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菜的那麼多,能學會的沒有幾個
01
上千萬年來,人類總也逃不掉「吃」,只要還有吞咽能力,還有一口氣,就無論如何都必須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這個動作雖然變化不大,只有一些餐具的區別,但是食物如何烹飪,即使跟其他領域的科技比起來發展得稍微慢一點,也還是有很大變化的。五百年前的人們就肯定想像不到現在的餐桌上會是什麼光景,那時的宮廷大廚要是穿越到現在的廚房,蒸箱烤箱立刻就會讓他們兩眼一抹黑。
△現代廚房裡各式各樣的廚具給烹飪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到了網路時代,進餐這件事雖然萬變不離其宗,但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網路對於「吃」的意義不外乎兩點。
第一,能讓人依靠大家的點評找到適合自己的餐館,不過後來人們發展出了「刷榜」這個技能,結果就比較悲催了。
△如今有各種點評APP可供大家在選擇餐廳的時候作為參考,但也不可盡信
第二,就是讓人們能更迅速地掌握做飯的知識,能更快地知道某種食材應該怎麼來面對,簡而言之:「能好怎」。
△這一類型里,代表之一就是下廚房了
點評可以刷,但是食材的相應做法就沒啥可刷的。即使有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之爭,但並不會有真正的你死我活,只不過是閑著也是閑著逗著玩。
02
網路雖然有記憶,但是記憶也容易模糊。想要查證一下最早的網上菜譜是什麼,查了半天只能查到一些上古的菜譜被貼到網上。現在沒有什麼一般人能夠用上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蕁麻菜譜,不過倒是有很多人都樂於在網路上教人做飯,正如同公元前17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就已經有了教人怎麼做肉餅的亞述文菜譜,裡面還特別提醒了要如何上菜。
△後人整理的來自亞述的食譜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BBS可能是最古早的網上教做菜的陣地,善於料理的網友還會在bbs上在線指導——當然都是文字版本。天涯的飲食男女板塊,直到現在人氣也不低,頗有很多網友在那裡記錄自己的美食人生。當年的新浪、西祠也都催生了不少古早網紅美食網友,現在似乎很多都泯然於比特海洋之中。
△如今BBS上仍活躍著很多教做菜的博主
現在微信公眾號大V們各種流量帶貨,其實當年的網紅美食網友們也一樣會組織團購,只不過廣告費似乎沒有現在這麼高昂——太陽之下,並沒有新事。
後來大概就是博客時代,眾多美食博主紛至沓來,焙烤熱好像也是那會兒興起的。一個連蛋糕都不會烤的博主,是沒有資格談論美食的。現在仍然活躍的一些美食公號,最早似乎就是這個時代興起的。有賴她們的大力傳播,提拉米蘇變成了家庭焙烤的入門級產品。那時網路購物還沒現在這麼發達,網路上經常會有哪裡可以買到做提拉米蘇要用的瑪斯卡朋乳酪之類的詢問。
△博客時代非常流行烘焙教程,如何自製提拉米蘇是當時最熱門的教學內容之一
70後80後的廚房愛好者們好像都有熱衷焙烤的歷史,簡直是一道躲也躲不過的廚房門檻。當然團購帶貨更是常事了,我家裡現在還有一台當時跟風買的烤箱,好久沒開機了,積了好多灰。
社交媒體時代的美食大V也不少,微博知乎之類流量大戶自然不必說了,流量之海浪潮起伏,這幾年也算見過不少人的沉浮。
小眾的「豆瓣」上有好多豆友都特別熱愛做飯,我印象里「下廚房」的創始人也是豆瓣的豆友。現在「下廚房」應該比「豆瓣」賺錢多了,春節期間,「下廚房」的APP甚至因為訪問量過大,宕機了。而就算有很多人湧入豆瓣,為爆款的《流浪地球》大動干戈,豆瓣伺服器也穩如泰山。
△豆瓣上也有不少可以分享美食烹飪心得的小組
有的評論說,85後第一次要操辦年夜飯,沒想到開卷考試突然變閉卷了。後世的人不知道會不會把這件事當作一個歷史轉折點,「媽媽的味道」在這一年春節敗給了網路上的味道。
03
差不多10年前,中文互聯網上的食譜網站,比較有名的不過是「豆果」、「美食傑」,「下廚房」似乎比他們還要晚一點點,不過前兩家現在好像都不如後者勢頭好,幾乎要贏家通吃了。
現在的網速比以前快太多了,美食視頻最好的時光來了。不過看做飯也漸漸變成了一種腦內高潮的方式,實戰意義並不太大。
李子柒的視頻里有好多做飯的內容,但是誰會像她一樣有一片能隨時摘下羅馬菜花的土地呢?土法做霉豆腐的過程,拍得再詳細再美,大概也沒多少人能學會。
△知名美食短視頻博主李子柒,看她在視頻里做飯的確賞心悅目,但是真要自己動手效仿,其實實操性不大
確實每道菜都拍得樸實剛健,要點也非常實在,但是我很懷疑有多少人看完之後會來一鍋寬油,專業裝備的廚房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仰望一下,觀賞性要大於實用性。
△「硬核」美食博主王剛在網上擁躉頗多,但是他的做法同樣不適用普通家庭廚房
「一條」的「美食台」和日式的youtuber差不多,性冷淡風,「不露臉烹飪大賽」系列。這種風格確實清楚明了,還有簡潔的美感,但是總覺得不夠有煙火氣。中國人做飯,總得有油鍋里滋啦滋啦響,烈火烹油,才有生活感。
△前幾年風靡的小清新風美食短視頻,好看是好看,但是仔細想想在家做飯的真實場景,似乎跟這種優雅不搭邊
「味覺大師」是個頗小眾的地方,但是常有很多普通話不太準的大廚師們出鏡教大家做菜,對廚藝比較有要求的廚房愛好者,其實經常看看會有一些收穫。大廚們做菜的手法行雲流水,不是剪輯出來的,有中國式匠人精神氣韻。
△蘭明路師傅說著一口川普在味覺大師上教大家做川菜
微信公號里有一些非常垂直的號,針對飲食從業者,除了放各種培訓班的信息之外,還有各地廚師的做菜秘訣視頻。打光也好,剪輯也好,都完全不講究,有種土土的朋克感,加上廚師們帶口音的普通話,看完了立刻想去電腦城美食檔口租個門面——沒錯,視頻的標題一般都是「成本1元白菜做成鎮店菜,全靠甜酸辣汁60秒出菜」之類。
△這類視頻的標題非常能鼓動人心了,簡單又直接
看這種標題看多了,真的很想自己去開個店。不過現在他們似乎把之前的免費視頻都做成了更詳細的網課,開店的夢想立刻就破滅了。
時代的滾滾車輪繼續向前的話,會不會很快就會有VR的做菜教程?先虛擬練習一下,練刀工都不用浪費材料。想想確實有很多殺時間的小遊戲內容就是做菜,感覺這個腦洞可能很快就能實現了吧。
△如今手機端、PC端這類烹飪小遊戲也是不勝枚舉
對美食的嚮往,靠VR體感遊戲來滿足,身體的負擔更小。我連推廣口號都想好了,「只high在腦,美味不胖!」啊,真的有這種技術的話,希望有人採用這個口號啊,我可以打折!
今日互動
看過那麼多互聯網美食教程,
你心中最強的是哪家?
文:阿子
圖:部分來自網路
TAG:一大口美食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