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攝影,構圖和拍攝技巧分享
也許你有了自己的設備,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關於拍照的技能還有些欠缺,但是沒有關係,多看多拍慢慢就會好起來,今天我們就來為你介紹下滑板攝影中的幾個重要事情:抓拍、視角和構圖。當然以上幾點,甚至於抓拍,都是靠日積月累的經驗和思考得來的,切勿急功近利!
劉昊暉/Liu Haohui: Titus Bonn 滑板店攝影師
微博:鴕鳥047
instagram: fox_liu47
個人網站: liuhaohui.com
抓 拍
個人認為,比構圖更重要的是抓拍。在滑板攝影中,我覺得「拍得到」比「拍得好」要重要得多。很多時候一個動作沒有很多機會反覆重拍的,更有甚者有的瞬間其實就那麼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畢竟照片還可以後期改進,而沒拍到的話就什麼也沒有了。
舉個例子,我因為滑手沒有溝通好,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盲拍的 boardslide,經過一定的後期也算差強人意,好在運氣好沒有被立刻趕走,得以重新補拍。下圖中第一張是原圖,第二張是修過以後的圖,第三張是經過多次嘗試後選出我個人滿意的角度和曝光拍攝的。畢竟先拍到再說。
原圖/左,後期圖/右
Backside boardslide - felix
抓拍,簡單來說就是你想拍攝哪一個瞬間。一般來說最「優美」的那個瞬間都是比較能體現這個動作的特徵的,比如,kickflip 時 flick 那一瞬間或者 backside smith 那銷魂的前腳尖等等,這些要靠平常的閱讀和思考來積累。平常的 ollie 和 flip 等我想大家已經多少心中有數,而有些不那麼常見的動作(no comply,boneless,wallie 等)則更加考驗攝影師的經驗和創意。
Manual frontside boneless out - Lukas
*對於比較技術流的動作如果拿捏不準的話不妨使用連拍,比如 flip to manual to flip out,flip to tailslide之類。
視 角 / 透 視
顧名思義,視角分為仰視、平視和俯視,和鏡頭的屬性一起組成透視,這裡我們先簡單地從視角說起。
仰視
仰視 魚眼是一個滑板攝影中很常使用的組合,也是我最經常使用的視角(見上圖 manual fs boneless out)。鏡頭的畸變和視角產生的形變可以充分體現動作的高遠或者台階/扶手的龐大,這是滑板攝影的黃金組合,如果一開始沒有什麼思路的話不妨選擇這一方法。往往將滑手置於畫面的主要位置,構圖簡單。
工作照
但是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要小心掉入仰拍 魚眼 中心構圖的「舒適區」,最好是能針對實際環境思考以後做出選擇。
焦距32mm-等效全畫幅焦距約49mm,
f8.0, 1/250 sec, ISO 1600,
機身: Nikon D7000
平視
平視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角度(要反思一下我是不是也掉入了「舒適區」),可能是受街頭攝影的影響我更喜歡那種滑手與環境融合的「史詩感」 。平視,也就是垂直於被攝物的拍攝,可以最大程度的縮小俯仰畸變,橫平豎直。
俯視
俯視是平常比較難找到的角度,主要是受限於拍攝環境,不過不同於上面兩種角度,正因為俯視的機會稀少,比較有新鮮感,但是要特別注意畫面的簡潔和平衡。角度更大的俯視,例如使用無人機垂直向下拍攝等,甚至可以帶來一種「上帝視角」。有機會找到俯視角度的話不妨多試試。
構 圖
我想大家在平日對構圖應該多少有些耳聞,很多攝影教學文獻經常提到例如三分構圖、引導線構圖、框架構圖等公式,我會在下文中列舉一下名詞,沒有接觸過攝影的朋友們稍作了解即可,這些概念對實際操作幫助不大。有興趣的初學者可以靜下心看看《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
滑手:BRANDON WESTGATE
攝影師:Fred Mortagne
中心構圖,三分法(黃金分割),引導線,框架(畫框),強弱(明暗)對比……我放幾張 French Fred 的照片給大家自行賞析吧。我覺得初學階段看那些簡圖分析,不如多看看真正厲害的照片多模仿學習,看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拍了。
滑手:Nassim Guammaz
攝影師:Fred Mortagne
粗暴一點可以把滑板攝影的構圖分為兩類:
1、用照片的其他元素把視線引導、匯聚到滑手身上。(中心構圖,引導線等等……)
2、用曝光等因素使滑手明顯突出於環境。(明暗,虛實,打破節奏等等……)。
(進階版讀者請參閱下文我對結構的介紹)
構圖就是「來,你應該這樣來欣賞我的這幅作品。」
—— 葉明
滑手:CHARLES COLLET
攝影師:Fred Mortagne
確定了 spot 以後,時間夠的話,我腦子裡一般是這麼想的:
1、看看這個環境里有沒有合適的結構(比如建築物或者光影產生的引導線、框架等能吸引讀者注意力到被攝物體的元素),「結構」的概念將在文末稍作拓展;
2、如果有的話,考慮好如何在畫幅中分布各個元素,比如說:是追求穩定的史詩感,還是追求打破平衡的衝擊感等等;
3、如果沒有的話,可能就是老生常談的三分法或者中心構圖。中心構圖如何避免畫面過於無趣?三分構圖如何在達到畫面的平衡的同時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到滑手和動作上?等等等等……
4、觀察照片的次要部分,有哪些元素進入了畫面?他們是否與主題有關?是否要更換角度以避開無關的雜物?
