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學瀚醫師: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對頸椎病的不同認知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疾病專業委員會的調查統計:頸腰椎病青少年的發病率為12%,30—40歲人群的發病率為59.1%,50—60歲人群發病率為71%,60歲以上高達82%。頸椎病發病原因複雜,病勢纏綿,反覆發作,病程長,癥狀多樣,己成為嚴重危害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頭號公敵,預防和治療頸椎病己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世界性的課題。
但伍學瀚醫師表示,目前為止,很多人對頸椎病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而對於頸椎病,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的認識各有不同,各有診治方法。我們只有了解了病理,才能有意識地預防疾病。
(伍學瀚醫師和團隊一起研究穴位)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部受傷,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椎動脈、脊髓及交感神經而產生的以項臂疼痛、上肢麻木、眩暈等為主症的臨床綜合征。許多專業術語,我們較為陌生,伍學瀚醫師從通俗意義上解釋道:我們生活中較最為常見的頸椎異常,是我們長期讓頸椎處於疲勞狀態,超過了頸椎正常的承受範圍,從而引發的肩頸背部酸痛、脹痛等。治療則通常以理療、熱敷、牽引、藥物等為主來緩解癥狀,嚴重者會進行手術治療。因此,保持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內容。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說,其實沒有頸椎病的說法。對此,伍學瀚醫師解釋說:雖然中醫里沒有頸椎病的說法,但其癥狀與中醫里的「痹症」、「痿症」等相似,其發病的病症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表明了頸椎病與「痹症」的共同之處,並指出了頸椎病的發病原理:外感風寒,傷及經絡;長期勞損,肝腎虧虛,氣滯血瘀,從而引發肩頸處的酸、疼等不適癥狀。治療則是通過針灸、推拿、按摩等來疏通經絡,恢復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伍學瀚醫師給病人做針灸)
而疏通肩頸處經絡、氣血的關鍵在於督脈。督脈循行於背部正中線即脊柱中央,上通於腦,對脊柱的生理功能及臟腑功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此外,督脈能夠統率諸經,調節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為一身陽氣之總匯,對人身各部位陽氣的盛衰變化具有調節作用,督脈陽氣的通達與充盈是人類生命延緩的根本保證。保持經絡暢通,氣血正常運行是預防頸椎病的關鍵。
不管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中醫,對頸椎病的治療強調的最關鍵的點是預防。因此,伍學瀚醫師建議到,從現代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來說,最快捷有效的預防方法是調整我們的行為習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則要通過適當鍛煉來調節身體精氣神的協調統一,有助於暢通氣血經絡,幫助抵禦頸椎病發作。
※春節檔電影集體泄露,盜版橫行,令人焦慮的卻是版權意識
※新投資方向讓年輕人不迷茫:2019花果園小金豬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