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遠征軍並不是美械,穿草鞋沒鋼盔,攻克比折缽山高十倍的松山

中國遠征軍並不是美械,穿草鞋沒鋼盔,攻克比折缽山高十倍的松山

在近些年鋪天蓋地的抗戰劇中的,國軍形象一般都是齊裝滿員,配備各種山野炮、機槍和裝滿糧食的大卡車和頭戴鋼盔吃著米飯紅燒肉的士兵,還有身穿呢子子軍服坐著吉普車的軍官,那叫一個精神抖擻。軍官家庭大多都是丫鬟成群的大財主家的公子,校尉軍官們都能在舞廳里喝著洋酒,開著小汽車滿街閑逛過著愜意小資的生活。其實,抗戰時代的廣東省政府也只有省長大人有一部車而已,就更別提多如螞蟻的校尉級軍官了。電視劇里的國軍各個是筆挺的軍裝,鋥亮的皮鞋,而歷史中的國軍形象卻與乞丐相差不多。

同樣是在電視劇里,日軍的通常形象就是幾百扛著步槍,擲彈筒的大頭兵,跟著幾個騎著高頭大馬的軍官一路小跑,那身汗啊!那副不堪的摸樣啊!真是讓人有點不知所措。抗戰時期中國只是人口大國,日本才是工業強國。中國從人口和面積對比日本來說是大國,但如果對比工業實力,那日本才是大國。經過常年戰亂,1939年中國內地的鋼鐵年產量只有1200噸,經過不斷努力到1944年也只達到1萬噸。在近現代戰爭中,鋼鐵產量1萬噸PK幾百萬噸,對戰爭過程造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4億國民對1億國民的影響。西方對當時的中國戰時經濟是描述是除了幾座有著微暗照明的城市和幾百個政府經營的小型工廠,中國乃是一片幽暗,這是一個全然未工業化的地區。中國工業水平很差,國家財政收入更是有限,以一個處於中世紀水平的農業國家所能夠集中的資源,是無法支撐起幾百萬近代軍隊進行全面戰爭的。

大刀是一種精神象徵,並不是一種好用的武器,國軍在抗戰當中頻繁使用大刀的原因是實在湊不夠足夠數量的刺刀,是不得已的做法。實戰中日軍1個聯隊即可對抗中國1個軍級部隊實際戰鬥中,日軍1個步兵聯隊往往就可以對抗國軍的1個軍,這和不勇敢和怕死沒有關係。按標準日軍1個正規野戰步兵聯隊擁有3980人、4門75毫米山炮、6門70毫米步兵炮、12門迫擊炮、4-12門自動炮/狙擊炮/速射炮、60挺重機槍、125挺輕機槍、153個50毫米擲彈筒和2190隻步槍。而中國軍隊軍一級的裝備極為低劣,即便是中央軍精銳也不神氣,比如74軍葉方華參謀回憶,在38年武漢會戰時的第74軍的51師裝備就很爛,除了少數的河南製造中正式步槍以外,其他都是漢陽廠製造的笨重的老套筒。機槍也不多,一個團只有兩三挺重機槍,一個師只3門很老的克虜伯山炮。另外,雙方除了武器上的差距,訓練、通訊、指揮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距。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在1938年入侵關內的數十萬日軍,配備有上千輛坦克裝甲車輛。如果日軍出動師團級部隊,那麼師團直屬炮兵和軍屬野戰重炮聯隊將會被投入到戰場。那麼中國軍隊就更無法抵擋了。

所以國軍的徐永昌將軍計算,在戰場防禦日軍40個師團,國軍需要320個師投入作戰,比例是1:8。但是前提是在山地進行防禦戰,一到平原就是防禦戰也無法支持。虛弱的國力導致遠征軍缺乏異域獨立作戰能力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的裝備也是慘不忍睹。第5軍是當仁不讓的精銳,因為是蘇械裝備,相對較好些,但是第5軍配備的蘇制T-26型坦克,由於缺乏汽油,基本上並沒有被投入到戰場上。中國遠征軍既無輜重部隊,也無衛生部隊,原因是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非常缺乏汽車,比如遠征軍第66軍只不過擁有3輛卡車,連拉軍部的器材都不夠,根本就無法運載彈藥糧食被服帳篷等物品。也不是國家不給配備汽車,抗戰時期,全國範圍內載貨用卡車也只有5000輛。中國軍隊又缺乏騾馬,首先是買不起,其次是養不起。最重要的運輸方式就是人背。

糧食吃完了,就地花錢買來糧食,埋鍋造飯,而且國軍伙食基本上不提供副食,只有鹽水湯和糙米飯。天色黑了,就就地休息,根本就談不上後勤補給。

所以當初日軍就估算,中國遠征軍的作戰範圍不會出仁安羌以南的,應為補給跟不上。漫長的防線,薄弱的火力,幾近於無的補給能力,都決定了中國遠征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守勢。但是,由於英軍不堪一戰,導致防線出現若干漏洞,遠征軍腹背受敵。為了加強速度和突破能力,日軍還給第56師團撥發250輛汽車和坦克重炮,使其快速部隊得以快速穿插迂迴至中國遠征軍側後。

