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方官請求撥款梳理河道,領導說沒錢,15年後不得不照他說的做

地方官請求撥款梳理河道,領導說沒錢,15年後不得不照他說的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成語:曲突徙薪。語出自《漢書·霍光傳》,意思就是把煙囪改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做到防患於未然。

遺憾的是,統治者的心中和民眾的眼裡,往往只有掂著水桶救火者焦頭爛額的英勇,很少聽說建議「曲突徙薪」的被嘉獎,不信給你說個故事。

雖然黃河孕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但也經常泛濫成災,給人民帶來災難。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其中有一次發生在漢成帝的時候,時任清河郡都尉的馮逡上奏稱,黃河下游清河段的堤岸多是砂質土壤,容易崩塌。

過去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災害,那是因為支流屯氏河比較通暢通暢。現在屯氏河已經被淤塞,主河道承受的壓力過大。

雖然已經加高了堤防,但河水還是無法正常排泄。如果連下十多天大雨,黃河水必定會漫過大堤,導致黃河決口。

因為屯氏河剛剛淤塞,疏通起來還不太困難,希望朝廷支援一部分人力物力,重新疏通屯氏河,以便輔助黃河度汛。

如果不事先採取措施,一旦汛期到來,黃河決口,北岸決堤會淹四五個郡,南岸決堤會淹十多個郡,到那個時候再想辦法可就來不及了!

漢成帝一聽,這還得了,趕緊把這件事交給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處理,二人奏請派博士許商前往察看。

許商調查回來後,向朝廷彙報了工程預算,匡衡等人聽後,向漢成帝建議:「工程量太大,眼下財政沒錢,先放放再說吧。」

這一放就是三年。公元前29年,大雨一連下了十來天,黃河果然在館陶縣和東郡金堤兩處決口。

洪水淹沒了平原、千乘、濟南等四郡三十二縣的十五萬土地,毀壞房屋四萬多所,十多萬人流離失所,人畜傷亡慘重

原御史大夫張譚因舉薦人才弄虛作假,已經被免職了。新任御史大夫尹忠因救災不力,被漢成帝斥責為不盡心職守,萬分惶恐,自殺了。

公元前28年春,杜欽向丞相王鳳舉薦了水利專家王延世,王鳳任命他為河堤使者,讓他負責堵塞黃河決口。

受命於危難之間的王延世,吸取了前任御史的教訓和川人的治水經驗,親臨現場勘察,找出癥結,毅然決定在館陶、金堤壘石塞流。

他叫人準備了許多四丈多長、九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攔腰抱住的大竹籠,在裡面填滿碎石,然後用船把大竹籠運到決口處,一起拋下。

經過三十六天的奮戰,黃河決口終於被堵住了。漢成帝聞訊大喜,任命王延世為光祿大夫,官秩中二千石,賜關內侯爵位,賞一百斤黃金。

公元前24年,黃河又在平原決口,漢成帝再派王延世等人治理黃河決口。王延世用了半年時間又修復河堤,皇上又賞賜王延世一百斤黃金。

但是,公元前17年,黃河再次在渤海,清河,信都三郡泛濫成災,因王鳳已死,朝廷這次派許商與丞相史孫禁謀劃治河方略。

孫禁認為應在黃河下游再開一條河泄洪,而許商認為,九河故地,地勢低洼,再開一條河的話容易引起下遊河水泛濫。

最終,許商決定疏通夾馬河,因為屯氏河已經被於平,疏通起來工程量太大。事成之後,大家都很感激許商,於是將夾馬河改名為滳河。

此時距離清河郡都尉馮逡向朝廷上書請求疏通屯氏河,已經整整過去15年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外國大軍圍攻西域都護府,陳湯為何勸皇上不要派兵增援
陳湯揚國威於萬里之外,為何回國卻被隔離審查,多虧他幫著說了句好話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