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年後元宵遇雨水,健脾養胃最可貴

年後元宵遇雨水,健脾養胃最可貴

2019年2月19日07:03:51,太陽到達黃經330°時,我們迎來了一年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繼立春節氣與農曆除夕同日後,雨水節氣又巧遇正月十五元宵節。

雨水,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此時春風吹遍,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對於農耕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刻,是充滿著希望的日子。

廣東省氣象台預計,19日夜間到20日白天,降水有所減弱,但維持陰雨,氣溫日較差較小;

21日到22日,受弱冷空氣和高空槽影響,韶關、清遠和肇慶將有大雨局部暴雨,其餘市縣有小到中雨。

未來幾天,廣東降雨頻繁,多雨霧天氣,能見度較差,請注意交通安全。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意思是,雨水一到,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雨水為春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春意比立春時更濃。春屬木,與肝相應,肝氣旺而升發,使人精神煥發。

可從五行相剋角度看,木克土,脾屬土,春季肝氣旺盛易致脾土虛弱;外加雨水節氣,大地陽氣初生,地表濕氣漸升,霜露雨水豐盛,濕邪最易困脾;對於脾胃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嚴重影響著消化功能。

而且這時還遇上了新春後的第一個節日元宵節,家人團圓、朋友聚會,難免要饕餮盛宴、斟酌貪杯,肥肉厚酒之餘又進一步加重了胃腸負擔,容易出現腹脹噯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不適癥狀。

其實,唐代養生專家孫思邈早在《千金方》中就給我們答案:「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意思是說,在飲食方面,要適當減少進食酸性食物,因為酸味入肝,易助肝氣升發太過,克傷脾土;同時要適當添加進食甘味食物,因為甜味入脾,有助於脾氣的保養。甘味食物包括有山藥、大棗、小米、糯米、薏仁、扁豆、黃豆、胡蘿蔔、紅薯、土豆、南瓜等。

另外,「春三月,此謂發陳」。「發陳」,即發散冬季蓄積的陳舊寒氣的意思,適當吃些發散的食物有利於陽氣的升發疏泄。

除了姜、蔥、蒜等辛散之品外,芽菜和韭菜也是不錯的當令食品。但無論綠豆芽還是黃豆芽,都偏向寒涼,宜配薑絲蔥段炒食。而韭菜是「菜中珍品」,被譽為「補陽草」,早春時節最是鮮嫩可口,當然,易上火及消化不良的人不宜大量食用。

用餐時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細嚼慢吞。切勿頓頓大魚大肉,狼吞虎咽,否則容易吃撐了。

如果不慎過飽或進食太多肥甘厚膩之品,可適當進食少許果醋、山楂等消食之品;最好在餐後選擇戶外慢走散步以助消化;也可自我做腹部按摩以加強胃腸蠕動。

其實,雨水節氣還可適當喝粥以養脾胃。

《千金月令》有載「正月宜食粥」。粥是容易消化的膳食,被古人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若再配合上大棗、淮山、薏米、扁豆、桂圓等食材,更是養胃健脾的養生佳選。

雨水節氣膳食推薦(來源於楊志敏教授主編的《每日一膳·春令節氣養生篇》)

神仙粥(2-3人量)

食材:糯米100-150克,帶須鮮蔥頭7-8根,生薑5片,陳醋10-15毫升,食鹽適量。

做法:砂鍋中加入適量開水,放入糯米、生薑煮20-30分鐘。加入帶須鮮蔥頭,煮至糯米熟爛。往粥中加入陳醋,攪勻調味起鍋,趁熱食用。

專家點評:神仙粥的組成受清代《食憲鴻秘》的啟發。其中糯米能健胃和中、益氣扶正。帶須鮮蔥頭和生薑性溫、味辛,均具解表發散的作用,能祛風散寒,對於體虛外受風寒邪氣引起的頭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白痰等癥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這款粥,對於預防感冒有一定效果,且配料價廉易得,製作簡易,食用方便,十分適合日常保健服用。

小貼士:本品為養生調理葯膳,不能作為感冒藥服用,如有感冒不適癥狀,建議到醫院就診。

咸柑橘燉鷓鴣(2-3人量)

食材:咸柑橘3個,鷓鴣1隻,生薑3片,豬瘦肉150克,火腿3片。

做法:將食材洗凈,放入燉盅內,加入4-5碗開水,燉1小時即可食用。

專家點評:柑橘味甘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理氣、止咳、化痰等多種功效,經過鹽腌制而成的咸柑橘更是化痰理氣的佳品。鷓鴣有補中消痰的功能。柑橘和鷓鴣是理氣化痰的上佳搭配,用此二者燉湯偏涼,故加生薑以調和,尤其適合咽痛、喉中有痰或咳嗽痰多者。

小貼士:咸柑橘是高鹽食物,此湯無需加食鹽調味。

回娘家

雨水節氣回娘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民間習俗。在雨水節氣這一天,已經出嫁的女兒帶著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女兒,需帶著「罐罐肉」,也即用砂鍋燉了豬腳和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的食物,看望父母,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占稻色

通過爆炒糯穀米花,來占卜當年稻穀收穫的豐歉。「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圖片】南方視覺、新華社

【通訊員】宋莉萍 王軍飛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林嬿釗 譚健成

【校對】符如瑜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遇上春節綜合征怎麼辦?節後調理秘方請收好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