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雲峰山腳下「傈僳人家」,圍著火塘喝酒跳舞迎新春
從雲峰山下來之後,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達人一行到雲峰山腳下的「傈僳人家」做客用餐。傈僳族的姑娘們每人端起了一碗攔門酒專門等在路口迎接我們的到來,一定要把這碗攔門酒讓每位客人喝下,以表達傈僳族的熱情好客。
傈僳族姑娘們邊唱著祝酒歌邊讓你喝下攔門酒,每位喝下攔門酒的客人都會一一的迎入他們的木樓,在木樓內燈火通明,傈僳族原生態的裝修風格,院子里是他們的火塘,大家圍坐一起喝茶、聊天。
在雲南眾少數民族裡,傈僳族跟彝族淵源最深。而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男性主要戴藍色頭巾,而婦女比較喜歡戴珠帽「俄勒」。「俄勒」用珊瑚、料珠、海貝、小銅珠編織而成,戴在頭上能將頭顱和兩側耳鬢罩住。婦女們戴上「俄勒」,頭頂上?片片海貝如同銀月高懸在上,下面串珠,就像眾星捧月一樣。傈僳人家很熱情,把他們的服飾掛在門口提供給客人穿戴拍照。
傈僳人家的農家宴非常豐盛,菜品外觀並不華麗,絕對都是原生態美食但最本真樸實,烤小耳朵豬肉,用芭蕉葉包裹著各種包燒,砂鍋清湯魚,吃東西太好吃了。這裡豬肉真比城裡豬肉香。大碗喝土酒,大口吃肉。
傈僳族小伙在火塘旁煙熏火療的烤了5個小時的烤小耳朵豬,小夥子不停地在烤豬身上一道道地刷油,這樣烤出來的豬肉才更鮮嫩、豬皮也更脆更香。小耳朵豬是家豬和野豬雜交的品種,平時就放養在高寒的山上,性情較野,生長速度較慢,最大也就只能長到五十斤左右,再來觀察一下這小豬的豬頭吧,確實耳朵挺小的。
烤完之後,切好放在盤中,小耳朵豬因為具有皮薄骨細、肉質鮮嫩、口感香糯等特點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現在這道「烤小耳朵豬」已經成了「傈僳人家」的招牌菜了。嘗過之後大家都說:小耳朵豬的肉質特別的香嫩!
這道臘腸、臘肉切成薄皮盛放在盤子里,特別有當地特色,也很好吃。據說騰衝的臘腸、臘肉做法和各個處所不盡相通,一般是把帶著皮的整塊豬肉晾乾了上抹勻了鹽,放在大木盆里腌制上三五天,放在太陽下曬,直到肉上沒有水份了,此後就那麼把肉掛在灶前,用柴禾熏烤。過上一個星期,帶著熏香的臘肉就算做成為了。
傈僳族待客特別的熱情、純樸、厚道。以酒待客才顯得傈僳族熱情、周到。對於久居大山上的傈僳族不僅有益健康,驅寒祛濕,還可以消除勞動之餘的疲勞。如果有客人從遠方來,他們會用自己家釀造的土酒來迎接客人,而且最讓漢族客人「聞風喪膽」的當然是「高山流水」的敬酒禮儀。
酒足飯飽之後,傈僳族姑娘們主動拉起大家圍著火塘跳起傈僳族舞蹈,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這一刻我們早已成為家人。在傈僳族姑娘們的帶動下,傈僳族舞蹈真的很有感染力,無論男女老少都紛紛手拉手隨著音樂熱情奔放的跳起來。
雲峰山腳下的溫度才6度左右,此時此刻,大家圍著火塘歡快的跳舞,渾身上下熱血沸騰。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煩惱,忘記了身在何方,音樂、舞蹈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想不到傈僳族舞蹈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一圈圈的轉動著,真是無比的暢快淋漓!
歡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難忘今宵,難忘「傈僳人家」的熱情款待,難忘美麗的傈僳族姑娘們的優美的舞姿和美妙的歌聲,更加難忘「高山流水」把漢族小夥子灌的半醉求饒的情景.........下次有機會一定帶著家人再次光臨此地,聽傈僳族姑娘們唱歌跳舞,大快朵頤品嘗小耳朵豬和農家餐。
※翡翠博物館裡的「滿漢全席」,誘人的美食只能看卻不能吃
※年初二,蓮花山只允許敬三根香,空氣質量大幅度提升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