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村:話說秦嶺
在漢水上游,眾多的山巒庇護著河流兩岸舒緩的原野,使它成為一條綠色鮮朗的河谷走廊,這是漢中盆地。在這個長200多公里、寬不足100公里的河谷盆地的北部邊沿,地勢緩緩抬升,秦嶺高大逶迤,從東到西綿延1000多公里,成為視野中一道優美的弧線。
自古至今,秦嶺突兀橫亘,是一道難以越過的天塹,成為我國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人們對於翻越秦嶺有著追求夢想般的執著,這種執著一點兒也不亞於人類之于飛翔的夢想。中原人要到達秦嶺以南的漢水流域、大巴山地區和四川盆地,必須翻越這座巍峨的高山。關於秦嶺,喜愛漫遊的古代大詩人們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翻越一座秦嶺,等於抵達了高不可及的天空。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座夢幻般的大山,阻隔了人們回故鄉的路。
大自然的偉力造就了秦嶺,在數億年的地球地理變遷中,它慢慢隆起,成為橫亘在大地上的一道脊樑。從四億多年前的陸地抬升,三億多年前的加里東運動,兩億多年前的海西運動,到一億多年前的印支運動,秦嶺逐漸脫離大海,度過漫長的成長期,成就了它雄偉的身姿。在最近的一億年中,這大片的山地處在運動之中,被剝蝕、被拉動。在它的北部,地殼被侵蝕、剝離,下陷後形成了廣闊的平原。在它的南部,大地分裂,在秦嶺、巴山之間,形成了緩緩跌落的坡度,發源於南坡的眾多河流,清澈流淌,匯入漢江,形成了小塊兒的河谷盆地。巴山山區成為過渡,巴山以南大地沉陷,形成了肥沃的四川盆地。
秦嶺以北沉積了厚厚的黃土,這裡成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渭河兩岸,渾厚的黃土地上生長著金黃的麥子,也掩埋了無數的王朝,留下了宮殿、廟宇、陵墓和廢墟。
秦嶺以南流淌著清澈的漢江,它匯聚了秦巴山間的河流,生長了稻麥,將清澈的水源送入長江,成為長江最重要的支流。
橫亘在大地中央的這道脊樑,註定成為我們視野中不可忽略的一道風景:它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它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分界線,它是我國長江和黃河兩大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秦嶺不是一座山,它是一組山的群雕。
它西起甘肅、青海兩省邊境,東到河南省中部,由西到東,山嶺逶迤連綿,在一千多公里的中原大地上,隆起成為一道俊朗而優美的弧線。它就像一組巨大的屏風,峽谷和河流構成了它的褶皺,河流像是彩帶,舞出一個個袖珍的山間盆地。這片蒼莽廣袤的山群,彷彿是一首音韻和諧的詩歌,是造化天工描摹大秦嶺的清音和絕響。
這是一座夢幻般的山脈。
當你攀上一座高山,它可能是秦嶺眾多山嶺之一,站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嶺上,放眼望出去,就像看到一座巨型的沙盤,舉目皆是山。在秋日燦爛的陽光下,群山光暗分明,耳邊呼嘯作響的風聲與沉默的群山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在傾聽中變得沉默而莊嚴。
那些望不到邊際的山嶺,讓人感覺到秦嶺的寬闊博大和氣勢恢宏。頭頂純凈的藍色天空,使人的心境超越了塵俗;山邊翱翔的蒼鷹,在天空歡樂地長嘯,提醒你此刻離潔凈的天空更近;還有那蒼莽的群山背負的林莽,賦予了空氣更多的清新和濕潤,也會使你的呼吸變得有如夢幻般的純凈。
這是山的誘惑。彷彿一種神秘的力量,穿越了群山,直接抵達你的心靈。
登高望遠,不僅僅是一種儀式,它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高山的崇敬,對於天空的夢幻,對於攀越和飛翔的詩意想像。
秦嶺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兵災戰亂,移民開墾。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秦嶺北坡尚有較為豐富的森林。儘管秦嶺巴山地區的森林破壞較晚,但由於臨近咸陽、長安等古代都城,秦嶺成為這些都城的主要建築用材和薪柴的供給地。在明清兩代,大量南方災民、戰亂移民移居秦嶺巴山地區,秦嶺深山的植被也受到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後,秦嶺作為我國重要的林區,建立了一批森工企業和採伐基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利用,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末,秦嶺林區邊緣縮小了近50公里。作為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秦嶺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區域之一。但是由於森林破壞、林地縮小,秦嶺中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面積大量縮減,嚴重破碎化。
