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於吳三桂和史可法,最終二人都負了他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於吳三桂和史可法,最終二人都負了他

1644年四月,李自成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軍聯軍擊敗,慘敗的李自成率軍撤退回北京,匆忙在北京舉行了登基大典之後便率軍撤退回陝西,剛剛建立的大順朝遭遇了嚴重的打擊,而李自成從北京撤退也向剛剛被大順朝佔領的地區軍民們傳遞了一個負面消息——大順已經走下坡路了,再跟著大順朝和李自成似乎已經沒有了前途。

形勢圖

而且,由於消息傳遞不準確,很多人以為吳三桂是借清軍為崇禎皇帝復仇、收復了北京,於是京畿、山東等地的官紳們開始策劃反叛大順朝,一時間四十三個原本已經投降大順朝的州縣又重新恢復了明朝的統治。不過這些州縣都是當地鄉紳自發組織的,和明朝南京朝廷並無直接聯繫,所以這些官紳們急需要一個明朝的宗室藩王來作為恢復明朝的旗幟和號召。但是原本封在山東的魯王、德王和衡王都逃跑了,最終只能找了一個地位很低的明朝宗室。

此人時任香河知縣,名叫朱帥(釒炊)是慶藩宗室,襲爵奉國中尉,按照明朝王位的承襲,皇子封親王,親王的嫡長子為王世子,其他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郡王世子,其他諸子封鎮國將軍,然後以此類推,世代諸子封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和奉國中尉。可見,奉國中尉朱帥(釒炊)已經是明朝宗室中地位很低的了,但是由於宗室無人可用作號召,他只能勉為其難了。

於是,朱帥(釒炊)假稱「濟王」,並發布檄文號召天下兵馬共襄明朝、反抗李自成和清朝,這位「濟王」在檄文中寫道:「不佞派居天裔……統眾專征。聞吾君猶存六尺之孤,況寰宇不止一成之藉。史司馬整旅江南……;吳總戎揚旌塞北,清兵挾漢將齊驅,屢有捷音,多方響應。」其中,史司馬是指南京朝廷兵部尚書史可法,吳總戎則是指已經投降清朝的吳三桂,但是此時山東官民並不知道這些消息。其實,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成了清朝的忠實走狗了,「濟王」寄希望於吳三桂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而檄文中提到的另一位大臣——史可法,雖然是明朝南京朝廷的兵部尚書,但是此時也指望不上了,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吳三桂劇照

史可法雖然是南京兵部尚書,並在南明弘光皇帝即位後擔任內閣大學士、督師江北,但是史可法名義上節制的江北四鎮其實是四個跋扈的軍閥,他們各自率領數萬軍隊,鎮守一方,但是卻並不真心為明朝著想,他們所想的只是保存自己的實力、在亂世之中割據一方,所以史可法驅使不動他們。另外一方面,史可法自身也缺乏進取山東等地的信心和戰略,當時史可法和很多弘光朝大臣的戰略方針是「聯虜平寇」,即聯合清朝共同消滅李自成,史可法等人為了不刺激已經佔領北京和京畿的清朝,對山東的軍民起義不做呼應,也根本沒有派兵前去聯絡。

史可法

而此時,清朝則派出大臣前去招撫山東,並且派出大軍作為招撫的後盾,朱帥(釒炊)和山東官紳「仍欲據命」,不願意歸順清朝,但是寡不敵眾,而且又得不到南明弘光朝廷的支持,所以「濟王」只得解散部眾,歸降了清朝。

參考文獻:《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萬曆皇子為躲張獻忠而逃亡,卻被選為繼承人,還沒登基就被人搶了
南明弘光朝黨爭:史可法等東林黨人遭排擠,黨魁錢謙益卻官升一級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