5、觀察一下取景器四個角(個人習慣)的水平和豎直,微調一下,試拍一張。
6、回放照片,看看構圖曝光等等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方面。很多時候各種因素沒辦法一步到位地協調好,就一點點修改、微調。
這些步驟看起來繁瑣,其實在腦子裡只是發生在一瞬間的事情。多出去拍,慢慢地就能找到自己的拍攝節奏,其實跟 Ollie 一樣都是肌肉記憶,修圖的時候再回顧一下分析一下圖中的各個元素。
其他注意事項
1、保留地形的全貌。台階的級數,扶手、檯子的長度高度,滑手的起跳和降落點等等,簡單地說就是最好能交代好當時的情景,就像交代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樣,讓讀者能腦補出當時的情況。雖然有時候留一些懸念也未嘗不可,但是個人而言還是比較提倡保留地形的面貌,否則比如說一個遺漏了拋台的高飄 ollie,總讓人覺得有種弄虛作假的感覺。
Ollie over the rail - Felix
2、盡量在畫面的下部多留一些空間,可以讓整體顯得不那麼「緊」。下面舉個反例:
台階下方給出的空間太少,而畫面上方的空間又太多。感覺好像台階還沒結束,畫面交代得不完整;整體的平衡我也不滿意,覺得下半部分太緊湊。當然有時候受到空間太小,時間緊迫來不及仔細思考等環境限制,也難免會有取捨。
3、前景、背景的選擇。前景背景關係到照片的層次,通常的做法就盡量過濾掉會分散讀者注意的,或者不那麼好看的元素(對的,說的就是你的滑板包和水瓶,有時也指部分路人)。
小 結
1、時間緊迫的話就廣角/魚眼,仰拍,機頂直閃,中心(三分)構圖,先拍到再說;
2、其實真正拍的時候沒有這麼複雜的,通常就是,選個機位,試一下,不行再換焦段,換位置,換曝光數據等等。有了一定經驗以後就是,哎這個背景,從那個角度拍肯定不錯,我準備一下,你過去做個 kickflip。我上文說的這些大家稍作了解,心裡稍微有點印象即可,很多事情還是在拍攝的時候才真的學的到,舉個例子:
試試角度,湊合能用
角度還不錯,抓拍的前腳姿勢稍微有點不太喜歡
微調了一下角度,更好的抓拍
3、這樣從字面簡單地概括其實不是100%準確的,只能說是我給出我的籠統而不精確的經驗總結,具體的感覺還是要在拍攝中才能切實體會得到,我相信對於這些問題每個人都多少會有自己的主張。
畢竟攝影需要技術,但攝影更是一門藝術,技術的東西我盡量總結歸納,藝術的思想、風格等需要大家自己去開拓,預告一個下一篇文章講曝光。
我在這裡信馬由韁地拓展一下,是介紹構圖的時候就想說的,可能沒有什麼條理,覺得還是放在文末比較合適,不容易產生混亂(想考滿分的同學不妨稍作了解)。但是我覺得這些技法不過是對前人的「窮舉」(指很多攝影教學文獻中總結出來構圖的三分法等技法)。
前人之述備矣,我這裡不敢自作聰明,不如先節選一段話,大家有時間讀讀這兩篇文章,可能會對照片的結構有新的見解。
「這種『窮舉』結構類型的方式會造成一個巨大的惡果:那就是照片的視覺樣式被『構圖』這種思維方式所框死了。攝影師的構圖能力變成了對視覺樣式數量的掌握上了,結果變成這樣一種狀況:那些腦袋裡樣式多的攝影師水平高,腦袋裡構圖樣式少的水平就低。以傳統構圖方式來理解照片的結構,不是讓攝影師掌握了攝影的技能,相反,它嚴重束縛了攝影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攝影師們一頭走進了死胡同。」
——《再論照片的結構(structure):為什麼不是構圖(composition)?》
作者:胡塗
推薦大家看下這篇文章,以及其作者的另一篇《論照片的結構(Structure) 》
攝 影 師 推 薦
Alex Webb
Alex Webb(@webb_norriswebb)
Alex Webb 作品
Alex Webb 作品
Stephen Shore
Stephen Shore(@stephen.shore)
Stephen Shore 作品
Stephen Shore 作品
Fred Mortagne
Fred Mortagne(@french Fred)
Fred Mortagne攝影集
Fred Mortagne作品
※世界滑板聯合會公布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資格賽的制度及結構
TAG:Kicker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