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老廈門都不一定懂的38個「秘密故事」,各個都是回憶,知道20個以上的都老了…

老廈門都不一定懂的38個「秘密故事」,各個都是回憶,知道20個以上的都老了…

你覺得自己有多了解廈門?

中山路、廈大、鼓浪嶼

南普陀、萬石植物園、火車站

三角梅、白鷺、小資、文藝、花園城市

……

但其實,在老廈門眼裡

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

分明還有更多不同的色彩與溫度

藏在老廈門回憶深處的這38個

「秘密故事」

每一個都承載著有關於廈門濃濃深情的過往

聽說知道20個以上的人都老了

快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1-

「無可取代的廈門泡麵」

你要是問100個廈門人,最好吃的泡麵是什麼?大概99個都會告訴你——廈門泡麵!記得十幾年前,因為價格太便宜,大部分大超市裡都找不到它(畢竟當時一包只要5毛錢),但經不住廈門人對它的愛曠日持久,現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都買得到啦。

-2-

「從小吃到大的古龍罐頭」

雖然老乾媽火遍了全國,但在廈門,古龍系列才是王道!從配稀飯的香菇肉醬、菜心罐,到炒雜菜的三絲罐頭,還有煮泡麵用的午餐肉罐頭、豬腳罐頭……每一種對老廈門來說都是如數家珍。

-3-

「pāng貢貢的肉鬆」

廈門人愛吃肉鬆早已經是眾所周知,吃得最多的是「香貢貢」。運氣好的時候可以碰上店裡正在炒肉鬆,稱上新鮮出鍋的一袋,經常還沒來得及配稀飯就已經偷偷當做零食吃掉了大半。

-4-

「閩南大廈」

在20年前的廈門,沒有如今一日日拔地而起的各大商圈高樓,湖濱南路上的閩南大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廈門的地標。頂樓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旋轉餐廳」,在那個年代,能去那兒吃上一餐,真的可以炫耀上一整年!

-5-

「吳再添」

說到廈門的古早味,就不得不提吳再添的大名。幾代廈門人都吃著這裡的沙茶麵、芋包、肉粽、油蔥粿、肉包…長大、變老。

雖然再也見不到創始人吳爺爺在店裡忙碌的身影,但這麼多年來風味不減的吳再添,始終是老廈門胸口的硃砂痣,每次路過,總忍不住再進去吃上一碗。

-6-

「輪渡的鐘聲」

許多人也許還不知道,輪渡有一個鐘樓,從前每天準點就會有鐘聲響起。當時輪渡碼頭還有渡船歸來,每到夕陽漫天的時候,聽得到長長的歸船聲伴著頭頂的大雁飛過。

現在鐘樓改成了每晚6點敲響,偶爾聽到時,恍惚以為回到了20年前的廈門。

-7-

「走,去開元路呷個大排檔」

在廈門有吃大排檔這一說,最熱鬧的一定就是老廈門再熟悉不過的開元路了。不長的一條路上藏龍卧虎、宜友、良山……十來家大排檔,家家都有著絕活。

良山的「個性」大家都知道的~每天下午五點才開門、只開到十點半、沒有菜單、人沒到齊不能入店、只做飯菜,不賣酒水…就算是這樣也沒能抵擋老廈門對良山的喜愛,招牌的炒腰花、糖醋肉都是必點!

-8-

「妙香扁食」

廈門的美食攻略里幾乎不會提及的妙香扁食,其實卻藏了幾代廈門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只要是老廈門,誰沒去妙香吃過扁食+拌面的標配?多年來價格翻了幾翻,雖然吃的頻率越來越低,但誰也抹不去它在廈門人心中的位置。

-9-

「思北的特香包」

在那個向陽坊和安德魯森都還顯得奢侈的年代,一條特香包,就是對早餐最高的禮遇。這麼多年,特香包漲到了現在的10元,思北的窗口裡,也再難聞到當年的香氣了。

-10-

「八市路口的友生沙茶麵」

八市入口處的友生沙茶麵,開了40年,老廈門對於他們家可最有發言權:「老闆很講究啦,常年穿著白襯衫,戴著金鏈子,頭髮梳得油亮。」,沙茶麵、豬腳面、清湯麵,簡單的幾樣,都是經典。

-11-

「阿迪蜜餞」

開禾路口的阿迪蜜餞,如今年輕一輩的口中已經幾乎聽不到它的名字。但老廈門都知道,它其實已經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店,逢年過節,想為家裡置辦上幾種蜜餞,那一定少不了往這兒跑。

-12-

「一直被模仿的浮嶼大同鴨肉粥」

廈門叫浮嶼大同鴨肉粥的店數不勝數,但最有年頭的,要認準這一家。原來開在開禾路口,後來因為租約問題搬到了小學路上,生意也沒受到影響,畢竟這老味道,大家循著味都能找來。

