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海軍之所以全軍覆沒,關鍵因素在於駐守威海衛陸軍的潰敗

北洋海軍之所以全軍覆沒,關鍵因素在於駐守威海衛陸軍的潰敗

一提到威海衛之戰,很多人對李鴻章咬牙切齒,把北洋水師的覆滅原因歸結為李鴻章消極避戰的錯誤戰略。其實,北洋水師覆滅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大清的陸軍實在太窩囊,導致威海衛要塞失守,從而導致北洋艦隊被"關門打狗"。

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01、 北洋水師為何要躲在威海衛?

現在很多人詬病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戰略。其實,李鴻章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戰略,是有考慮的。當時,北洋水師的優勢在於鎮遠、定遠等鐵甲艦裝甲厚、抗擊打能力強,而威海衛的地勢又利於防守。所以,李鴻章根據當時的情形判斷,決定讓艦隊在威海衛軍港內堅守。如果離開了軍港的保護,大清的鐵甲艦船速慢、艦炮發射速度慢、行動遲緩,和日本海軍軍艦相比,優勢便喪失殆盡。

其實,當時最希望北洋水師出戰的,恰恰是日本人。

黃海大戰後,日本艦隊千方百計誘使丁汝昌出海。只要丁汝昌出海,日本艦隊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行動迅速、發炮快的優勢進行決戰,以實現圍殲北洋水師於海上、徹底奪取制海權的目的。

如果此時清朝海軍貿然出戰,必然重蹈黃海大戰的覆轍。而在防衛嚴密的威海衛軍港,則可以海陸協同,日軍在這裡無法發揮艦隊的優勢,占不到什麼便宜。

02、 威海衛炮台為何會迅速失守?

但是,堅守在威海衛里的軍艦,本應該和威海衛的守軍一起海陸協同作戰,為何會被日軍"關門打狗一鍋端"呢?

問題不在海軍,在陸軍。

當時,威海衛要塞本是防守嚴密,號稱"固若金湯"。但是,1895年1月30日,日本陸軍對威海衛要塞實施進攻,本應奮力抵抗的清軍迅速潰敗。在進攻當天,威海衛南岸的南幫炮台就全部失陷,炮台里的大炮很多未經破壞就直接被日軍獲取。北幫炮台的情形則更加令人氣憤,2月2日,在日軍進攻前,北幫炮台的守軍就幾乎全部逃竄,日軍不戰而取北岸各個重要陣地。

本應固若金湯的威海衛要塞就這樣在短時間內輕易失陷了!

威海衛要塞陷入敵手,對北洋艦隊的打擊才是真正毀滅性的。

奪取炮台後,日軍調轉炮口,轟擊軍港內軍艦。北洋水師就這樣成為"自己家房子里的囚徒",腹背受敵,軍艦出又出不去,優勢也發揮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覆滅才是怪事。

03、 遲遲不見蹤影的援軍

在北洋海軍被日軍海陸圍殲的時候,艦艇上的海軍官兵們只好將希望寄托在援軍身上。

事實上,在1895年1月20日,大清朝廷就已經接到了日軍在榮城灣登陸的消息,當時朝廷已經預料到威海衛的危機,下令清江駐軍李占春率領手下15營官兵、徐州駐軍陳鳳樓率領手下5營官兵、沂州駐軍丁槐率領手下5營官兵前往威海衛,援助威海衛守軍。

如果當時援軍迅速趕到,以優勢兵力打破日軍在陸地上的包圍,繼而海陸配合,北洋海軍以不至於全軍覆沒。

可是,這幾路援軍卻行動遲緩,遲遲未能趕到威海衛。一直到北洋水師投降,這些援軍仍舊不見蹤影。

可見,北洋海軍覆滅的關鍵因素在於,駐守在威海衛的陸軍沒能很好地堅守陣地,守住炮台。當威海衛諸炮台失守後,北洋水師覆滅的命運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抗日名將林遵,在艦艇上向日軍開炮,去世後骨灰被撒在東海里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