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失眠?調節心態很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存在睡眠障礙的人群高達27%;而在我國失眠障礙問題更嚴峻,成年人群高達57%,其中,工作人群更甚,高達65%。
並且據我國睡眠研究會統計顯示:我國已明確診斷患有失眠症的患者高達38%。而且,兩者一致指出,在確診失眠症或存在失眠障礙的人群中,有超過半數人群伴隨著各種嚴重程度不一的精神、心理疾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何為失眠?
睡眠時間的長短、睡眠深度、頻度、起夜次數等等,在不同年齡階段主要受自然機體生理上的變化影響就會有不同的差異,況且機體本身還存在著個體差異的變數。
總得來說,排除認知混亂、錯亂,感覺異常者,每個體健的正常人自己都可以一如既往的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起來是否神清氣爽、是否精力充沛,無疲倦不適感這個簡單的標準來判斷自己有無失眠,是否存在睡眠障礙。當然這裡得有個時間長度作為前提條件。至少睡眠異常狀況維持一周以上才可定義為失眠。
輕度失眠時間通常一周以上,一個月以內,並非每晚都睡不好,只是偶然發生,有疲倦感,卻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一般無心理、精神障礙出現;
中度失眠,時間持續一個月以上,三到六個月以內,身體疲倦不適感明顯,精力透支比較嚴重,通常有輕中度的心理精神障礙如情緒波動大、輕度抑鬱、神經衰弱等,對學習、工作、生活影響比較大;
重度失眠,時間長達六個月以上且每晚睡不好,出現的臨床癥狀明顯,心理精神障礙也嚴重,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日常生活。
而造成成年人、工作一族睡眠障礙或失眠如此高發的因素,此因素必定是長時間且隨時隨地伴隨著他們的工作、生活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導致他們發病、患病的主要因素是心理社會的因素,其次受其日常飲食起居、運動習慣、方式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
有一個心理學裡的名詞「中年危機」,又名「灰色中年」,就很好詮釋了一切。通常用於定義處於35——50歲間的女性和40——65歲的男性在這一特殊人生階段中所面臨的主要來自事業、家庭婚姻、健康等方面的關卡和危機所帶來的身心方面的不適和壓力。
失眠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在有失眠情況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這樣對身體才不會有任何的損害。
一直失眠怎麼辦?
1.尋求並消除失眠的原因。
造成失眠的因素頗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原因消除,失眠自愈。但對於自己無法明確原因失眠,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者去醫院進行諮詢,尋求外援來幫助自己弄清楚失眠的原因。
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癥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
2.身心松馳,有益睡眠。
睡前到戶外散步一會兒,放鬆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個沐浴,或熱水泡腳,然後就寢,對順利入眠有百利而無一害。
睡前放鬆心情,盡量放空自己的思維,放下各種擔心,輕鬆躺下,然後可以聽故事,音樂等能夠讓人放鬆下來的音頻,避免刺激。
其實誘導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有許多具體方法,例如:放鬆冥想、催眠引導、催眠想像等等。這些都可以使人的注意力放鬆而專註,忘記焦慮事情,穩定情緒。慢慢使人進入睡眠狀態。
3.平常而自然的心態。
出現失眠不必過分擔心,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適得其反。有些人對連續多天出現失眠更是緊張不安,認為這樣下去大腦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壽,也會生病。這類擔心所致的過分焦慮,對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因為當我們過度擔心的時候,其實我們對睡眠產生了更強的期待以及恐懼,這樣會讓我們整個人緊張起來,更加無法進入睡眠狀態。所以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調整自己的呼吸,讓自己進入一個情緒放鬆的狀態中,去享受當下,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儘快入睡。
4.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人體生物鐘的紊亂也會容易造成失眠,所以早睡早起會更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和睡眠狀態。經常熬夜會容易造成失眠的狀態出現。所以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TAG:深科失眠抑鬱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