-13-

「一劉&鑫朝劉&鑫祥劉」

同安開了三十多年的的鑫旺旺湯包,前身是永和小吃。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的小吃店改了名,而店裡的三名學徒都自立了門戶,這才有了後來的一劉湯包、鑫朝劉湯包、鑫祥劉湯包。

-14-

「緣盛意&鎮海小籠包」

怕是連很多老廈門都不知道!其實,鎮海小籠包和緣盛意湯包的老闆也是兄弟。

最開始鎮海小籠湯包開在鎮海路上,是無數老八中學子的校園時光回憶。後來因為拆遷,哥哥才開了緣盛意。

-15-

「同安的楊強&楊壯」

同為兄弟店的還有同安的老牌網紅楊強芙蓉雞腿楊壯鴨肉麵線

兄弟二人雖然做的營生不同,卻各自闖出了一片天下,不少人甚至從島內專程駕車也要去吃。

-16-

「油蔥糖薄餅&豆花攤」

都知道鎮邦路上有位賣咸酸甜的老郭,在巷子的拐角已經賣了30多年的油蔥糖薄餅。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如果在附近遇上位挑著擔子賣豆花的阿姨,那是老郭的妻子~

說起為什麼兩人不在一塊兒擺攤,其實老郭有著自己的打算。怕攤子擺在一塊相互打擾生意,乾脆分開一些,也就各憑本事啦。

-17-

「佘阿姨的「幽靈美食」」

現在火到不行的佘阿姨花生湯原來可是在思明北路上首屈一指的「幽靈美食」。每天晚上等著中山路的人潮逐漸散去她才出攤,生意卻仍然好到天天供不應求。現在在幾乎原位置開了門店,每天慕名而來的食客同樣沒有斷過。

-18-

「匙仔炸配大面」

不少美食都有個約定俗成的搭配,比如拌面配扁食,再比如,匙仔炸配大面。在灌口,把新鮮炸好的匙仔炸往鹼面上一放,再再加上些辣椒醬配著吃,這吃法,正港!

-19-

「炸麵包&五指麵包&香腸麵包」

8090後的童年回憶里,一定少不了這三種麵包!當年只要5毛錢一個的五指麵包,藏著超多餡料的炸麵包,還有可以一圈一圈扯著吃的香腸麵包

放學後回家前,拿著偷偷攢下的零花錢買上一個,那可是童年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20-

「阿吉仔」

常年吸引著阿公阿嬤排隊的阿吉仔,是幾代廈門人從小到大的記憶。每次路過大元路時,總能瞧見小窗口前排得擠擠攘攘的人潮。打包一袋馬蹄酥、一袋餡餅,就是再好不過的泡茶標配。

-21-

「消失的醬油水」

廈門最早做醬油水的大排檔叫做「阿偉大排檔,開在火車站背後的金楓園附近。傳說中老闆的醬油水做得無人能及,自然也有些脾氣。如果坐下要點雜魚醬油水,他是會生氣的。因為不同的魚下鍋熟的時間不同,在他的眼裡,自然是不能同做成一道菜的。

-22-

「鍾麗君滿煎糕」

開在八市裡的鐘麗君滿煎糕,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滿煎糕有2個小攤子,鍾麗君和丈夫一人負責一個,一個攤子只賣一種口味,就開在道路兩旁,想吃到兩種口味呀,那可要排上兩次隊。

-23-

「海濱大廈必勝客」

在網紅店層出不窮的今天,誰還會想起二、三十年前的廈門,年輕人最喜歡約著一塊去的,就是輪渡海濱大廈頂樓的必勝客

靠窗的位子常年都要靠搶,經常還會偶遇外國盆友,按位算錢的自助沙拉只能拿上一盤,所以經常能看到有打扮時髦的小姑娘,把水果疊出小山高的一盤,搖搖晃晃地回到位子上。

-24-

「避風塢」

如今終日被遊客佔領的沙坡尾,其實在老廈門口中有個更傳統的稱呼——廈港。20年前的避風塢不像如今開滿了各種網紅店,等到晚上夜幕垂下,一家家排檔支起了桌子,老廈門端著酒杯,就著昏暗的路燈,就可以吃下一盤又一盤好菜。

-25-

「集美最老的店」

傳說中集美最老的一家店,不少廈門人都笑稱,在這裡能吃到久違的「家的味道」。炒麵、滷雞翅、炒豬腰……菜色都很家常,卻仍有不少人專程前來。

-26-

「四里沙茶麵的「絕活」」

開遍了全廈門的四里沙茶麵,除了湯頭夠贊,點單小姐姐的絕活也是多年來的一大謎題!進店半小時前點的東西,買單的時候她再看你一眼就可以完整複述出來,這可是別家怎麼都學不來的。

-27-

「 你吃過的第一家洋快餐,是這嗎? 」

檳榔老社區里難得一見的「混血洋快餐店」,在那個麥當勞還顯得太時髦的年代,放學了,來這裡吃飯,也是很洋氣的。除了童子雞、漢堡,這裡還有大名鼎鼎的獅城炒飯,在漢堡店裡吃份炒飯?真的可以有!

