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重步戰」其實分三種,你知道么?

「重步戰」其實分三種,你知道么?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席亞洲】

在昨天開始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北方工業展示了一種以VT-4底盤為基礎設計的重型步兵戰車,型號據稱是VN-50,戰鬥全重達到了空前(在我國設計的步兵戰車中)的50噸。該車有很多貼心設計,裝有12千瓦的空調,可以確保車內乘員載員不會在中東酷熱的天氣下快速喪失作戰能力(這可真不是因為石油國家的老爺兵們太嬌氣,中東這種天氣誰也受不了,如果步兵不得不把自己掛到車外當「人肉裝甲」,那再強的裝甲也沒有意義了),同時車尾還安裝了兩挺遙控12.7毫米機槍,還有一個很獨特的「擺動式」設計,可以把機槍擺動到「舷」外,以取得更好的側向和一點點正面射界。

這樣的設計,看起來就很「戰錘40K」……

想像一下兩側機槍擺出來的樣子,就很……戰錘40K……

基本來說,VN-50可能是第一種貫徹「步兵戰車擁有與主戰坦克同等防護力」概念的重型步兵戰車,當然,這個要求也很特別。

要說和它有相似設計的,除了以色列「雌虎」步兵戰車,還有就是俄羅斯T-15重型步兵戰車了。當然,這些戰車,筆者給它們安了個分類,叫做「步兵坦克」……類似的,烏克蘭也有研製多種以T-64、T-72底盤為基礎的步兵戰車, 有的甚至還保留了125毫米滑膛炮的炮塔。但概念上,這些戰車的特點都是:

和主戰坦克相同的裝甲、以將步兵運送到戰場為主要任務,步兵在戰場上仍然靠自己去作戰,戰車則提供火力和裝甲支援。

當然,其實以色列的「雌虎」和VN-50概念更像,它們都是要將步兵送到抵近目標附近的地方,然後步兵自己去完成最後的攻擊,戰車在此期間提供火力支援

而T-15更多的是繼承更早的BMP-T坦克支援車的設計概念。

說起來,BMP-T和T-15和「雌虎」、VN-50的設計概念完全不同。「雌虎」和VN-50強調的還是將步兵送到戰場上,然後步兵徒步去作戰,戰車來提供支援,而BMP-5、T-15,實際上是「以戰車取代步兵」,它們是作為主戰坦克的支援力量的面貌出現,防護力和坦克相同,但更強調攻擊步兵在戰場環境下所需要攻擊的目標,這樣就避免了傳統的步兵戰車伴隨坦克作戰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甚至可以說,它們才是真正的蘇聯「步兵乘車作戰」概念的體現——畢竟早年的「步兵乘車作戰」中,其實步兵只有一個射擊孔能向外開槍,這效能,和BMP-T的兩門30毫米炮相比反而是遠遠不及的。

為了應付阿富汗游擊隊,改裝了增強裝甲防護力的BMP-2D步兵戰車

其實大家當然也了解,前幾天施老、炮霸、海魂衫小哥阿怡也都寫到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國自己採購的59重步戰到底啥樣。

最近,聽到相關企業的一位老兄說,其實重型步戰,不一定真要搭載步兵,或者說步兵不一定要下車……

如果這位哥們說的真的就是59式坦克改重步戰的話,那麼可以說,其實在重型步兵戰車這個問題上,我國真的是「全面開花」了。

因為除了前面提到的,「新時代的袋鼠」、「徹底乘車作戰的步兵」兩種「重型步兵戰車」,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重型步兵戰車」,就是以德國KF-41,中國VN-17為代表的主流派,其實是這些戰車是「傳統步兵戰車 重型裝甲」。傳說中我國的新型重型步兵戰車則是以15式輕型坦克底盤為基礎,在性能上又要比VN-17有提高,尤其是採用中口徑埋頭彈火炮,在火力上也比VN-17的30毫米鏈式炮高一個檔次了。

其實類似KF-41、VN-17這種戰車才是未來重型步兵戰車的主流

庫爾干-25某種意義上也是俄羅斯的「重型步兵戰車」(戰鬥全重比BMP-123都要大)

既然我們給重步戰定了這三種分類,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59式坦克改重步戰會不會是一個中國此前都沒有過的新設計,就是蘇聯式的「取代步兵的戰車」——下午開腦洞的時候,養雞說這叫「重型步兵戰鬥火車」出站了……呵呵

