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上的TOF鏡頭到底有用嗎?看完就有答案了

手機上的TOF鏡頭到底有用嗎?看完就有答案了

最近「TOF鏡頭是否有用?」的話題比較火,我認為答案本身並不重要,存在既合理,說沒用絕對是魯莽且不理性的結論,但我們需要知道它具體的作用是什麼,它在我們拍照或日常使用的時候能有什麼好處,這才是重點。

雖然我不是鏡頭相關領域的大神,但我會查資料和找證據,經過對TOF技術的相關信息的了解,下面就從分享個人觀點的角度來和大家聊一聊我對TOF的認識。

想搞清楚這件事的真相,我們必須拋開任何手機品牌的干擾,不要去結合任何一個廠商的結論,我們只需要從這個技術本身的邏輯來考慮,這樣比較穩。

TOF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們用最直白的說法來形容就是,它在工作的時候會向攝像頭的方向發出一面「光牆」,當這面「光牆」遇到物體的時候就會反射回來相應的光線,手機通過這些數據來判斷這個物體距離我們有多遠。

光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但也是有不一樣時間的,就算是0.0001秒,我們看不到,但相機可以捕捉到,當相機知道了畫面結構,畫面里每一個物體的距離,不就可以直接繪製出3D類似的立體圖像了?

TOF的工作距離比結構光要遠很多,所以比較適合用在手機的後置攝像頭中。結構光的工作距離非常近,所以一般都用在手機的前攝像頭用來進行人臉識別,如:iPhone X 的新款手機。

圖片來自網路

手機的攝像頭經歷了一連串的快速迭代:

單攝像頭(用大像素)

雙攝像頭(副攝像頭小像素)

雙攝像頭(彩色 彩色)

雙攝像頭(彩色 黑白)

雙攝像頭(廣角 長焦)

三攝像頭(廣角 長焦 黑白)

三攝像頭(彩色 黑白 長焦)

大像素 TOF

大像素 小像素

黑白攝像頭可以捕捉更多的細節,讓手機在夜間拍照的時候可以得到更多畫面細節,提高夜拍能力。

有了長焦鏡頭,手機可以捕捉更多的景深數據,讓你的畫面更有層次感,並且增強背景虛化的效果。這也是前年流行背景虛化的時候集中爆發的方案。

雙彩色方案其實也是為了讓畫面更細膩,細節更好的一種方案,並不是效果加倍的意思,最多算是一個補充。

拍照效果真正的跨越是華為P20 Pro,它用三個攝像頭綜合了各種方案的優點,如:大像素對細節的捕捉更強;黑白相機在夜間有更好的輔助;長焦又增強了景深數據的捕捉;綜合下來就會讓這個手機的拍照效果達到了最接近完美的狀態。

從這些我們就可以確定,每一個鏡頭都是有用的,絕對不是瞎裝進去忽悠人的,討論有沒有必要或許更理智一些,說沒用這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很多人都說手機前面多了個200萬像素的副鏡頭有鳥用?當然有用,它主要是用來輔助相機記錄除了你之外,其它的背景信息,然後通過綜合演算法,讓前置拍照也可以有背景虛化的能力。如果是谷歌肯定不用,他們的演算法極其強大,單攝就可以搞定很多國產手機雙攝都做不好的東西。這有點像降噪麥克風,一個收集人聲,一個收集背景聲,最後一過濾就OK了。

所以雙攝並不是那種1 1=2的效果,它最多就是1 1=1.5。同樣三攝也是這個道理,它不可能是1 1 1=3,最多就是1 1 1=2或2.5。

攝像頭數量對拍照的效果是有幫助的,但幫助有多大,就要看它用了什麼攝像頭以及演算法玩的如何。

了解完每種攝像頭的特徵,我們回頭再來看看TOF與哪一種類似。它最標誌性的功能就是測量景深數據,這與長焦鏡頭的功能是有重合的。

那麼我們把「彩色 TOF」的方案看成是「彩色 長焦」的方案是非常合理的,它同樣可以在保證畫面質量的同時,讓照片更有層次感。這裡有一個地方要注意,TOF所採集的景深數據肯定比普通攝像頭精細得多,也就是後期在演算法上可以做到更細膩,更準確的虛化效果。

幾乎所有的雙攝像頭手機,大多數時間都是單攝像頭在工作,只有需要用到副攝像頭的時候才會同時啟動,如:人像模式、大光圈模式、夜間拍照等等。它們的工作原理就是這樣,不存在什麼真假雙攝的問題。

所以......手機出照片的質量,很大程度上都是那顆主攝像頭來決定的,只有它捕捉到了更好的畫面,其它攝像頭才可以更好的發揮出「填空」本領,如果基底很差,即使填進了更多信息,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TOF除了具備比長焦鏡頭更好的景深採集功能之外,還可以利用本身的工作原理來搞定很多3D相關的事情,如:建模功能、玩一些3D表情製作、甚至可以玩體感遊戲,這些是以前各種方案都不能實現的功能,也是TOF未來可以施展的方向。

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AR、VR也是未來一定會走的路,這些全都需要TOF這類支持3D捕捉的技術來完善,TOF未必是未來會大面積應用的技術,但它是通往未來的一個必經之路,在這裡面肯定需要大量的產品來鞏固和完善。

總結,經過上面那些對手機攝像頭的分析,相信TOF是不是有用已經不必多說了,或許是人們所站的立場不同,也或許是真的不懂,更或許是沒怎麼接觸過,總之消費者還是需要知道真相的。

國內的手機市場競爭很激烈,很多時候為了給自家產品多填點彩,就會「不小心」忽略了對消費者的責任心,很多人都說國內的網民跟風習慣很嚴重,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被引導的。互聯網雖然存在了很多年,但真正互聯網的知識並沒有普及,人們接觸真相的機會比較少,商家在真相和利益之間往往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平衡,所以只能犧牲掉一部分消費者的「不了解」。

以上全部內容全都是我個人對TOF技術的理解和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也不代表任何人,僅代表我自己,我是瓦力評測的主編張悅,歡迎不同觀點來討論,只要是對消費者有好處的,對真相有證明意義的,很十分的歡迎。

(為避免被「壞人」利用,本文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瓦力評測 的精彩文章:

小米9發布會之前最後一波分析

TAG:瓦力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