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不忘說法的大禪師,以一首偈子征服了大眾
元宵節不忘說法的大禪師,以一首偈子征服了大眾
皆仁法師
光陰飛逝,如白駒過隙。春節剛過,轉眼就到元宵了。
說到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各地的燈會和各種的熱鬧,對於出家人來說,生命是以每一呼吸為計數的,節日什麼的只是順應世情罷了。
雖然不會像朱自清一樣幽怨地說:「熱鬧都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也不會像辛棄疾一樣,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面對皎皎朗月,雖然不會像李太白一樣,把盞高聲問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更不會像張若虛一樣在江邊思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也會如寒山子一般,對明月吟誦道:「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更會像黃龍慧南禪師一般感慨:「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難向今人說?」
對於出家人來說,一切時,都是修行時,所以,就算是元宵節這種萬眾同樂的日子,也是修行之時,並無例外。
有一位禪師,在某一年元宵節上堂說法時,說了一首偈子:「心如皎月連天照,性似寒潭徹底清。無價夜光人不識,夢中虛度幾千春。」
當親們沉浸在詩歌的優美中的時候,可不要忘記細細體察禪師的切切悲心啊。
那麼,這位禪師是誰呢?
他就是懶庵鼎需禪師。
禪師出家的因緣也是比較特別的。
他少年有才,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而且在儒林之內廣有名聲。
直到二十五歲那年的某一天,他拿到了一部《佛遺教經》。
他漫不經心地拿起經書,才看了幾行,心中就掀起了驚濤駭浪,脫口而出地說了一句話:「幾為儒冠誤!」立馬就想要出家去。
一般來說,如果是過去生中曾經習學佛法,那這一生接觸佛法,就會有一種別樣親切地感覺。而他的反應如此激烈,那是因為看見了經書,就猛然想起了過去生的種種,才發現自己走錯了路,所以脫口而出說自己差點被耽誤了。
他母親見自己的寶貝兒子要出家,自然是千不情,萬不願,更何況他的親事已經提上日程,於是他母親百般勸說,希望他可以打消出家的念頭。
但是,他態度極為堅決,說出了令人動容的一番話。
他說了什麼話呢?
他說:「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翠竹黃華,此去永為道伴。」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他表明心跡的一句話,意思是:世間的那些如灼灼桃花、嫣紅之杏的美貌女子,就讓她們隨春風而去,各順其因緣吧;對我來說,青青翠竹,鬱郁黃花,無處不在的法身,那般若智慧的大海,才是我今生向道的伴侶。
翻譯成現在的說法就是:「老媽,那些姑娘們有自己各自的姻緣,這家,我是出定了!」
(皆仁註:「青青翠竹」這個梗,據《景德傳燈錄》中記載,出自大珠慧海禪師口中,原句是:「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於是,家裡人犟不過他,只好隨他的心意,讓他出家了。
他在保壽禪師門下剃度,隨禪師修學了十年,才回到家鄉的一個山谷中結庵隱居。
後來,佛心禪師請他出山擔任寺中的首座。
在紹興初年,他遇見了大慧禪師,在禪師座下才得大徹大悟。從此,他在叢林之中名聲大振,曾經受請到延福寺等地任住持。
而前面所舉的那首偈子,就是他在元宵節上堂說法時所作。
對於修行者來說,全年無休,一切時,都是修行的好時候。
祝大家元宵節吉祥。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