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春聯,你知道為什麼嗎?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春聯,你知道為什麼嗎?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貼花花,指的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等東西。今天剛好是臘月二十八,我給大傢伙說說貼春聯的故事吧。

說起貼春聯,這裡頭還有一個典故。

據說五代之前,百姓們貼的不是春聯而是貼桃符。據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上面畫著「神荼」、「鬱壘」二神,專門用來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

到了五代,後蜀國君孟昶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時尚潮流。在公元964年的那個除夕,他認為每年春節家家戶戶貼桃符,一點新意都沒,於是突發奇想,叫來了大學士辛寅遜。

他說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神荼」、「鬱壘」二神,沒有創意,朕今日個想創新一下,準備寫兩句話,代替「神荼」、「鬱壘」二神。

辛寅遜會意了,立即攤開筆墨,等待著皇帝的吩咐。

孟昶思索了一下,說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兩句話是說,新年我們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當時,朝廷以呂餘慶知成都,長春乃是太祖誕聖節名,因此這兩句話十分喜慶吉利。

辛寅遜聞言後,連連點頭,大聲說好,大筆一揮,寫下這兩句話,並命人張貼在門的左右兩側,我國的第一副春聯就這樣誕生了。

從那以後,民間不再貼門神,而改成了貼春聯,到了宋朝,百姓們又把春聯叫做「桃符」。所以王安石的詩中才會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到了明朝,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下令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副春聯,以示喜慶。以往春聯是寫在紅色的桃木板上的,這次他還有特別的要求,要求百姓們將春聯改寫在紅紙上。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簪雲樓雜話》

從此以後,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習俗便流了下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上春聯,祈禱明年生活順心,萬事如意!讀者朋友們,如果今天還沒有貼春聯的話,趕快貼上春聯,迎接新春!在此我向大家拜個早年,祝願大家豬年吉祥,萬事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春節習俗:正月初七吃這個,來年會好運連連,升官發財!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