-28-

「「海鷗」老房子」

上世紀8、90年代,廈門的社區,幾乎處處可見這樣有著「海鷗」圖案的房子。當時的房子外牆還經常用綠色或是咖啡色的玻璃渣混合著砌成,也算是難得的廈門特色。

-29-

「豪客來」

有多少人人生中的第一份牛排就是在豪客來吃的?!好料菌小時候黑胡椒牛排只要25元一份,遇到新店開業還有半價,還有可以無限續杯的泡沫紅茶和自助沙拉!

-30-

「侯林豆&泥螺」

不想炒菜做飯的晚上,去攤子上買2塊錢的hō lín dāo和一小袋泥螺,就著家裡煮的地瓜稀飯,就是古早味十足的晚餐啦。現在賣侯林豆的小攤子幾乎絕跡,每次都要專程跑到八市才能遇到。

-31-

「中山公園,92歲啦」

廈門人喜歡逛公園,每到了逢年過節,最熱鬧的大概就是已經92歲的中山公園!去年重新裝修後人氣更旺了不少,現在的動物園已經不要門票,孩子們的遊樂項目也更多了。

-32-

「松柏麻辣燙&四果湯的愛恨情仇」

廈門的美食江湖裡,關於松柏麻辣燙和松柏四果湯的愛恨情仇一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年間其實兩家的老闆關係還算不錯,後來起了矛盾,兩家店也變得水火不容起來,麻辣燙店更貼上了大字「帶四果湯者不得入座」

-33-

「消失的綠島大酒樓 」

中山路無人不知的金鷺首飾一條街,80年代末這裡曾經是赫赫有名的綠島大酒樓。歲月的變遷讓廈門曾經的地標消失不見,只留下了老一輩人的回憶。

-34-

「阿玲麵線糊的「漏勺」」

二市附近的花鳥市場邊上有一家大名鼎鼎的阿玲麵線糊,每天從清晨開始排隊,神奇的是,撈麵線糊的勺子,竟然是漏的。

其實可不是老闆小氣,和店歲數一般大的這把勺子,在盛過無數碗麵線後才變成了如今的模樣,老闆把它當作店裡的活招牌,自然是不捨得換的。

-35-

「龜粿」

每個地方都少不了一些和節日掛上等號的特色美食。在廈門,龜粿就是少不了的一樣。遇上了拜拜的日子,兩種口味都是少不了的,紅色的包了花生,而綠色的包了芝麻。

-36-

「豪香裡脊」

同樣火的還有大中路上的豪香裡脊肉串,最早的時候在思北擺了一個小攤子,後來生意逐漸紅火了,就開起了店面。不論什麼時候路過,總能瞧見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

-37-

「70多年的五湖茶室」

大同路的角落裡藏著一家經歷了70年歲月的茶室,一張摺疊桌,幾把竹編椅,一把爬滿了茶垢的舊紫砂壺,就讓幾代的老廈門人在這裡消磨過了無數個清晨與午後。

茶室的主人「五湖」爺爺如今已經不在,只有一位頭髮銀白的老奶奶,每日守候在茶室邊上,修一修陳舊的竹椅。

-38-

「全廈門最好吃的薄餅」

最後,溫馨提醒

不要問廈門人哪家的薄餅最好吃

因為我們一定會告訴你

最好吃的薄餅,是我家裡包的!

歲月的變遷讓一代代人成長、老去

也讓許多屬於曾經那個年代的光輝

消失進時光的縫隙之中

也許我們已經再難尋見他們的蹤影

但那些曾經佔據了我們生活重要部分的時代印記

一定會在我們內心深處始終擁有著一隅角落

20年前廈門的紅色的士

學生時常逛的依莎、綠陽工坊

思明南路上的新南軒酒家、福聯大飯店的蛋撻

……

那些關於老廈門的「秘密故事」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ly美食談 的精彩文章:

這美味被稱為「白色血液」,香甜嫩滑,還能補鈣,孩子常吃長高高
這東西,很多人當垃圾扔了,我做成零食,家人搶著吃,還潤喉止咳

TAG:Lily美食談 |