回顧歷史,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在阿富汗吃飽了BMP-2裝甲防護力不足的虧——阿富汗人用12.7毫米機槍、40火箭筒等武器,經常能夠在伏擊戰中將充當運輸車隊「保安」的BMP-2打得人仰馬翻,尤其是因為BMP系列過於低矮的設計,在長途行軍中蘇聯步兵通常都會坐在車頂,那就更是容易被殺傷了。

所以蘇聯當時首先的第一反應是弄除了BMP-2D,也就是給BMP-2全身外麵糊了一層鋼板,這樣一來至少對輕武器射擊的防護力是強了不少(能抵擋7.62毫米鋼芯穿甲彈或者遠距離上的12.7毫米鋼芯彈,當然碰上中國特色的12.7毫米鎢芯彈近距離連續射擊還是得跪)——但其實也就是個心理安慰,如果碰上火箭筒依然藥丸。

當然BMP-2D還有一個改進是在炮塔上加裝了一門30毫米榴彈發射器,有裝甲盒保護。

大家都知道蘇聯時代的戰術強調猛衝猛打,坦克部隊要高速衝擊,而BMP-12的設計任務是伴隨坦克一起衝鋒,步兵可以不下車直接從射擊孔向外開槍來壓制敵人的反坦克武器射手,也可以在低速行駛間下車衝擊,等過了敵人的陣地,再在低速行進間上車繼續乘車作戰。這種戰術我軍傳統的步兵戰車也是繼承的。

782工程樣車

781工程樣車

注意側面的「炮廓」實際上是供兩名「載員」操作7.62機槍向兩側射擊的窗口

BMP-3戰車在乘車作戰方面比前輩更勝一籌,在車體前面增加了兩挺7.62毫米機槍,在載員乘車作戰的時候可以操縱這兩挺機槍對外開火。同時它多樣化的武器也具有更強的壓制能力。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設計也是對BMP-2D設計思路的進一步發揚光大。

而這條路上蘇聯當然還可以走得更遠——這就是BMP-T的前身,781和782工程了。這兩種戰車在1987年開始,在車裡雅賓斯克進行了試車,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T-72坦克底盤為基礎,對車體進行了改裝,改變了首上裝甲的設計,採用了大厚度的首上裝甲,同時大幅度增強車體側面防護,在翼子板上方增加了很多東西,前面左右兩側各裝一具30毫米水冷自動榴彈發射器。

區別在於,781工程的炮塔是上安裝的是BMP-3戰車的武器系統,也就是100毫米低壓炮 30毫米炮 並列機槍,而車體內還設有兩名載員步兵的座位(其實並不下車作戰),這兩人一人操縱一挺7.62毫米機槍,車體側面有兩個可以向兩側開火的機槍射孔,讓他們向外開火。按設計,該車可以「同時和6個目標交戰」(兩個榴彈發射器各一個目標,兩挺機槍各一個,30炮和100炮各一個……)

而與它進行對比實驗的782工程,則是有兩個可以獨立旋轉的30毫米炮塔,其中右側的炮塔側面可裝2枚反坦克導彈,它的車體前面也有榴彈發射器,不過沒有側面的機槍。

787工程樣車,炮塔左右兩側各有一門30炮,一挺12.7毫米機槍和6管57毫米火箭

格羅茲尼之戰實在是打得俄軍肉痛無比,為此研製的新型武器自然也是針對巷戰環境做到極限

在這兩種戰車測試的基礎上,車裡雅賓斯克坦克廠又在1996年開發出了代號「787」工程的一種原型車, 該車採用T-72AV底盤,甚至還保留了它的炮塔,不過取消了125毫米主炮,換成了炮塔左右各一門30毫米機關炮,兩門炮都有一挺並列12.7毫米機槍,同時在炮的外側又加裝了一組57毫米火箭彈發射器,這種車還被賦予了「毒蛇」的綽號——不用說,這是針對車臣戰爭的應急設計。

不過最終它並未走上車臣戰場,只是在庫賓卡試驗場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儘管這種車輛的設計上並沒有什麼問題,而且似乎也完全可以拉到戰場上去發揮一下價值,但由於車裡雅賓斯克廠的人事變遷,以及該廠和俄羅斯軍方相關官員的關係等等非技術性的因素(可悲的是,這些因素在90年代基本決定了俄羅斯軍事工業各個廠家的生死),最終該項目無疾而終。而同期車裡雅賓斯克推出的T-80UM3「黑鷹」也沒能贏得俄軍的青睞,最終該廠退出了裝甲車輛設計生產,專心製造拖拉機去了。

