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數十萬大軍鼓舞士氣,沒有話筒和擴音設備,後面人怎麼聽見?

古代數十萬大軍鼓舞士氣,沒有話筒和擴音設備,後面人怎麼聽見?

戰爭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沒有缺少過,不管是因為最初的土地矛盾,還是後來的不當統治,或者是階級矛盾這些都可能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有正義的理由也有反動的理由,不過不管怎麼樣,只要有戰爭,最重要的就是軍隊。而軍隊除了有過硬的素質之外,士氣對最終的結果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基本上每次出征之前,軍隊都要集合軍隊來一次士氣的鼓舞。

大家應該都從影視劇當中見過,每次出征前訓話,那是非常宏大的場面,下面是整整齊齊好幾十萬的士兵,將軍在上面要鼓舞士氣,但是那個時候可沒有話筒也沒有什麼擴音設備,按理說一個人的聲音最遠傳個幾十排就是極限了,那後面的士兵們都聽不見將軍說話,這要怎麼解決呢?

首先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軍隊的紀律都是相當嚴明的,上面有領導在講話,下面絕對不允許出現其他的聲音,違反規定的話,估計就是砍頭挨打的重罪,所以說即便是聽不見,下面的士兵也不敢輕舉妄動。另外,古代那將軍可是實打實在戰場上拚命拼出來的,嗓門自然也鍛鍊出來了,那聲音肯定比我們一般人的要響亮得多。

當然,再響亮的聲音也不可能讓所有人聽見,所以古代也有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在將軍下面還有一層層的傳聲兵,將軍說出來的話,他們都會一起再喊出來一邊,這樣一層層傳到後面,確保所有的士兵都能聽到。每次大戰之後,朝廷也會給軍隊下發一份用於激勵人心的文書通告,部隊當中有識字的人,就會在平時休息的時候,將這份文書給大家讀出來,讓所有人明白朝廷對他們的重視,從而激勵他們在戰場上勇敢廝殺。

除此之外,鼓舞士氣的辦法也不僅僅是喊話這麼一種,更有效果也更直接的就是獎金激勵,只要上陣殺敵數越多,到時候領到的獎賞也就越豐厚,同時表現突出者還會記軍功,這樣雙重的激勵,部隊的士氣也就更加高漲,畢竟誰出來幹活也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而且部隊里的士兵多是家境貧寒的,這樣的激勵對他們最為有用。

已經開戰之後,要對整個軍隊傳達將軍的指揮,這個時候就靠軍鼓了,一鼓作氣這樣的成語不是就這麼來的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馬上就要開戰,主帥許世友卻給空軍下令,找一個女兵?
著名網球女將,比賽中途選擇消失加入美國,幾十年後她這樣解釋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