中國遠征軍是一支草鞋軍團。有誰知道,在紅軍穿著草鞋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其實在後面一路尾隨追擊的國軍也是穿草鞋的。第二次印緬大反攻時,從雲南出發的中國遠征軍第11和第20集團軍的士兵們也同樣是草鞋兵,正是這些草鞋兵攻克了比硫磺島上著名的折缽山高10倍的日軍松山要塞。在荊棘滿地的戰場上,在凜冽的凄風冷雨中,草鞋僅僅是聊勝於無。第二次印緬大反攻從雲南出發的中國遠征軍也同樣是草鞋兵。

圖為美軍向國軍第5軍第200師作為中國的精銳部隊分髮膠鞋,在這裡膠鞋是一種榮譽和戰鬥力的象徵。中國遠征軍第2次遠征緬甸時的生活水準非常低下。美國對於中國遠征軍的配發標準是只配發武器,不配發被服。遠征軍基本裝束就是打草鞋,穿土布舊軍裝。那些頭戴M-1式鋼盔,圍著軍用圍巾、穿著美式軍服的遠征軍士兵,只活在電視劇里。在1944年10月龍陵會戰期間,作為中國最精銳部隊的第5軍投入戰場時,為了向盟軍顯示中國的形象,國民政府才給第5軍特別配發了膠鞋。不僅是鞋子的問題,抗戰時期國軍的軍裝也是三年一發。

在國軍即將去攻擊已經被日軍打造成為堅固的要塞——有極邊第一城之稱的騰衝時,面對上萬名只有布軍帽的中國士兵,美軍聯絡組摘下了自己的鋼盔,為將發起第一波衝鋒的中國士兵戴上。雖然只有幾十頂,但卻足以溫暖士兵們年輕的心。圖為1944年9月4日,在中國遠征軍第53軍即將向騰衝日軍發起衝鋒前,美軍聯絡組把自己的鋼盔送給中國士兵。這些鋼盔將優先配備給作先鋒的士兵。

遠征軍如同國內的大部分部隊一樣,缺乏汽車和騾馬等運輸工具,可以依靠的只有扁擔和背包,伙食供應依舊是士兵自己在一條米口袋裡裝上大米或者乾糧。遠征軍第53軍第2次遠征緬甸翻越緬甸雨季的高黎貢雪山時,沒幾天就吃完了隨身攜帶的口糧。高黎貢山的溫度只有攝氏七八度,寒風刺骨,時有陣雨雷電,部隊就穿著雨衣吃野菜竹根充饑,翻越濕滑的懸崖絕壁,穿越300里山路崎嶇的無人區,反攻騰衝。遠征軍第103師在戰後總結里也提到,國軍攻擊部隊沒有鋼盔,因而在衝擊日軍陣地的時候,面對炮彈、手榴彈、擲彈彈片和飛濺的石子,頭部負傷的士兵非常多。

攻擊部隊沒有軍靴,穿著草鞋,遇到日軍鋪設的低鐵絲網、竹籤以及其他障礙,都不容易通過。行動一旦停頓,衝鋒速度延緩,又極易遭到日軍機槍火力網的打擊。雖然美援數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但是對於提高中國軍隊戰鬥力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第二次滇緬戰役中的中國遠征軍不是美械部隊,從裝備來說,中國遠征軍的這個美械師和美軍的師完全是兩個概念。

中國遠征軍的美械師是阿爾法編製,按賬面編製,一個軍直屬12門105毫米榴彈炮,一個師直屬12門75毫米山炮,4門37毫米戰防炮。真正的美國步兵師1個師就有72門105毫米,155毫米榴彈炮。這2種美械師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10個中國美械師的炮力也趕不上美軍1個師的炮力。中國遠征軍名為全美械部隊,運輸力量主要還是要靠騾馬和人力搬運,落後的後勤方式,難以發揮美械火力優勢。

遠征軍美械師全是栓動步槍,美國師都是M1半自動步槍,而且美國師還有大量汽車、坦克、裝甲車和通訊裝備。兩者在火力、運輸、補給等方面相差不止兩三個檔次。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時,表面上是美械部隊,但實際上完全達不到賬面上的裝備水平。原因是,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武器。從1942年到1944年9月,美國運到雲南交給中國遠征軍的武器數量是:衝鋒槍2724支,步槍20000支,機關槍663支,迫擊炮284門,火箭筒524具,山炮302門。而中國遠征軍則有18個師之眾。國軍中美械化最完備的新1軍和新6軍主要也是依靠騾馬運輸和美軍相比差距非常大,二戰美軍除了山地部隊等少數部隊,基本上沒有使用騾馬作為運輸方式的,美軍運輸基本上全部都是使用汽車裝甲車。

