本特徵遺傳給她們的孩子,而父親提供的則是比較幽暗的意志背景。他的影響彷彿決定了新生命將要據以演奏的節奏與和聲;而旋律卻是來自女人。——對善動腦筋的人說的話∶女人擁有理智,男人擁有情感和激情。至於男人事實上運用他們的理智卓有建樹,並不與此矛盾∶他們擁有更深刻強大的原動力;是這種原動力承載他們那原本消極的理智走得這麼遠。常常令女人暗自驚奇的是,男人們竟如此敬慕她們的情感。在選擇配偶時,男人最想要一個深刻的、情感豐富的人,而女人最想要一個聰明、頭腦清醒並且有光彩的人,這就使我們十分清楚地看到,男人是在尋找理想化的男人,女人是在尋找理想化的女人,因此,他們都不是在尋找補充,而是在尋找自己優點的完成。
近視者墮入情網。——有時候,只要一副高度眼鏡就足以治癒熱戀者了;而如果誰具備想像力,能看到二十年後的那張臉蛋和那個身材,他也許就很容易走出愛情了。
愛情。——女人用愛情發動的偶像崇拜,就她們通過所有那些愛情的理想化來提高她們的權力,把自己描繪成在男人眼裡越來越值得追求而言,完完全全是一個精明的發明。然而,由於幾百年來習慣於對愛情的這種誇張評價,便使她們也在自己的網裡轉圈,忘記了那個起源。現在,她們自己比男人更是受迷惑者,因而更為覺醒而痛苦,這覺醒在每個女人的愛情中幾乎是必然會到來的——只要她一般來說有足夠的想像力和理解力,能夠受惑和覺醒。
讓自己被愛。——由於在一對情人中,通常一方是愛者,另一方是被愛者,因而產生了一種信念,似乎在每一愛情中存在著一個愛的常量∶一方從中佔有得愈多,對另一方來說就剩下得愈少。虛榮心使各方都相信女方似乎是必須被愛的一方,這種情況是例外;於是,雙方都想讓自己被愛∶婚姻中形形色色半是滑稽半是荒唐的爭吵大多由此而生。
論婚姻
友誼和婚姻。——摯友非常可能成為佳偶,因為好婚姻是基於交友的才能的。
不同的悲嘆。——一些男人悲嘆他們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數男人悲嘆沒有人想把她從自己那裡拐走。
愛情的結婚。——因愛情而締結的婚姻(所謂愛情的結婚)對於父親是迷誤,對於母親是必要(需要)。
地點的一致與戲劇。——如果夫婦不在一起生活,美滿婚姻就會更常見了。
狀態良好的婚姻。——在婚姻中,每一方都想靠另一方達到一種個人的目的,這樣的婚姻就相當牢固,譬如說女方想靠男方出名,男方想靠女方邀寵。
對一個好婚姻的考驗。——一個婚姻的質量藉此而經受了考驗∶它一度容忍了一個「例外」。
作為漫長交談的婚姻。——在接受一樁婚姻時,應該提出這個問題∶你相信自己和這個女人能夠一直到老都聊得來嗎?婚姻中的其餘一切都是短暫的,而相處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交談。
太近。——倘若我們和一個人太近地一起生活,那麼,結果就會像我們老是用裸手去觸摸一張精緻的銅版畫一樣∶總有一天,我們手中除了一張糟糕的臟紙,不再剩下什麼了。一個人的靈魂也會因為不斷的觸摸終於被磨損的;至少在我們眼中它會終於顯得如此,——我們不再看到它的原初的圖畫和美麗了。——人們始終因為與女人以及朋友的太密切的交往而有所失;有時候,人們還因此失去了他們生命的珍寶。
父母的愚蠢和童年的悲劇
雙親的繼續生存。——雙親在性格和觀點方面的未消解的不和諧音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繼續奏鳴,並造成他的內心痛苦史。
修正自然。——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父親,就應當給自己造出一個來。
母親的好心。——有的母親需要幸福的受尊敬的孩子,有的則需要不幸的:否則她便不能表現出做母親者的好心。
合理的無理。——當一個人的生命和理智成熟時,他會突然感到他的父親無權生他出來。
教以命令。——對於出生在恭謙家庭的孩子,應該通過教育使他們學會命令,正如應該教別樣的孩子們學會服從一樣。
童年的悲劇。——這種情況或許並不少見∶高貴的、有崇高追求的人在童年經受住了他們最艱苦的鬥爭。其方式也許是,他們不得不反抗一個心智低下、忠於假象和謊言的父親,以貫徹他們的信念,或者更有甚者,如同拜倫伯爵那樣,生活在與一個幼稚可笑、喜怒無常的母親的鬥爭之中。如果有過這番經歷,便終生不會忘記,對一個人來說,究竟誰是做過最危險敵人的最偉大者。
父母的愚蠢。——在判斷一個人時,最嚴重的錯誤是由他的父母做出的∶這是一個事實,但是怎麼來解釋它呢?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有了太多的經驗,便不再能把它們概括為一體?我們發現,當旅行者身處異鄉時,只在其停留的最初日子裡,他們才能正確把握一方人民的獨特的普遍特徵;他們愈是熟悉當地人民,就愈不懂得識別後者身上的典型和獨特之處了。他們一旦近觀,他們的眼睛便不再遠眺。因此,既然父母始終站得離孩子不夠遠,他們豈不當然會判斷失誤?——也許還可以作如下完全不同的解釋∶人們慣於對自己周圍最靠近的事物不復深思,而只是接受。父母的這種習慣性的無所用心也許是一個原因,使他們在必須對自己的孩子下判斷的場合不能中的。
長按下方二維碼
添加周國平小助手微信:aizhihuoshu
薦讀
※如果真愛太難,那我祝你有錢
※好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才開始的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