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空心時代」如何讓孩子不要成為「空心兒」?

「空心時代」如何讓孩子不要成為「空心兒」?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總督導徐凱文在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徐博士講了幾個來訪者的故事,他們都是在高考的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學習優秀的學生。然而他們都有了「空心病」,他們感覺到,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真正的活過。他們的人生似乎只有學習好,工作好。但卻並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

一. 空心病是什麼?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藥物無效,所有藥物都無效。

「空心病」,也叫作「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得了這種病的人會有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這種孤獨感來自於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所有的聯繫都變得非常虛幻。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空心時代」如何讓孩子不要成為「空心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徐凱文認為,「空心病」的產生,功利性的應試教育難辭其咎。那種以考試成績作為一個學生惟一評價標準的教育體制,傳達著這樣一種價值觀:我只要能夠達到好的分數,我就可以放棄一切、拋棄一切、忽視一切、踐踏一切。而父母也成了這種教育體制的幫凶,很多家庭把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當作終極目標。過去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和成就,這些成就似乎是一種癮,一種毒品。他們似乎很多時間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一旦考上了像北京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他們之前樹立的人生目標都不存在了,沒有了能證明他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的分數,他們似乎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內心變得空蕩蕩的,就有了強烈的無意義感。

總之,「空心病」的核心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二. 空心病產生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孩子從小到大一直處於學習之中,許多現實事務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而我們的學校也沒有提供給孩子處理事務的可能性,除了學習和補課沒有其他活動。沒有和世界的鏈接,沒有更多的戶外活動,沒有足夠的朋友,沒有情感的鏈接。缺少情感的鏈接和滋養,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情感依託。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說「關係便是一切,一切都是為了關係」。但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學習,沒有關係。再看看大多數的家長,作為父母,我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哪裡,我們是否有給過孩子真正的愛和陪伴?我們和孩子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是今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他交了什麼朋友?他參加了什麼活動?還是僅僅是,學習怎麼樣了?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多少分?

徐博士說,之所以「空心病」是時代的「空心病」,並不僅僅是孩子的空心了,也是整個社會的空心了,因為現今的中國社會越來越焦慮了,而我們的教育更是焦慮到只有功利,精緻利己。在很多的家庭裡面,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隔離的。很多的父母沒有辦法,也沒有學會和自己的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情感。所以,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唯一的話題就是,只和孩子談學習。很多的父母,總是在和孩子強調,你必需表現的優秀,你必需成績好,只有這樣,我們才愛你。不優秀,不配活,這會極大的傷害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鏈接。同時,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注入了功利主義。

總之,父母的情感隔離才是孩子空心病的深層次原因。

三. 「空心時代」如何讓孩子不要成為「空心兒」?

首先父母要努力營造一種狀態,即讓孩子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自我。在這種狀態中,孩子會自己探尋「我是誰」、「我想要什麼」的答案,一旦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就不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迷失自己。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很少有父母能抵抗住高考的壓力,讓孩子自由探索。在無法改變當前整個教育系統的情況下,徐凱文博士建議父母們至少可以從保護自己的孩子做起。比如,不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和評價孩子的惟一標準;不要因孩子成績不夠好就貶低和否定他;接納孩子的一切,努力幫助他感受真善美等。

其次,父母要知道,孩子在家庭情感的滋養中才能更好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有很多情感的鏈接和體驗,切勿和孩子在生活中,只有關於學習的交流。在嚴峻的中考、高考壓力下,也許父母無法扭轉季節,但可以為自己的孩子營造局部春天。

最後,多擁抱你的孩子,讓他們能夠體驗到擁抱真實的世界的感受。

總之,父母要從小給足孩子積極心理營養,孩子才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經典理論
四類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性格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