但從1987年開始「取代步兵的戰車」的研製卻沒有因此停止,相關工作由烏拉爾車輛廠繼續,並在1999年結出了BMP-T戰車,後來又發展到了今天的T-15重型步兵戰車。

其實,某種意義上說,78X系列工程和後來的BMP-T、T-15,可以說是多炮塔坦克設計思路在21世紀的復活,它的本質是讓坦克在突破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對付各個方向上除了坦克之外的敵方威脅,包括且不限於步兵、反坦克導彈、各種輕型裝甲車輛,碉堡,乃至特定環境下對付直升機。

俄羅斯也有用T-55底盤改的「重步戰」,BTR-T實際上載員也就4人,車內十分擁擠

「取代步兵的戰車」BMP-T……

所以俄羅斯也有用BTR-T改造成坦克支援車的計劃

當然,這種性能,其實是為主戰坦克「分憂」,讓它們可以更好的專心執行打擊敵方坦克和戰場上難以摧毀的中型目標的任務。同時這種重型戰車最有效的作戰環境,則是巷戰,它的防護力足以無視大部分在巷戰中可能遭遇的敵方反坦克火力,而同時它的火力和觀察能力沒有死角,不管敵人是利用樓頂、地下室、下水道……從各個角度出來都會有至少一雙眼睛能看到他們,同時火力也可以迅速的發揚到他們頭上……

當然,「坦克支援車」並不能真正取代步兵,它所謂的「取代步兵」只是在「某種特殊環境下」,「某種意義上」而言……

但是這種裝備對於我軍來說,卻有其意義。因為我軍要面臨在時間極其有限環境下迅速突擊奪占城市要地的任務,比如對東南沿海島嶼的登陸作戰中,就要面臨號稱準備「把首府化為格羅茲尼」的割據武裝的抵抗。在這種環境下,使用類似BMP-T的城鎮巷戰裝甲車輛,自有其意義。而這次的採購要求,也正是來自東部戰區,東部戰區的主要對手是誰,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而這種戰車, 在現代語境下,也一樣可以稱為「重型步兵戰車」——畢竟T-15也是重步兵戰車嘛。

T-15重型步兵戰車

而且這也就可以解釋很多問題,比如炮霸之前提到的,以59式改步兵戰車存在著乘坐舒適性太差,使用方便性糟糕,日常使用維護不便等等問題。而如果這種戰車是一種「巷戰步兵坦克」,那麼這些問題就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嚴重了。

在現代條件下, 取消59式坦克的炮塔,在車體內安排5名乘員(比如其中2名是「步兵」……),然後車頂上安裝一個裝30毫米炮的遙控炮塔,視情況像781工程那樣,裝幾個遙控操作的35毫米榴彈和12.7毫米機槍的遙控武器站……都是現成的裝備,但在巷戰環境下, 這些武器將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至於防護性的問題,車上可以安裝主動防禦系統來「過濾」敵方的反坦克導彈、火箭筒之類的武器,而台軍本身又很少有裝備能夠擊穿59式坦克(哪怕是側面)的動能彈藥(基本上只有坦克,當然未來會有裝30毫米鏈炮的「雲豹」,但這門炮並不能擊穿披掛一定附加裝甲的59式坦克側面),那麼這種戰車的防護力實際上是相當夠用。

我軍的59改重步戰可能會採用多個遙控武器站和炮塔的組合,裝備大量的榴彈發射器、機槍武器,作為一種巷戰攻堅戰車使用

畢竟解放軍也在朱日和進行了無數次「格羅茲尼式巷戰」了,對於這樣的作戰需要什麼武器,和俄軍得出相似的結論也是完全可能的不是么?

總體來說,59式「重型步兵戰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麼它的用途就是減少我軍士兵在巷戰中所面對的風險,快速粉碎敵方嚴密設防和利用「格羅茲尼式巷戰」拖延時間的幻想。

這或許也是近年來朱日和檢驗性演習中得到過檢驗的結論之一——畢竟在演習中進攻模擬東南沿海某城市的立交路口、主要街道的城市戰也是演習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演習會帶來我軍城市作戰理論的快速發展,而俄羅斯在格羅茲尼巷戰中所發展出來的主要的對應裝備,那不就是BMP-T和T-15嗎?

所以,未來我軍真正的重步戰,和59式「重步戰」可能就不是一回事兒了哦。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難以啟齒的痛:伊朗伊斯蘭革命四十周年
中國光熱發電產業首次以完整模式走出國門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