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寶寶這樣坐了,脊椎變形哭都來不及
很多催乳師、月嫂、寶媽都關注了
時常在朋友圈看到大家曬娃的各種姿勢,許是職業病,每每看到這些照片,我都忍不住想要提醒一下:這樣坐,對孩子可沒有好處,有些姿勢甚至對孩子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很多長輩都表示,這屆孩子越來越精,從前新生的寶寶一躺就是百天,現在的孩子,一出了滿月,就迫不及待的要看世界了。不肯乖乖躺著,也不滿足於打橫抱,偏偏想要半偎坐在大人身上。
但3個月之前一定要避免這種抱坐:
新生寶寶的脖子和腰腹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這些姿勢容易讓寶寶上身前傾,低頭含胸,頭的重量會牽拉脆弱的頸部,整個上身的力量全都落在脊柱上而沒有任何支撐。加上3個月前的寶寶脊椎非常脆弱,長時間施壓很容易出現脊椎損傷。
如果想要抱坐,推薦這種姿勢——朝前抱坐。
要點:要確定寶寶的背部以及頭部的重量都是靠在你身上才可以。
讓寶寶的背部"躺"在你的胸上,這樣他的頭、頸可以獲得支撐;
一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隻手挽住他的胸部;
時時注意孩子頭部的支撐情況;
如果你準備坐下來,那麼寶寶可以放在你的大腿上,托住臀部的手也可以放鬆一會兒哦。
一旦寶寶頭部穩定之後,媽媽們就可以適當「抱坐」了。「抱坐」等於將寶寶的上半身抬高,使得整個後背以及頸部、頭部都能得到支撐,這樣寶寶既不會太累,又能滿足「想坐」的慾望。
6個月前警惕各類工具導致不良坐姿:
6個月之前的寶寶,髖關節發育不完善,如果坐姿不對,很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是球窩關節,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最合適的姿勢是允許球在球窩內自由轉動。
但是,如果髖部過早的被迫進入伸展位置(上圖所示),那就容易造成兩種問題:
一種由於壓迫致使球形窩的邊緣永久變形,也就是常說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另一種直接從球形窩滑出,也就是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脫位的風險在頭6個月是最大的,6個月之後,寶寶的髖關節更發達,韌帶更強,就不易發展成髖關節發育異常。
而最健康的位置應該是如上圖所示,使臀部自然地分開或分散到兩側,讓大腿有支撐,讓臀部和膝蓋自然彎曲,也就是青蛙位、騎士位。
所以平時不管是抱坐、用背巾、坐安全座椅,還是選擇嬰兒背帶,都應該選擇可以騎士位姿勢的,以便髖關節的正常發育。
(下面幾幅,左側姿勢是不提倡的,右側的是更科學的)
4-8個月警惕過早坐:
大部分的寶寶在6個月左右會坐,但是很多家長迫不及待要幫寶寶一把。於是下面這種畫面就很常見:
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過早坐的寶寶整個脊椎是呈C型彎曲的,他們的肌肉缺乏相應支撐起來的力量。
有的寶寶甚至會往前栽,這不僅很危險,還容易給寶寶造成驚嚇,對「坐」產生陰影。還有些大人一到6個月急於給寶寶添加輔食,也會把娃「擺成」坐姿餵食。
但其實,添加輔食比月份更重要的是寶寶的能力,能力不達標,過早餵食,坐姿不當反而會影響口腔發育。寶寶的姿勢控制和大肌肉運動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吃飯時獨立活動的能力。
無論坐在哪裡,孩子們都需要在進食時保持直立和穩定的姿勢控制,這不僅是為了控制口腔運動技能,也是為了防止窒息。
比較推薦的幾種坐姿:
盤腿坐姿
V型坐姿
並腿坐姿
交替側坐
寶寶的坐功熟練之後,建議多種姿勢輪流變化,因為不同的坐姿鍛煉的肌肉群側重是不一樣的。
@舍長有話說:歡迎轉載分享留言
打開後台菜單免費諮詢,搜索更多催奶哺乳知識。
TAG:催乳師喵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