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此國曾和中國同樣強盛輝煌,還有過同一「名字」,然而結局卻相反

此國曾和中國同樣強盛輝煌,還有過同一「名字」,然而結局卻相反

此國曾和中國同樣強盛輝煌,還有過同一「名字」,然而結局卻相反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頗豐爭議,那就是清朝。在清朝前面,是明朝。明朝也是封建王朝的一個巔峰,可惜最後由於吳三桂的原因,被清兵所滅。那個時候的八旗子弟,氣運所向,個個意氣風發,所向披靡。很快就佔領了大片江山,成立了清朝。在清朝時期,也有過很多輝煌,比如康乾盛世,但最終清朝還是沒落了。八旗子弟在安逸的生活中喪失了鬥志,成為了被供養的廢物,這也成了清朝腐朽的根本。

而同時期的西方國家,正處于思想解放,科技發展的新時期。此消彼長之下,西方世界的綜合實力很快就超過了東方,超過了中國。當時的清政府閉關鎖國,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最後,當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的時候,清政府才募然發現,曾經強大的清帝國,卻連日本都打不過。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清政府只顧催著前線將士拚命,卻渾然不知雙方科技差距。這樣的差距光靠拚命是難以彌補的。即便有悍勇無畏的鄧世昌,也依然沒有改變戰爭的走向。最終甲午中日戰爭慘敗,「東亞病夫」的稱號開始在西方世界傳遍。最早提到「東亞病夫」稱號的是倫敦報紙,他們還做了詳實的分析,犀利的指出洋務運動的失敗歸根於清政府官僚的腐朽,清政府思想太過落後。並給出建議:「大勢雖然迫在眉睫,但若迅速改變,猶未晚也。」

可見那時西方的評論者對中國還是抱有一線希望的,畢竟中國是一個千年古國。然而實際上,當時的清政府已經窮途末路,難以為繼,很容易被外敵擊潰。「東亞病夫」這個詞雖然有侮辱中國成分,但最早確實是「苦口良藥」,在西方看來,若清政府能夠「及時治病」,或許仍然有機會富強崛起。

後來,梁啟超將這樣的辭彙翻譯帶入中國,他本意是想以此讓中國人「知恥而後勇」。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太過昏庸,百姓也深受其害,愚昧不堪。他們只知道這是「恥」,而並沒有奮進的「勇」。

日本對中國覬覦已久,出現「東亞病夫」這個辭彙的時候,日本就一直在藉此嘲笑中國,借題發揮,別有用心。這也導致這個詞一直被人誤會,以為是西方的一種蔑視和敵意。後來西方報紙對日本也做出了專門的評論:「日本,亞洲病夫!」可見西方報紙對日本刻意為之,借題發揮的行為也是非常不屑。

另外,在後來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西亞病夫」。也是外國報紙作出的評論,主要指的就是當時的土耳其。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其國土橫跨三大洲,富饒廣闊,是一個能夠影響世界的大國。可惜這個大國犯了和清政府一樣的毛病,都以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最終出現了腐敗和內亂。在中國備受西方國家和日本欺凌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也淪落成了一個頹廢的小國。

奧斯曼帝國在戰爭中土地不斷被分割,自身內亂也不斷,唯一指的慶幸的是,國家還沒有分裂瓦解。這個國家在戰爭中逐漸被蠶食,最終從一個八百多萬領土的帝國,變成了不到八十萬平方公里。相比之下,中國還算幸運,能夠即使改變頹勢,再度崛起。

當然,奧斯曼帝國的遭遇也和他們自身的問題有關,此國曾是一個軍事大國,它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軍事擴張得來的。他們的侵略暴行自然會引起那些周邊國家的不滿和仇恨,所以在奧斯曼帝國出現問題的時候,周邊國家都會對其進行打壓,牆倒眾人推。

另外,奧斯曼帝國沒有「大一統」的思想,也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難以讓人民團結起來。這也是它的一個敗筆,雖然曾經的奧斯曼帝國很強大,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歐洲列強對奧斯曼的處理態度是「不死不活」,因為在他們看來,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對他們的利益最大。

也因此,西方人會稱其為「西亞病夫」。要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國力衰弱的話,就必然會被各種言論嘲諷,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例外。所以,在國際社會上,尊嚴都是自己爭取的,「弱國無外交」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世界在不斷發展,我們也應該牢記恥辱,不斷進步,只有自己拼搏奮進,才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人,有尊嚴的活在這個世界。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好好努力和奮鬥,自強要從自身開始。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凝聚起來,讓中國變得強大,最終我們也會因自己的祖國而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知君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尷尬的國際組織,名字響亮霸氣卻僅五國參與,存在感很低
日本軍人腦袋邊上的兩片布是幹啥用的?雖然很猥瑣,但卻有大用處

TAG:歷史小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