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一個「逆天」雞蛋,專家:讓人頭疼的雞蛋
導讀:2009年,貴州省修建仁懷到赤水的高速公路時,在遵義市習水縣黃金灣村發現了一處古代遺址,考古隊得到消息後,先後對遺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前後歷時四年時間,累積發掘面積超過四萬平方米。
經過發掘考古隊得知,黃金灣地下遺址年代從新石器時期、商周時期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其中以漢代遺存最多。四年時間中,考古隊先後發掘出城鎮、房屋、墓葬等各種古代遺址超過三百處,出土的各類文物多達一萬件,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青銅器、金銀器。
2015年,考古隊在第三次大規模發掘黃金灣遺址時,在一座距今兩千多年的漢朝墓葬中,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陶器,在提取這些陶器時,考古隊有了驚人的發現。一件破損的陶器中,露出了一個圓球狀的物體,顏色略呈黃色,上面還有很多裂紋。
一名考古隊員想要上前清理掉圓球上的泥土,結果毛刷剛一碰,圓球物體表面就發生了脫落,為了保護地下文物的完整性,考古隊決定先停止提取工作,集中力量弄清楚圓球物體到底是一件什麼物品。
經過現場人員以及文物專家的多次辨認,最終大家確定這個圓球物體竟然是一個雞蛋。只是埋在地下的時間久遠,加上古墓坍塌的擠壓,導致雞蛋的蛋黃、蛋清早已消失不見,留存下來的只有外面一層的蛋殼。
考古專家介紹說,雞蛋殼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經過周圍泥土上千年的包圍,基本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所以才能夠相對完整的保存下來。雖然這枚兩千年的雞蛋能夠完整保存下來堪稱「逆天」,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考古隊頭疼不已。
古墓中發現雞蛋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在陝西、山西、河南的很多古墓中,都曾出土過雞蛋,而且大部分都是漢朝時期的墓葬。為什麼要在陪葬品里放雞蛋?
專家認為,漢代盛行厚葬之風,講究視死如生,往往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都會被做成陶器隨葬,同樣的道理,墓主生前吃過的食物也經常被埋進墓中,比如大量墓葬中出土有麵條、美酒,因此隨葬雞蛋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弄清了雞蛋的來歷,接下來的提取工作遇到了難題。這枚雞蛋雖然外表看上去保存完整,但其實已經十分脆弱了,只要稍微的接觸,都會碎裂。如何能夠完整的將這枚雞蛋提取出來,現場的所有考古隊員都感到頭疼。
最後考古隊決定用傳統的石膏包裹法,將整個雞蛋外圍先用保鮮膜固定,然後澆築石膏,待固定後整體運到實驗室進行剝離。這枚雞蛋雖然提取成功了,但考古隊員並沒有高興的心情,因為怎樣保護這枚來自2000多年前的「逆天」雞蛋,也是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貴州黃金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翻開古詩詞中的「畫卷」,你今年最亮的顏色是什麼?
※做好八件事,人生更從容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