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中國作家網請《詩刊》副主編李少君上「文學直播間」面向全國詩人去演講,講完之後還要來個什麼詩友提問,由李少君現場回答。氣派是氣派,結果貽笑大方。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詩歌語言的陌生化,在新詩過了百年的今天,應該說這些基本常識不會有太多詩人去談論。作為引導詩人寫詩的《詩刊》副主編李少君,來回答這些小菜一碟的提問,應該是「高射炮打蚊子」。但是,讓人失望和驚訝的是,他在回答中結結巴巴,而且錯之千里。如果有人認為我歪曲了李少君的回答,或懷疑我故意醜化李少君,那就請你搜索「文學直播間」標題字,點開視頻親自去聽聽。下面說兩個提問。

網友提問:意象與意境的區別?

李少君答(根據錄音記錄):我理解,意象,按古人說法,觸景生情,古人說景,今人說現場。現場看到的景,最後變成一個意象。意象就是一個形象,你在意的,別人不在意的。

意境是對意象的認識,了解,體會,把握;呈現你的認識、思想水平。這個可能就是一個區別。

意境是和意象最大的區別是,意象寄託了對世界的感受,體驗,最終呈現出一個形象,一個場景。意境是 從更高認識 方面來把握 這個。

網友提問:想聽聽對詩歌語言陌生化的見解

李少君答:陌生化手法,本來是個人體驗,你故意置身其外,從旁人的角度來觀察這個。特別在戲劇中通過獨白、旁白各種方式,加深對陌生化的強調。

我也寫過大量的關於這樣的詩歌,我曾經有一首詩,寫在西藏聽到一對青年男女的對話,通過回想起自己的生活,引用了在紐約見到一個西方朋友的一句話,我來通過不斷製造它的陌生化,使西藏青年男女的感受變成了全球性的人類的共有體驗。

這種手法可以造成一種新奇感。本是表達個人情感的時候。突然用陌生化技巧,好像很客觀,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

———————————————————————————

請不要聽李少君誤導。有關答案簡述如下: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它滲透了作者的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一般說來,在創作時詩人都會藉助客觀事物來抒情言志,化客觀事物為意象。如「月亮」是一種客觀事物,但詩人把它寫進詩中,用以表示皎潔、清冷、團聚、離散等情調,它就含有了詩人的情感意趣,就成為意象了。

意境是詩人藉助於多種藝術手法而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構成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單位,意境是由一個個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凈沙·秋思》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十個意象來表現凄涼蕭瑟的秋天,營造出遊子凄涼孤寂、悲秋思鄉的意境。

意象和意境的明顯區別是:在詩中,意象可直觀出來,用了什麼意象,用了幾個意象,讀者一目了然。但意境不 是 直觀出來的,要通過閱讀過程「悟」出來。

*********************************************************

關於詩歌語言陌生化:

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

藝術語言不同於實用語言,它是對實用語言進行「施加暴力」,使其「扭曲」、「變形」、「反常化」,其目的是為了使語言本身在詩歌里變得異乎尋常地突出和顯豁。陌生化常被運用在詩歌當中,並且詩歌因此而更加有魅力。

使用「驚奇」、「不平常」、「奇異」等詞語代替,給平常的事物賦予一種不平常的氣氛,人們喜歡被不平常的東西所打動。

詩歌語言陌生化 種。 如: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人與物換位

如洛夫《金龍禪寺》本是「金龍寺的晚鐘響起,是遊客下山的時刻了」,詩人卻寫成: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這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換位。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遠取譬

遠取譬就是拉遠比喻的喻本和喻體之間的距離,把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到一起比喻。

有人說:「第一個把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的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才。」說的就是不要千人一面,老調重彈。

比如北島的《結局或開始》

也許有一天

太陽變成了萎縮的花環

垂放在

每一個不屈的戰士

森林般生長的墓碑前

烏鴉,這夜的碎片

紛紛揚揚

看看李少君在詩友提問中獻醜

荒誕

荒誕,是對事物極度誇張的一種手法。如傅天琳觀覽大海日落的《一瞬間》:

夕陽,從天空滑到海面像一團火,

煮沸了一鍋波瀾

由於荒誕往往以某種主觀感受出發,扭曲客觀事物的形態和屬性,表現在詩歌中,即大量地出現違反常態、甚至光怪陸離的意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