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話,盡顯中華大氣象
1、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點評】《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漢書作者班固,班昭,名將班超的父親)給劉秀的奏章中有「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帝嚳「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漢宣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意思是:凡是日月照到的、江河流經的地方,都是大漢朝的疆土。
多麼霸氣。縱觀歷史,有哪個民族能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也就是大漢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把握好現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綜合國力是保證民族自豪感的唯一因素,其他的都是扯淡。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點評】語出戰國楚國屈原代表作品《離騷》,大概意思就是,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表達作者為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後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目標而奮鬥時常引用這一名句表達心志。
3、雖千萬人吾往矣!
【點評】「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句話,出自《孟子》。大意是反省自己覺得理虧,那麼即使對普通百姓,我難道就不害怕嗎?反省自己覺得理直,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認為這是一種勇氣和氣魄,代表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4、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點評】語出《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白話譯為:那些偷了一個帶鉤的人要受懲罰處死,而盜竊一個國家的人卻做了諸侯。諸侯之家有仁義之名,那不就是剽竊來的仁義聖知嗎?表現了莊子外冷內熱,憤世嫉俗的一面。
本來,莊子這句話是批判性質的,不過在後人看來已經封為真理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謂朝代興替與時俱進,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性質都是一樣的。
5、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點評】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六記載趙匡胤說:「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意思是自己的床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容許別人沾手。
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點評】語出《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
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 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7、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點評】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人們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
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張,他強調要在思想上破除當時人的守舊心理。這句話不僅簡明扼要地說出了王安石變法的決心,而且表現出他變法的巨大勇氣,成為許多改革者自我激勵的豪言壯語。
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點評】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個文官,雖不善帶兵,但死戰不降。後來就是悲劇的「崖山之後無中國」。
這兩句詩以反問引起,以豪語作答,氣勢磅礴,音調高亢,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精神。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試問古今能有幾人真能對得起「仁至義盡」四個大字!
9、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點評】語出宋·陳亮《水調歌頭》。意思是唐堯的都域,虞舜的土地,夏禹的封疆。在這歷史悠久的國度里,總該有一個、半個恥於向金人屈辱稱臣的人啊!
初看「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豪無霸氣。但是要看語境。當國土淪陷的時候,當我們被外族欺凌的時候,相信這句話是最能激發民族向心力的。
10、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點評】語出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長沙》。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凝結著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將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發了他對中國革命前途的信心、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將投身這一場偉大革命的滿腔豪情。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北京日報評宮斗劇熱播:宮廷文化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特別提醒,遇到這樣的百元紙幣,不要隨便花掉,已經升值了!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