一般人們認為駝峰航線運輸的物資都是給中國軍隊的各種武器,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正如何

應欽所說,多數空運到中國的軍火,都是提供給駐華美國航空兵的,交給中國的只有其中的2%。這還要包括駐印軍和遠征軍的裝備在內,能交給國內四百萬萬國軍的只有區區1706支衝鋒槍,1000支步槍,96門山炮和351挺機關槍。更有大量運送到印度的指定援助中國的物資被美軍交給英國。抗戰時期,美國原本計劃援助中國60個師的裝備,但是有21個師的武器都被英國挪用,只有39個師的武器最終在19446年才全部交付給國軍。

20多萬中國遠征軍,實際上只是有了一個美械部隊的頭銜。一般人們都從美國援助中國遠征軍這件事上感覺遠征軍就是全美械裝備,但其實中國遠征軍是配備了很多美式裝備,比如山炮、火焰噴射器、戰防槍和火箭筒等武器。正如上文所說,數量之少,遠不足以配備一支擁有18個師的大軍。所以第二次入緬時遠征軍裝備的武器還是以非美式武器為主,比如松山戰役,國軍投入的炮兵既有美國剛剛援助的75毫米山炮,也有戰前從瑞典和德國訂購的山炮榴彈炮,還有38年引進的蘇聯野戰炮和115毫米榴彈炮。步兵們也還大量配備著麥德森、捷克式機槍和中正式步槍。美軍步兵師使用的是M-1半自動步槍,而國軍美械師一隻M-1型半自動步槍都沒有,全部都是一戰時期的M-1903和M-1917式步槍。

遠征軍取得不亞於沖繩戰役的戰績中國遠征軍第二次遠征緬甸,20萬遠征軍殲滅性打擊了日軍精銳的第18和第56師團,要知道40萬美軍海陸空軍在沖繩島也只是殲滅了日軍第24和第62師團(62師團不屬於野戰師團,只是在華北蹲炮樓的治安師團),外加一堆基本上沒有武器的後勤基地部隊。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也得不到諸如戰列艦直接近距離使用一發就有幾百公斤的重型穿甲彈和高爆彈炮擊日軍地堡、幾百上千輛坦克裝甲車掩護衝擊等等這樣的待遇。

國軍第71軍新28師擔任參謀的盛兆說,第2次遠征國軍第20集團軍,每天都要消耗幾百發炮彈,甚至是幾千發炮彈。打一個山頭總司令或者軍長直接就下令打1000發。這些都讓他感到十分奢侈,因為抗戰中這種事情從沒都沒有過。其實這麼點炮彈根本不算什麼,要知道美軍打沖繩3個月就消耗470萬發炮彈。105MM榴彈在美軍是一種步兵師屬火炮,一般一個步兵師有50多門這樣的火炮。而這種榴彈炮在中國遠征軍則是軍級火炮,1個軍只有8-12門。在這場歷時8年的持久戰中,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一場現代化戰爭,要求的是數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大軍,有大量有現代軍事知識的年輕軍官,有充足的諸如罐頭、軍靴、坦克、重炮這樣的工業化產品。這就需要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有效的科層式管理、嚴密的社會組織和高效的金融機構。這些在當時的中國都是不存在的。中國當時被日本全面封鎖,汽油、鐵礦、化學產品、藥品……凡是你能想到的什麼都缺。哪怕僅僅是要製造一發子彈,也是包括了採礦、冶金、化學、交通、倉儲等各種工業行業支持的。中國得以對抗日本的,只有精神,一種幾千年來通過不斷的教化、灌輸,融入血液中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抗戰時期的中國,一個月只能生產1500萬發子彈,如果按300萬野戰部隊計算,平均1個士兵只有5發子彈。從西方軍人的觀念來說,這在物質上根本無法進行防禦,就更別提進攻了。一位中國遠征軍的號手遠征軍第11集團軍美軍顧問吳德上校曾說,中國軍隊耐受困苦的精神是世界少有的。有這樣堅持鬥爭的頑強意志,忍受惡劣氣候和給養匱乏的痛苦,主要是他們認識到所參與的戰爭是反侵略的戰爭。

中國抗戰沒有太多輝煌的勝利,雖然中國軍隊在大部分戰役中都損失慘重,但是頑強的民族精神支撐著他們就像一個不屈的拳手,不斷被擊倒,又不斷爬起來。我雖然無法直接打敗你,但是我不認輸,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纏死你。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當年國家積貧積弱,抗日勝利實屬不易,向抗日將士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絡西 的精彩文章:

趕超的藝術,美蘇戰鬥機發展思路的對比,誰更勝一籌?
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實力差距

TAG: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