2006年10月,我去秦嶺南坡的洋縣長青自然保護區採訪。
這裡曾經是著名的採伐基地,大量的林業工人曾經在這裡修築起林區公路,刀斧聲聲,帶鋸刺耳,倒塌聲慟,森林震顫……我們走進林區,爬上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嶺,看到的是大片低矮的次生林,引進的日本落葉松長勢茂盛,覆蓋著荒涼的林區,在視野中呈現一片金黃。這種植物的引進,現在來看是一種錯誤,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競爭力如此強大,使得一些弱小的植物沒有了立足之地,低矮的高山竹木和生長緩慢的高山植物都被它趕出了領地。20世紀80年代,著名的北大教授潘文石曾經在這裡觀察研究大熊貓10多年。但是由於植被的破壞、竹林的縮小,現在長青林區的大熊貓已經為數不多了。著名的熊貓專家雍嚴格告訴我,造成大熊貓重要生活來源縮減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種引進的物種——日本落葉松。但是滿目瘡痍的山林需要恢復,人們試圖用一種速生的物種來迅速恢復綠色的山嶺。渴望大樹快長,這種急切的心情,使人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內部機制,日本落葉松是速長的、競爭力極強的物種,它的侵入卻欺凌了弱小的植物,比如大熊貓的重要食物——竹子。走在長青林區,沿途都有當年潘文石教授和助手跟蹤研究大熊貓的觀察點,現在被修建成一個個觀察所,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這裡一睹大熊貓的身影已經很難了。當年,潘文石教授就是在這些地方,與熊貓對視。現在,喜愛生態旅遊的遊客在這些地方只能望著這些水泥建築物,用想像來填補視野了。
長達一年多,我在秦嶺南坡的山區走訪。走在山間,眾多的山嶺讓我目不暇接。那些高大的山嶺讓人仰視,那些翠綠的植物讓人心靈純凈,而山間流淌的清澈河流,彷彿使我的目光更清晰了。在秦嶺南坡的眾多山間河谷中、緩緩下降的坡地上,村莊顯得隱秘而又閑適。人們為了與外面的世界接觸,修起來條條公路,飄帶似的公路蜿蜒在山間。這些穿越山嶺的道路,把觀光的人帶來,把來自繁華世界的信息傳來,也驚擾了寧靜的大山,驚動著生活在那些隱秘角落的動物。它們是小心翼翼的,對於它們數萬年乃至更長久的遺傳記憶來說,尚未積累與人類打交道的經驗。所以,躲避成為它們唯一的方式。秦嶺地區動物區系中的旗艦物種是大熊貓,秦嶺亞種是中國大熊貓重要的分支。這種古老的孑遺動物,天性謹慎,生活孤獨而又閑適,它們的生命中除了吃和睡,就是躲避。每當想起這種令人憐惜的動物,我就不由自主地做仰望的姿態,向秦嶺致敬!這座高挺的脊樑,庇護著這些存活得異常艱辛的生物,也成為我們視野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它是珍稀生物的避難所,也是野性的天堂。這片翠綠的山嶺成為一座清潔的家園。
秦嶺是中國一條帶有多重特殊意義的分界線,山脈南北兩側的地理、人文景觀差異明顯。《秦嶺南坡考察手記》作者丁小村集中在秦嶺南坡陝西段一帶走訪,對區域內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進行考察,記錄了沿途迤邐的自然風光,對某些惡化的生態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也介紹了山村的變遷和山民的民俗活動,字裡行間體現出作者對秦嶺的熱愛與敬畏。
作者簡介
丁小村,本名丁德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漢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97年開始小說創作,先後在《清明》《青年文學》等文學刊物發表作品二百多萬字,多篇作品入選全國優秀小說年度選本,另有大量非虛構作品發表於《中國國家地理》等人文地理報刊。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玻璃店》。
※學者的地位必以獲洋學位,青年學子必經留學鍍金才能被社會承認?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